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5年我國飼料工業仍將呈現持續穩定發展格局,飼料產量、品質在上年的基礎上繼續提高,預計全年飼料總產量將在億噸左右。2005年,飼料行業的整合態勢仍將延續,企業集團化趨勢將加快,同時,將有一批中小企業被淘汰。另外,受競爭的現實壓力和“雙贏”理念的影響,2005年很可能成為飼料行業的“合作”年。 1、2004年我國飼料工業發展回顧 1.1概況 2004 年我國飼料工業發展勢頭強勁,飼料產量、品質及效益得到較大提高。盡管上半年飼料生 產出現下滑,但全年仍呈現出持續穩定發展的良好結局。全年工業飼料總產量達到了9300萬噸,比上年增長6.8%,其中,配合飼料6822萬噸,比上年增長6.1%;濃縮飼料2080萬噸,比上年增長6.2%;復合預混料 364萬噸,比上年增長11.8%。企業效益也出現同步增長,抽樣調查顯示,80%的企業盈利,15%的企業持平,虧損的企業僅為5%,行業平均利潤率在 3%左右。 1.2特點 一是產品結構發生明顯變化。根據飼料工業統計及有關調查資料顯示,2004年添加劑預混合飼料增幅最快,這主要是自配料快速增長等因素的作用。在配合飼料中,豬料、水產料和反芻料呈現較快增長趨勢,肉雞料保持基本穩定的發展態勢,蛋雞料生產的下滑速度很快。 二是飼料產品質量及安全水平有所提高。2004年飼料產品合格率為95.06%,同比提高3.23%。飼料/水中違禁藥品檢出率1.96%,同比下降1.68%。 三是飼料企業集團化趨勢加快。隨著飼料行業的不斷成熟,飼料企業的人才、資金、技術、市場和品牌優勢的集合效應逐漸得到發揮,加速了企業的優勝劣汰。一批大中型企業通過資產重組,加快了向規模化、集團化方向發展的步伐。2004年全國排名前10位飼料生產企業的飼料產量預計將達到1850萬噸,占全國飼料產品總產量的19.89%左右。年產10萬噸的企業數量與上年相比增加20%以上。 2004年全國集團化或年生產20萬噸飼料的大型企業,已經超過40家。集團化企業飼料生產量已占全國飼料總產量的33%左右。這些企業主要有:正大、希望、六和、溫氏、通威、唐人神、恒興、正邦、普瑞納、正虹、大北農等。 2、影響2005我國年飼料工業發展的因素 2.1國家進一步加大支農力度為飼料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1月3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作為2005年中央一號文件公布了。 在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發展階段的大背景下,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著力于努力實現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直接帶有資金支持的政策占到相當大的比例。可以相信,2005年,中國農業會走得更好。 飼料業是我國農業中工業化程度最高的產業,是聯系種植業、養殖業、畜產品加工業等產業的紐帶,在農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農業部畜牧業司沈鎮昭司長在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畜牧獸醫專業會議上明確指出今年畜牧業工作的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確保畜產品安全和市場供應、改善草原生態環境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為目標,以促進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和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為重點,堅持依法治牧,實行分類指導,強化監督管理,推進科技進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為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可以預見,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各項政策的落實將給2005年的飼料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2.2畜產品市場需求不斷增加為飼料業發展產生了持續的拉動力 中科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一份報告指出,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任務,就必須加速城市化率的增長,到2020年城市人口和農村人口比例要轉換為55∶45。