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產飼料業空間大、發展快 據權威資料顯示,近年來,由于消費需求和養殖結構變化,我國飼料產品結構已發生較大變化,我國的水產飼料產量年均增長率高達17%,遠高于配合飼料8%的平均增速,豬料、禽料比例呈下降趨勢。水產飼料業已成為飼料行業發展中的最大亮點。
據統計,2002年廣東省水產飼料產量達到了119.2萬噸,比上年度增長13.7%,特別是蝦配合飼料增幅較大,產量幾乎翻了一番,達34.1萬噸。近年來,水產飼料行業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并已一躍成為我國飼料工業中發展最快、效益最好、潛力最大的產業。
為了使我國水產飼料工業能夠沿著科學的道路發展,從"六五"開始,國家對我國主要的養殖對象的營養需求和飼料配方組織了全國性的科技攻關,"六五"至"九五"期間,分別進行了"我國主要養殖魚類的營養需求和魚飼料配方的研究"、"主要水生動物飼料標準及檢測技術的研究"、"魚類營養及飼料配制技術的研究"等,目前還對我國主要名優養殖對象的飼料添加劑、預混料等進行研究。提出了草魚、青魚、團頭魴、鯉、尼羅羅非魚等的飼料配方和添加劑預混料的配方,頒布了鰻鱺和中國對蝦的飼料標準;目前正在進行一些主要養殖魚類的飼料標準制定工作。開展了甲魚、河蟹、石斑魚、大黃魚等海淡水養殖對象的飼料和添加劑的研究。同時,我國水產飼料在飼料原料、加工、機械、添加劑以及研究開發條件、測驗手段、質量監測、科研隊伍建設、人才培養諸多方面,均得到相應發展,具備了進一步研究開發和發展工業生產的能力。
近年來,我國水產飼料行業一路高歌猛進,其直接原因是由于國內水產養殖業一直持續地較高增長。眾所周知,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產品養殖國,同時也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一個養殖產量超過捕撈產量的國家。當前,我國水產品總產量約占全球總量的35%,其中水產品養殖產量占全球養殖產量的2/3,已連續13年高居世界首位。養殖產量占有如此高的比重,這在世界主要漁業大國中是絕無僅有的。
中國是世界上水產飼料市場容量最大的國家,正是由于龐大的水產養殖市場給我國水產飼料產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其中引人注目的是20世紀80年代之后,以對蝦、鰻、甲魚等為代表的名優水產品的養殖迅猛發展,形成了陣陣的"養殖熱"。作為發展水產養殖業物質基礎之一的飼料加工業,隨之得到快速發展,涌現出不少名優企業,一些名牌飼料受到養殖者的青睞。
根據《2010年食物發展綱要》,到2010年我國水產品人均占有量將達到44千克(即總量達到5 720萬噸),但目前只有33.8千克。因此,在未來6年當中,水產業的產量還將有大的提高。而我國現有水產養殖品2 500萬噸的產量中,僅有20%左右是以飼料喂養生產的。根據我國目前的政策,海洋和江河捕撈產量保持零增長,水產品總量的增長將基本上由養殖產量來提供,采用飼料養殖的比例預期將提高到35%以上,2010年水產飼料的市場需求量將達到1 500萬~2 000萬噸,將在現有產量的基礎上增長1.5~2.5倍。
(二)水產飼料行業存在的問題
1.與國際先進水平有一定差距。飼料原料體系建設剛剛啟動,作為飼料重要蛋白源的魚粉年產量僅20萬噸,且質量尚不穩定,每年需進口六七十萬噸。目前國內有270家飼料機械廠,其中骨干企業60余家,但其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尚有距離,不少水產飼料生產廠家的關鍵設備仍需進口。生產的飼料數量、品種、質量還難以滿足水產養殖業快速發展的需要。以水產配合飼料占飼料總量5%計算,我國使用配合飼料生產的水產品產量約占養殖產量的10%,與國際先進水平有著相當大的差距。飼料添加劑生產起步晚,人才與技術儲備薄弱,產品多是仿造國外。1996年我國飼料添加劑的產量約20萬噸,近100個品種,絕大多數是礦物鹽和氯化膽堿,而技術含量較高的氨基酸、維生素等產品生產能力較低,每年均需進口。美國1990年添加劑產量即達650萬噸,300多個品種;歐共體產量是500萬噸,260多個品種。在飼料添加劑上,我國與國際先進水平有著更大的距離。在飼料工業支撐體系建設上,雖然在逐步發展完善,但仍不能與飼料工業快速發展相適應,表現在水產科研力量仍顯薄弱,科技成果轉化率低,人才數量與質量,行業員工的整體素質均有待進一步提高等。
2.飼料資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飼料資源缺乏是困擾我國飼料工業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在目前我國水產配合飼料使用率僅10%的情況下已感到魚粉來源的緊張。隨著水產飼料業的發展,這種壓力日趨嚴重。到2030年我國人口將達16億,屆時糧食年產量可望達到7.1億噸,基本上可滿足糧食需求,但目前已感緊張的飼料糧將更顯緊張。因此,如何解決飼料源的問題是一個既緊迫又艱巨的問題。應著力利用育種手段,培育和生產高效飼料作物品種,如賴氨酸、蛋氨酸含量高的玉米,雙低毒菜籽、無棉酚籽等。再就是對食品、糧食、醫藥、釀造、制糖、造紙等工業副產品的深度加工和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目前已作飼料源使用的各種餅粕類以及肉骨粉、羽毛粉、肝末粉、血粉等,可能是21世紀開發的熱點。改善植物性蛋白質氨基酸結構不平衡,科學地添加氨基酸等,使必需氨基酸之間的比例協調,提高飼料的營養水平和蛋白質的轉化率。這種開發與維生素、礦物質元素的添加結合進行,可能會起到更好的效果。
