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飼料資源 » 正文

生態營養飼料的研究與開發

  作者: 來源: 日期:2005-07-21  
   摘要:畜牧業污染主要指畜禽糞尿污染和臭氣排出,以及畜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的殘留,其根源在于飼料。作者從營養角度,綜述了配制生態營養飼料的研究,主要包括飼料原料的合理選購、動物對營養的需要量和營養物質利用率的估測、氨基酸平衡日糧、“綠色”添加劑的使用以及改進飼料加工工藝等方面。
    關鍵詞:生態營養飼料;氨基酸平衡日糧;“綠色”添加劑

    20世紀80年代,在動物營養、生態學、系統科學等學科發展的基礎上,興起一門邊緣科學一動物生態營養學,它是研究環境(飼料庫)—畜禽(基因庫)—畜產品(產品庫)3因素間物質和能量的轉換和平衡及動態調控模式的應用。生態營養飼料就是利用生態營養學的理論和方法,圍繞解決畜產品公害和減輕畜禽糞便對環境污染等問題,從飼料原料的選購、配方設計、加工等過程進行嚴格質量控制,并實施動物營養系統調控,從而改變、控制可能發生的畜禽產品公害和環境污染,使飼料達到低成本、高效益、低污染的效益。當前,丹麥、荷蘭、日本及我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十分重視生態營養及生態營養飼料配方技術方面的基礎研究,并取得了顯著成效。

    1 飼料原料的合理選購

    生態營養飼料要選擇消化率高、營養變異小的原料;要選擇有毒有害成分低、安全性高、抗營養因子少以及易消除的原料。Van等(1996)研究結果表明:營養物質含量及消化率變異較大的蛋白質飼料會明顯增加動物的氮排泄量,而變異小的飼料利用率每提高0.25%,糞中氮的排出量可以減少5%~10%。由此可見,選擇優良的飼料原料是配制生態營養飼料的前提條件。

    2 準確估測動物對營養物質的需要量和利用率

    準確估測動物對營養的需要量和所用原料的消化率是配制生態營養飼料的關鍵所在。估測氨基酸和磷的需要量受動物基因型、飼養水平、環境條件、日糧的原料組成及動物的反應指標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在測定時所選動物要有代表性。基礎日糧飼養水平及環境條件應盡量和實際相符,且應以可利用氨基酸或磷為基礎。

    3 氨基酸平衡日糧的配制

    按照理想蛋白質模式的可消化氨基酸含量為基礎配制符合畜禽營養需要的平衡日糧,可將傳統日糧的粗蛋白質水平降低2%~4%,且不影響生產性能,氨的排泄量降低30%~50%(Yano等,1999);林映才等(1995)對0~3和4~6周齡雛雞的玉米豆粕型日糧分別添加隊0.1%的晶體氨基酸,使有效氨基酸滿足需要的同時將粗蛋白水平降低2.5%和2%,結果使肉雞增重和飼料轉化率略有改善,干物質、氮和磷的排泄量分別降低了9.69%~784%,22.49%~23.73%和12.46%~14 84%。Yano報道,在低蛋白質日糧中添加氨基酸可增加氮的沉積,在低蛋白質日糧中氮消化率為77.8%,而在低蛋白質加氨基酸(Lys、Met、Thr)日糧中氮消化率為82.1%,以氨基酸加低蛋白質日糧飼喂豬與低蛋白質日糧飼喂豬相比,氮的沉積增加5%,且尿氮每天減少2.3g,在低蛋白質日糧中補充合成氨基酸,表現生物學價值提高17%。但有些研究結果表明,當生長豬日糧中粗蛋白水平低于11%,或生長雞日糧蛋白水平低于18%時,無論如何平衡氨基酸都無法達到高蛋白日糧的生產水平。因此有必要深人認識理想蛋白的意義,即理想蛋白不僅僅是各個必需氨基酸之間及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間的最佳平衡,而且還應保證最適宜的寡肽和游離氨基酸的比例。相信隨著寡肽作為商品飼料添加劑的應用,日糧粗蛋白水平可望進一步降低,從而也將減少氮、蛋白質的排泄量。

    4 添加“綠色”添加劑

    隨著畜牧業的發展,安全、高效、無公害的“綠色”飼料添加劑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合理使用這些添加劑可改善機體機能,提高養分的利用率,從而達到控制排泄物污染的目的。