也就是說,每年至少有1000萬以上的農村人口轉化為城市人口,才有望實現這一目標。 2004 年,我國肉類、奶類、禽蛋、飼料的總產量分別為7250萬噸、2300萬噸、2700、9300萬噸,以13億人口計,每千萬人口的占有量分別為 557.7萬噸、176.9萬噸、207.7萬噸、715.4萬噸。以此計算,即使2005年只有1000萬農村人口轉化為城市人口,也將有效的拉動飼料業的發展。 總之,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畜產品的需求消費將不斷增加。特別是農民收入的提高,對畜產品的消費將大量增加。加上新一輪消費升級對優質畜產品的需求增加,預計2005年我國飼料工業仍將呈現持續穩定發展的格局,全年飼料總產量將在億噸左右。 2.3飼料原料供應形勢好轉為飼料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奠定了基礎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4年,我國糧食生產獲得豐收,全年糧食總產量4695億公斤,同比增長9%,扭轉了1999年以來連續五年下降的局面,糧食單產和當年糧食增產量均創歷史最高水平。從目前的播種情況和國家已出臺的政策看,只要天氣不出現大的問題,2005年我國糧食生產仍將持穩定增長。同時,資料顯示,雖然2004年我國糧食豐收,而且今年很可能增產,然而國家發改委2005年確定的糧食、棉花進口關稅配額量與2004年完全一致。再加上全球范圍內玉米和大豆的豐收,不難看出,今年我國糧食供應的形勢好于2004年基本成為定局! 玉米 2004年我國玉米產量達到1.28億t,同比增產1200萬 t,增幅超過10%。根據美國農業部2月份玉米供需報告提供的數據,世界玉米產量為7.0057億t,環比增加125萬t;庫存1.1727億t,環比增加231萬t。庫存、產量雙雙增加,均為近年來少有的高點。 大豆 2004大豆產量達到1805萬t,同比增產260萬 t,增幅15%。根據美國農業部2月份大豆供需報告提供的數據,世界大豆產量為2.2862億t,環比下降215萬t;庫存6135萬t,環比增加555 萬t。雖然產量略有下調,庫存反而繼續增加,均是近年來少有的高點。 賴氨酸 海關統計,2004年我國進口賴氨酸 76475噸,出口賴氨酸22954噸。國產賴氨酸占市場份額55%左右,首次突破50%,但國內賴氨酸廠家的開工率不足50%。今年預計會有山東西王集團、聊城希杰賴氨酸、廣東肇慶星湖賴氨酸等項目投、擴產,產能將達到60萬t/a,由于需求量很難突破20萬t,國內賴氨酸市場將呈現較為嚴重的供大于求格局。 蛋氨酸 我國的飼用蛋氨酸基本來源于進口,海關統計,2004年我國進口蛋氨酸85819噸,同比增長17.8%。據了解,2005年將有多家蛋氨酸企業繼續擴產,預計,世界蛋氨酸總產能將達到110萬t/a左右,但產量不會超過70萬t,世界蛋氨酸市場將明顯供過于求。 玉米、大豆、賴氨酸和蛋氨酸是飼料工業的主要原料,其供應形勢的好轉為2005年飼料工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由于近兩年飼料企業在和原料商的博弈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加上主要原料的供過于求,以及油脂、賴氨酸等產業的產能嚴重過剩,受各種不確定因素影響,這些原料的行情雖然可能反復,但總體而言,2005年的飼料原料價格將在去年的基礎上走低。 2.4 美元持續加息和我國進行宏觀調控為飼料工業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支撐因素 運費是影響我國飼料企業成本的因素之一,加上石油是許多飼料添加劑的原料來源,因此,油價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將影響飼料工業的發展。由于美元持續加息和我國進行宏觀調控,今后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和世界的經濟增長將從高速回調,受此影響,油價將會從目前的價位上走低。 