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養戶多以小雜魚喂養海水魚,此舉風險高,污染水體
海水魚飼料需逐漸轉向干顆粒
20世紀以來,由于海洋資源的過度開發利用,以及環境污染等原因,漁業資源出現衰退,海水網箱養殖逐步興起,海水魚類飼料的開發開始被重視。目前,我國大多數海水魚養殖還是以投喂小雜魚(冰鮮)為主,浪費大,餌料系數高,對水體污染嚴重。而且,小雜魚的供應還受海洋資源和休漁期的影響,質量、數量均無法得到保證,無疑增加了養殖的風險。
海水魚養殖近幾年發展迅速,有可能形成繼20世紀70年代的海帶養殖、80年代對蝦養殖、前兩年的南美白對蝦養殖之后的第4次水產養殖高潮。行業的發展對海水魚飼料的研制、生產提出了新的挑戰、要求。就目前而言,筆者認為海水魚營養需求的研究以及海水魚飼料的發展已經限制了海水魚養殖業的發展。筆者認為今后海水魚飼料的發展趨勢和研究方向應為:
1、陸基工廠化養殖和海上大網箱養殖將是我國今后海水魚養殖發展的方向。飼料是魚類養殖的重要物質基礎,飼料的發展將對海水魚集約化養殖的發展起著重要促進作用,是海水魚養殖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所以要將海水魚飼料進行產業化開發與應用,統一組織進行研究攻關。國家要制定優惠政策,增加科研經費的投入,支持應用基礎研究,要把它作為一項產業來培育,鼓勵企業投資開發。
2、深入系統地研究海水魚主要養殖品種的營養需要,選擇幾種具有代表性的品種進行集中攻關研究,將研究內容的系統性與研究結果的可靠性結合起來,盡量避免低水平重復的研究。爭取達到以下研究目標:確定幾種海水魚的營養參數;篩選出適用于不同品種與不同養殖模式的飼料配方;制定出飼料營養標準。
3、抓緊開展海水魚類稚幼魚開口飼料的研制,海水魚類育苗開口飼料是育苗成敗的關鍵,我國這方面研究開發很少,開口飼料主要還依賴進口,所以有必要抓緊開展仔稚魚的營養研究和微粒子飼料的加工技術探索。
4、新蛋白源的開發。當前魚粉資源緊缺,尤其是進口魚粉,價格昂貴,嚴重制約著水產飼料工業的進一步發展。所以要開發利用可取代魚粉的其它蛋白源。
5、飼料添加劑的研究開發,重點要研究海水魚飼料中多維、微量元素的配方及酶制劑、著色劑、誘食劑、免疫制劑等在海水魚飼料中的應用。
6、深水網箱及陸基高密度養殖是近年來國際上發展很快的新型養殖方式,科技含量和自動化程度高。深水網箱抗風浪能力強,魚產品質量好,利于病害防治和環境保護,是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近幾年重點扶持和推廣的項目。在浙江、海南等省也都在應用、推廣,養殖網箱數量逐漸上升。陸基集約化養殖近幾年發展也較快,這是我國今后海水魚養殖從散放式走向集約化的方向。所以對這兩種養殖模式之間,以及與現有常規養殖方式之間,魚類在營養需求上的差異要開展研究,繼而開發出更適合的配合飼料。
7、自動投飼技術及設備的研究,自動投飼技術及設備是集約化養殖中一個重要的配套性工作,在國外已得到普遍使用,隨著深水網箱及陸基集約化養殖在我國的迅速發展,也要予以重視。主要研究內容是養殖品種不同生長階段合理投飼率的確定及自動投餌系統的研制。
8、加強對幾種海水養殖魚類最適合飼料形態及環保型飼料的原料組成、加工工藝的研制。
9、采取各種措施,保護近海漁業資源,減少小雜魚的捕撈和使用量,爭取在若干年后,基本實現用配合飼料取代在海水魚類的商品魚養殖中直接使用的小雜魚。現階段,可通過宣傳、示范等方法,來引導養殖戶少用魚糜餌料(小雜魚),多采用濕顆粒飼料。待以后干顆粒飼料的配方水平、加工工藝、養殖效果大幅度提高后,再慢慢過渡到使用干顆粒飼料。
福建省淡水水產研究所 林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