3.賒銷埋下巨大隱患。為化解市場行銷壓力,眾多企業推出賒銷這一手段。賒銷是目前眾多飼料企業爭奪經銷商的法寶之一。靠賒銷額度即資金支持來爭取經銷商,這種合作的基礎不穩固,當有新的廠家給予經銷商更大的賒銷額度時,經銷商難免棄前者而取后者。所以這種做法只能是寵壞了經銷商的胃口,自己也陷入了越賒越大的賒銷惡性怪圈。一般來說,對賒銷比例要求過大的經銷商,他們不一定是廠家理想的選擇。賒銷額度過大的企業會有隱患,他們不希望和短視兼短命的企業合作。對飼料的性價比,他們非常關注,因為這是贏得客戶的基礎。所以由此看來,僅靠賒銷未必真的能吸收到優質經銷商。
飼料企業能把飼料賒銷給經銷商、養殖戶,這對后兩者是一種支持,說白了就是為他們提供無息貸款,幫他們發財致富。但有時候,判斷失誤也會引起相反的效果。在賒銷風氣盛行的今天,賒銷使經銷商心理上沒有負擔,認為反正這是不出錢的東西,能賣一點就賺一點,一點不賣也沒有關系,反正沒有付錢,又可以退貨,他就不會去關心產品的前途,更談不上主動推銷。賒銷會讓廠家和經銷商十分被動。第一批貨賒下去了,緊接著就會有第二批,即所謂的一批壓一批。當需要整頓市場時,廠家和經銷商往往會因為有一批錢壓在別人那里,投鼠忌器,只好采取遷就忍讓的態度,這樣下來,管理便沒有力度,被牽著鼻子走,從而失去市場開發的主導權。
(三)促進我國水產飼料的發展
1.進一步提高集中度。從整個國內飼料加工業發展趨勢來看,我國已躋身世界第二大飼料生產國,在經歷了10多年快速發展之后,行業集中度在不斷提高。以正大、希望、通威、正虹等為代表的近20家大型飼料企業集團,飼料產量已占全國總產量的30%以上,強勢品牌占據絕對的競爭優勢。水產飼料行業也是如此。但與發達國家飼料加工企業相比我國水產飼料企業在規模、技術等方面還存在差距。因此,隨著飼料加工業總體規模的繼續增長和市場集中程度的提高,部分規模小、設備差、技術和管理落后的飼料生產企業將在競爭中被淘汰,而具有規模、品牌、科技優勢,符合未來飼料產品健康和環保要求的飼料加工企業將在發展壯大中獲得參與全球化競爭的能力。
從目前發展形式上看,水產飼料企業大致有三種整合模式:一是飼料企業向飼料原料工業、添加劑生產和科技開發延伸,同時向飼料、加工、銷售一體化發展,建立以飼料加工為"龍頭"的一條龍企業;二是以大型企業為核心,中小型企業參加的,以飼料加工、銷售為主的飼料工業集團; 三是在完善和提高飼料工業的基礎上,向其他行業發展。國內涌現出一批飼料集團,其中"通威"在水產飼料加工業中率先走上了集團化道路。
2.發展飼料添加劑。每年進口飼料添加劑無論從品種上、數量上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都很大,遠遠滿足不了我國飼料工業發展的需要。飼料添加劑的滯后發展,導致產品品種單一和數量的不足,將是長期制約我國配合飼料生產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飼料工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盡管近年來我國飼料添加劑工業發展較快,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處于相對落后的水平,主要表現在:(1)品種少、數量不足。國內批準使用的品種約100種,而美國約有250種,日本約120種,歐共體260~270種。此外,總產量低,很多品種,包括原料均依靠進口。(2)資金不足、技術落后。基于飼料添加劑對于飼料工業的重要作用,發達國家將其作為高科技項目,十分重視其研究與開發工作。我國經濟及技術力量相對發達國家明顯落后,高技術、高附加值的技術密集型產品,如氨基酸、維生素、抗生素等仍未擺脫成本高、依賴進口的局面。盡管我國目前有飼料添加劑生產廠家千余家,但規模小,大多重復生產,條塊分割嚴重,行業管理不規范。(3)缺少創新、仿制為主。我國目前生產的品種,主要以仿制為主,極少創新。生物工程技術產品及藥物添加劑由于具有低污染、無毒廣譜等特點,有較好的開發前景,應加強研究與開發工作。
3.發展工廠化養魚模式。傳統的水產養殖方式是影響我國水產養殖業發展壯大的原因之一,目前工廠化養魚模式的廣泛推廣時機已日臻成熟,水產養殖業將會躍上新的發展平臺。隨著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出臺,農民增收難的問題得到空前重視,中央將解決好"三農"問題視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水產養殖作為農民兄弟增收致富的現實途徑之一,必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水產飼料行業良好的成長性會進一步得到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