另一方面,由于全球賴氨酸和蛋氨酸行業及國內的油脂行業產能過剩,在美元持續加息和我國進行宏觀調控的背景下,為了獲取生存和發展空間,行業內的競爭將會加劇,飼料行業將會獲得優質優價的原料來源,從而得到額外收益。 2.5 日益科學的動物疫病管理工作為飼料工業的持續穩定發展保駕護航 2003 年7月5日,國務院正式批準解除動物疫情保密制度,并從2004年1月起執行。經過2003年SARS和2004年禽流感的洗禮,國家主管部門從中學到了經驗和教訓,對動物防疫工作的力度和投入明顯加大,重大動物疫情得到了有效遏制,應急機制逐步完善,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動物防疫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逐步健全,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基層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取得新的進展,動物防疫整體能力明顯加強。 飼料企業從中學到了進程危機管理的經驗,即使再有疫情發生,相信飼料企業不會是手足無措,而是能夠有效的應對。 社會、消費者也從中學到了理性。對于2004年禽流感初發時,消費者對于禽產品的盲目態度,將會轉為科學理性。當然,這需要相關部門、組織加強并進行持續、科學的宣貫。消費者不是專業人士,需要宣貫,才會理性對待疫病。 綜合上述因素,疫病對2005年的飼料工業發展雖然仍會有影響,但不會很嚴重,不會影響持續穩定發展的根本格局。 3、2005年我國飼料工業的發展特點 3.1 井噴行情難覓飼料生產穩定發展 鑒于2005年我國農民的收入不會有大幅增長,動物源產品出口難的現狀也難改觀,加上我國城市居民的動物源食品消費基本沒有大的提升空間,這一現狀決定了2005年我國的飼料生產不會有井噴行情,穩定增長的格局不會變。 苦練內功,重新分食蛋糕是2005年飼料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之道,寄望于井噴行情分得一杯羹的路走不通。 3.2原料不再是問題 近兩年飼料原料價格跌宕起伏,使飼料企業苦不堪言。原料問題成為企業關注的核心問題,好象對飼料企業是壞事,然而冷靜下來想一想,這是飼料行業發展的必然過程。飼料企業之所以感到痛苦和不適應,是因為習慣了以前的經營方式,面對經營環境猛然之間的新挑戰,沒有能力改變自己、及時順應環境了。 其實不是壞事。因為原料市場面前人人平等,原料只是成本的一部分,而成本是能被銷量稀釋的。“沒有賠錢的行業,只有賠錢的企業”,一個有追求的飼料企業,不會困惑或不安于原料市場的風云變幻,相反,他會非常歡迎這樣的變故,因為每一次這樣的變故之后,就意味著一次市場的重組,意味著一次良幣驅除劣幣,意味著那些已經開發好的市場會慢慢流入他們手中。 近年來原料市場環境的變化,使得采購部門在飼料企業中的地位復歸,這是好事。但若是過度夸大了采購的作用,就是好事變成壞事了。 2005 年,對于先進的飼料企業,之所以說原料不再是問題。有三點原因,一是這些企業認識到采購管理只是企業管理的一個環節,原料因素不能構成飼料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二是認識到采購作用的擴大化,會使企業不能從增加銷量稀釋成本角度看成本問題,并進而有了推諉理由,同時會弱化企業在技術和管理上控制成本的努力;三是企業在和原料商的博弈過程中,積累了相對豐富的經驗,加強了對原料市場信息的采集工作,建立了原料價格預警體系,優化了原料采購管理體系,已經能夠理性規范的進行原料采購工作。 2005年,對于先進的飼料企業,提高綜合經營能力才是他們最關注的問題。例如,如何使用戶一定要選用你的產品,如何使員工具有安利員工的工作熱情,如何使企業比競爭對手學習的更快等。 3.3營銷重心下沉 2004 年,六和集團飼料總產量達到237萬t,同比2003年增長87萬t,增幅達58%,據了解,近距離市場密集開發是六和集團贏得市場的重要手段之一。作為國內復合預混料銷量第一的企業,“縣級科普服務站”和“大北農專營店”的建設工作是2004年大北農集團工作重點之一,目前,已經建設了1000余家。 不難看出,營銷重心下沉是二家飼料名企快速發展的成功之道。什么都想抓的結果是什么都抓不住。我國飼料企業多為中小企業,資源有限,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只有“集中力量打殲滅戰”,精選市場后進行營銷重心下沉,才可以在市場整合過程中不被淘汰。