    4.1 飼用酶制劑

    4.1.1 植酸酶

    玉米、豆粕和我皮飼料中磷的可利用率僅為30%~40%,大部分磷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植酸磷不能被單胃動物內源性酶水解,因此在畜禽飼料中的利用率很低,單胃動物日糧中需補充無機磷才能滿足需要,這樣就增加了飼料成本和磷的排泄。許多真菌、細菌和酵母能合成植酸酶,植酸酶可水解植酸釋放無機磷,把植酸酶作為添加劑添加到飼料中能提高畜禽氮磷的利用率。Simons等(1990)研究結果表明,在雞和豬每千克日糧添加500~1500 IU植酸酶,氮沉積由14%提高到48%,可減少日糧總磷量21%~40%,糞便中磷排泄量降低16%~35%。Harper等(1997)對含磷較低的生長育肥豬日糧添加植酸酶或無機磷,結果表明,隨著植酸酶或無機磷添加量的增加,豬日增重和日糧磷消化率均呈直線增加,通過回歸方程估測,添加500 IU/kg的植酸酶可使糞便中蛋白質的排泄量減少21.5%。

    4.1.2 蛋白酶、非淀粉多糖酶

    幼畜禽消化機能未健全,蛋白酶分泌不足,在其日糧中添加外源蛋白酶,不但能補充內源的不足,而且能激活內源酶,因而有利于幼畜禽對磷的消化分解和吸收利用。研究結果表明(汪做,1999):枯草桿菌蛋白酶可降解豆類中的抗營養因子,從而提高飼料蛋白質的消化率及存留率。非淀粉多糖酶的添加可提高脂肪、淀粉和蛋白質的利用率,從而減少污染。Choct等(1995)對表觀代謝能較低的小麥田糧添加木聚糖酶,可使肉仔雞對日糧干物質的消化率提高17%,減少排糞量 43%。 Graham等(1986)對 7~14周齡肉仔雞日糧(含大麥)添加 0.2%的β-葡聚糖酶,使雞日增重、飼料轉化率、干物質和氫的利用率分別提高39.84%、30.37%、27.44%和7.27%。但不含非淀粉多糖的豬日糧中添加五葡聚精酶,對日糧蛋白質的消化率無顯著影響。許樣榮等(1999)在飼料中添加β-葡聚糖酶、木聚糖醇和纖維素酶組成的復合酶制劑,使肉雞采食量和日增重分別提高了4.66%和9.79%、料重比降低了4.76%、干物質、粗纖維和粗脂肪表現消化率分別提高了10.5%、25.90%和21.75%。

    4.2 活菌制劑

    豬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可提高生長速度和營養物質利用率,降低干物質和氨排泄量分別為10%~20%和15%~18%。但抗生素可能導致病原菌產生抗藥性,從而對動物及人類健康構成潛在威脅,抗生素在許多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已逐步禁用,目前研究熱點轉向活菌制劑一益生素等。據報道,益生素能提高生長豬的日增重、氮存留率和利用率,降低血液中氮的濃度,表明腸道內氨基酸的脫氨作用可能減弱或固定作用可能增強;薛艷秋等(1995)對斷奶仔豬飼料中添加0.1%濃縮乳酸桿菌,結果平均日增重和飼料轉化率分別比對照組提高15.65%和14.53%,干物質和氨排泄量分別降低12.6%和4.2%。馬西藝等報道把乳酸桿菌和需氧芽抱桿菌以0.14%的水平添加到21日齡肉雞飼料中,日糧能量代謝率和蛋白質沉積率分別提高4.7%和9.4%。研究結果表明,飼料中添加益生素通過調節胃腸道內的微生物群,促進有益菌的生長繁殖,對提高飼料利用率作用明顯,可降低于物質和氮的排泄量,可提高日增重及飼料轉化率。

    4.3 酸制劑

    日糧中添加有機酸可提高飼料的適口性,提高畜禽對日糧礦物質、能量、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提高氮在機體內的存留。Kirchgesnen等(1980)在仔豬料中加入適量延胡索酸后日糧干物質、能量及蛋白質的消化率分別提高l.1%~1.7%、1.8%~23%和2.1%~2.5%,蛋白質沉積增加2.9%~4.1%;張文舉等(1994)在飼料中添加0.05%~0.15%的檸檬酸,可顯著增加蛋雞產蛋率和平均蛋重,添加0.4%的檸檬酸可促進4周齡以上艾維茵肉仔雞的生長并提高飼料轉化率和氨的利用率。

