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elye(1936)最早提出了應激學說,認為應激是機體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產生的非特異性的發病機制,他通過對自由基與應激性疾病的關系的探討證明,接種疫苗及轉群所致的應激反應可使幼小動物血液、谷胱甘肽過氧化酶活力(GSH-PX)活性和血液VE含量明顯下降。出現水鹽電解質代謝相對紊亂;引起應激的因素很多,如:營養不良、疾病極端冷熱、疫苗接種、驚嚇、運輸、轉群、換料、斷奶、斷尾、斷喙、有害物質和氣體以及錯誤的飼養管理等。應激對家禽業的生產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已引起我國廣大飼養者和營養研究者的廣泛重視,尋求各種抗應激的方法和添加劑已成為目前家禽業研究的重點之一。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選用22周齡的商品蛋雞720只。
(2)抗應激營養添加劑由寧夏大學生物工程所課題組提供。
(3)(3H)—皮質酮。
1.2 試驗分組
將720只隨機分為2組:1組(對照),2組(試驗組),每組360只,并隨機裝入20組三階梯籠內,每組分設120個重復。每個重復3只,分裝120個籠內。
1.3 日糧標準
產蛋期所用飼料雞場自己配制,其營養成分見表1。
1.4 日常管理方法
采用雞場原有的管理方法不變。每日喂料3次,自由飲水,每日光照16h(早07:00~晚21:00)。
1.5 試驗時間
2003年7月15日—9月15日(從22~30周齡)。
1.6 試驗方法
分為預試期、過渡期、正試期。
(1)預試期7d,適應環境、調整雞群。
(2)過渡期7d,將試驗用飼料分3次替換常規飼料(第1~2天替換30%、第3~4天替換60%、第7天替換100%并進入正試期)。
(3)正試期6周(42d)。
1.7 測定指標
(1)生產性能指標 產蛋率、蛋重、軟破蛋率、料蛋比、病死率等。(2)生化指標 血漿皮質酮在預試期第7天,每組隨機抽樣12只試驗雞(重復3只)采血,并利用放射免疫方法測定其血漿皮質酮含量。在試驗結束時再進行測定。(3)經濟效益分析
2 試驗結果及數據統計分析
所有試驗數據均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
3 結果與討論
3.1 生產性能結果(見表2)
從上表統計結果可看出:使用該抗應激營養添加劑后,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其生產性能明顯提高,其中產蛋率、蛋重分別比對照組提高7.78%和5.35%。軟破蛋率和病死率分別下降了42.30%、64.06%,日耗料提高6.34%。
3.2 血液生化指標
變化通過抽樣采血,放射免疫分析血樣皮質酮含量結果表明,使用抗應激營養添加劑后,試驗組、對照組的血漿皮質酮含量分別為0.296ng/mL,0.385ng/mL,試驗組比對照組降低了30.07%,差異極顯著,血漿皮質酮是反應蛋雞應激狀況的一個靈敏指標之一。動物一旦遭受各種應激因素的襲擊,體內類固醇皮質激素分泌即增加;相反,這種激素分泌降低,即表明應激因素的影響減弱。該結果證明了抗應激營養添加劑確實起到了抗應激的營養效果。
從經濟效益分析結果表明:使用抗應激營養添加劑的蛋雞在本試驗期內減去所用添加劑本身成本后,平均每只雞比對照組多盈利0.25元,經濟效益提高12.25%。由此可見科學合理的使用抗應激營養添加劑,將顯著提高高溫期產蛋雞的經濟效益。
4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科學合理的使用抗應激營養添加劑具有以下作用:
(1)極顯著降低蛋雞血漿中皮質酮含量(P<0.01),提高蛋雞的抗應激能力。
(2)明顯提高高溫期產蛋雞的生產性能,產蛋率、蛋重和飼料轉化率分別比對照組提高7.78%、5.35%和10.39%。軟破蛋率和病死率分別下降了42.30%、64.06%,日耗料提高6.34%。
(3)蛋雞飼養效益提高12.2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