先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種好”,飯要一口一口的吃,不要貪心通吃,那只會噎著人。 由于營銷重心下沉戰略在一些先行飼料企業應用的成功,加上市場競爭的殘酷,今年會有更多的飼料企業調整其營銷戰略為“營銷重心下沉”。 3.4安全、質量成為經營突破口 飼料企業競爭靠什么?安全、質量是最基本的要素。價格戰、服務戰之外,2005年,安全、質量有可能成為一些企業的經營突破口。 盡管飼料企業對產品或多或少有一些質量承諾,但對于在很多行業通行的“質量三包”,據了解,還沒有哪一家飼料企業有這樣的質量承諾。 飼料行業實行“質量三包”并不比IT業、家電業等有更多困難,之所以未實行,原因在于競爭還是不夠激烈。 在飼料企業數量居高不下,品牌蛇龍混雜的背景下,實行“質量三包”有兩點好處,一是能迅速獲取用戶的信任贏得競爭先機,二是能設立競爭壁壘,凈化產業環境,因為具備向用戶承諾“質量三包”的飼料企業不是太多。 早走一步,領先三步。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以“質量三包”為突破口,將是飼料企業打破價格戰、服務戰的有效競爭策略。至于受到養殖場(戶)的熱烈歡迎,獲取豐厚回報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3.5 專業化生產漸成潮流 以前飼料企業的生產,講究的是大而全,很多企業往往是配合飼料、濃縮飼料、復合預混料,豬料、禽料、反芻料、水產料一起上。然而因為市場變化,從去年起,專業化生產漸成潮流,一些專業生產乳豬料、反芻料等的企業賺的滿缽金銀。江西雙胞胎集團是這些企業中的代表。這家企業自從2003年8月決定專業化生產“雙胞胎”后,到2004年12月,僅用17個月,就實現了總銷量14萬t,目前月銷量已突破2萬t,形成“雙胞胎”現象。 術業有專功,眼紅之余,思考之余,專業化生產在2005年會更深入飼料企業之心,獲得更大發展。 3.6企業集團化加快 政策支持、資金支持、發展需要決定了2005年將是我國飼料企業集團化加快發展的一年。政策支持主要體現在,行政主管部門多次指出,要促使大型飼料企業快速發展和積極推進飼料行業名牌戰略。資金支持主要體現在,2004年飼料企業的贏利增加,相比往年,企業有更充裕資金進行新的投資。發展需要是指,為了在這一輪市場整合中占得先機,不落人后,飼料企業必須加快發展,贏得盡可能多的市場份額,以占領有利競爭地位。 據了解,包括六和集團、大北農集團、禾豐集團、雙胞胎集團等在內,今年眾多的穩健型企業正在積極布局,有望在2005年能有一個大發展。預計,今年排名前40位飼料企業的總產量有望接近全國總產量的40%。 由于整合進程加快,加上要換發《飼料添加劑和添加劑預混料生產許可證》,今年中小飼料企業退出市場的步子也將較往年快。 3.7效益與飼料原料成本不同步 2004年,80%的飼料企業盈利。2005年,飼料原料成本雖然有所下降,但由于許多大中型飼料企業進行擴張,受競爭的影響,飼料產品的利潤率空間可能被壓縮。加上擴張導致一系列成本的上升,飼料企業的盈利,在2005年很可能不升反降。 2003年油脂業盈利豐厚,2004年飼料業盈利豐厚,2005年是不是該論到養殖業? 3.8合作漸成行業強音 北京“7+1”高科技飼料企業聯合體、廣盟牧業發展合作組織、北京綠色偉農飼料企業聯合體、山東友聯飼料企業聯合體等是業內近年來涌現出的新的組織形式,也反映出近一段時間產業發展的新特點。 我國的飼料產業是一個大產業,也是一個小產業。說他大,在于我國是世界第2飼料生產大國,年產量達到了9300萬t,年產值超過了2300億元;說他小,在于我國有超過1萬家的飼料企業,規模化程度低。中國飼料工業協會白美清會長多次講到“競爭”和“競合”的問題,指出,合縱連橫、優勢互補不僅有利于降低成本、規避風險,而且有利于實現利潤的最大化。 我國飼料企業多為中小企業,總體而言,資源匱乏,要想打破經營困境,化挑戰為機遇,就必須轉變經營觀念,以多贏理念通過合縱聯合整合資源,進而發展自己。上述企業聯合體的出現,是為驗證。 從合作方式看,主要有兩種。一是企業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二是企業之間的互相合作。由于競爭的現實壓力和“雙贏”理念逐漸被企業接受,2005年,飼料行業將成為“合作”年,在現有的企業聯合體將會擴大和加強合作外,還會出現一系列的多種形式的企業聯合體。需要注意的是,隨著行業的逐漸成熟,和業內信息咨詢研究機構的合作將成為潮流,合作企業利用他們生產的知識產品,可以更有效的搶占市場先機,促進企業的快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