近況:國內擴產頻頻
維生素B12是一種含有鈷的咕啉類有機化合物,于1949年由美國施貴寶、禮萊、普強、雅培等公司開始進行工業化生產。20世紀50年代初,全世界維生素B12產量只有幾百公斤,20世紀60年代達到1000公斤,20世紀90年代達到3000公斤,2002年達到二十幾噸。主要生產國為中國、美國和德國。在我國最早由華北藥廠于1966年開始從鏈霉素廢液中提取維生素B12,開始產量只有幾公斤,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陸續引進菌種先在厭氧發酵條件下進行培養,但發酵單位只有20U/ml左右,產量不能大幅增加。之后,又引進新菌種在好氧發酵條件下培養,發酵單位才超過100U/mL的水平。由于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收率逐步提高,產量才開始大幅提高。
我國維生素B12的產量在20世紀70年代時僅為幾十公斤,80年代為150公斤,1997年為2.33噸,1999年為3.4噸,2000年為4.256噸,2001年為6.18噸,2003年上升到10噸以上。國內生產企業有華藥集團、石藥集團、河南開封制藥廠。2004年下半年,有的公司由于青霉素工業鹽供大于求,被迫轉產維生素B12,這樣維生素B12的產量又要增加3000~4000公斤。2003年河北天山集團融資建造了一條年產5000公斤維生素B12生產線,河南許昌也要建一條年產2000公斤維生素B12生產線。據傳寧夏某公司將投資1億元人民幣,建造一條有24個120皿3發酵罐、年產10000公斤的維生素B12生產線。屆時,我國維生素B12的產量又將達到世界級規模。
隨著產量的提高,我國維生素B12的出口量與日俱增,但出口價格也出現大幅下滑。1996年,我國維生素B12出口量為1000斤,到2001年達到4900公斤。2002年的出口價格為7200美元/公斤,到2004年已降至2500美元/公斤以下。
根本:改進生產工藝
維生素B12生產工藝改進,可以采用誘變育種方法,對產生菌在四氯甲烷介質中,用甲磺酸乙酯作為誘變劑,以此提高出發菌株的發酵單位。為了提高發酵指數,在發酵過程中補加前體如谷氨酸等,也可補加鈷鹽及甜堿,主要促進細胞表面對代謝產物的分泌。在發酵工藝上可采用厭氧、好氧周期交替,循環操作工藝,以達到提高細胞生長速率和分解丙酸目的。也可在發酵液中補加分解丙酸的微生物,以提高維生素B12產率。最終可使發酵單位達到100~160U/ml。在提取工藝上,可采用超濾工藝替代傳統離心機、鼓室過濾機和板框壓濾機工藝,使過濾收率與濾液質量有較大提高,尤其對染菌批號也有效。由于濾液質量提高,明顯減輕樹脂污染,節約洗滌樹脂用水量,延長樹脂使用壽命,降低樹脂損耗,提高解收液質量。使用超濾工藝,明顯減輕操作人員勞動強度,整個操作可在密閉條件下進行,使維生素B12避光,保持性能穩定,不降解。該工藝運行成本低,但一次性投入資金大一些。
方向:開發衍生物及下游產品
拓展維生素B12產業,可努力開發氰鈷維生素B12、氯鈷胺維生素B12、甲基維生素B12、腺苷維生素B12、羥基維生素B12等系列產品。它們在臨床上各有特色,有的具有長效作用,有的可以直接吸收,活性強,與組織細胞親和力大、排泄緩慢等特點。
除了用于醫藥方面外,維生素B12還大量用于動物飼料、營養補充劑和食品添加劑。在美國市場上維生素B12的藥用份額占40%,飼料占36%,食品添加劑占24%。因此,國內除了國民用藥量增加外,還可以推出系列維生素B12保健食品來增強民眾體質。也可在飼料中添加微量維生素B12,以擴大維生素B12的國內消耗量。這三者有機結合,既可促進中國食品工業、畜禽業的發展,又可消耗過剩的維生素B12產能,起到穩定維生素B12國際國內市場價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