    4.4 單細胞蛋白質與酵母 對單細胞蛋白質營養價值的研究已非常多,最近的研究熱點是:在飼料中添加單細胞蛋白質能否降低營養物質排泄量。

    Fabler等(1991)報道:在仔豬飼料中添加6%單細胞蛋白質,飼料轉化率提高8.8%,干物質和磷排出量分別降低1.3%和15.62%;在育肥豬日糧中添加0.2%酵母,可提高飼料轉化率4。3%,但對營養物質排出量沒有影響,一般來講,豬日糧中添加3%以上酵母或酵母培養物效果較好,低于3%時對營養物質排出量的影響不大,甚至沒有效果。

    4.5 寡聚糖

    早在別世紀用年代就有報道,寡聚糖可作為動物微生態調節劑及免疫增強劑使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視,寡聚糖由于具有無污染、無殘留、功能奇異而成為人們所期望的焦點,由于寡聚糖在主要作用上與益生素異曲同工,所以微生態學界稱為“益生元”或“化學益生素”。80年代中后期,日本首先把寡聚糖開發成飼料添加劑產品。從實際使用效果看來,寡聚糖能明顯提高動物的抗病能力,并提高日增重,有顯著的促生長作用。王亞軍等(1999)報道,各種動物飼料最大添加量不能大于55mg/kg,而仔豬料不能大于1%,具體到不同的寡聚糖其適宜添加的比例是不同的。例如,果寡糖在仔雞日糧中的適宜添加量為0.25%~0.5%,而乳糖的適宜添加量為4.0%左右。

    4.6 中草藥提取物

    中草藥屬于純天然物質,是一種理想的綠色飼料添加劑。將中草藥加入日糧之中可改善日糧適口性,促進動物體內的代謝和免疫功能,從而發揮抗病促生長作用。張德剛等(1999)報道:將中草藥添加劑按l%的比例加入蛋雞飼料中,使產蛋率提高了18.05%,飼料報酬提高了34%,經濟效益顯著。但也有報告認為,即使是純天然的中草藥原藥及其制劑,如果使用不當,同樣可以引起毒副不良反應。目前,國內應用于畜禽生產方面的中草藥產品多為粗制品的初級產品,適口性差,嚴重影響畜禽的來食量和消化率,沒有實用價值。有關專家認為,我國中草藥飼料添加劑的發展,今后一方面要提高科技含量,根據動物的不同特性和生理需要,開發專用型功能性的系列產品,另一方面要制定全面的產品質量標準,以規范生產全過程。

    4.7 糖萜素

    糖萜素是從山茶科餅粕中提取的三兩皂苷類與糖類的混合物,呈黃色或棕色粉末,味微苦而辣,能刺激鼻粘膜引起噴嚏。糖兩素作為飼料添加劑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消除自由基,抗脂質氧化、抗應激,促進蛋白質合成,提高畜禽生產性能和改善畜產品品質的作用。據陳寶江等(2002)報道,在綠殼蛋雞飼料中添加600 mg/kg的糖萜素,使蛋雞采食量下降2.41%,產蛋率提高7.9%,蛋重提高2.l%,料蛋比降低14.0%。

    4.8 除臭劑

    在畜禽飼料中添加活性炭、沙皂素等,尤其是絲蘭屬植物提取物等除臭劑,可明顯減少糞便中氨氣、硫化氫等臭氣的產生。絲蘭屬植物提取物的活性成分可直接與氨氣、硫化氫、甲基則跌等有害氣體相結合,因而有控制畜禽排泄物惡臭的作用,它對腸內微生物有協同作用,可幫助分解飼料,提高腸器官的消化機能,促進營養成分的吸收,并抑制尿素的分解,從而使氨含量降低。另有研究結果表明,沸石、SmilacisRhyzoma植物提取物也可用作除臭劑。

    5 改進加工工藝,提高飼料品質

    飼料加工工藝,諸如粉碎、混合、制粒以及膨化等,可影響畜禽對飼料養分的利用率,飼料加工工藝的改進,有助于提高飼料營養物質的消化率和利用率,從而減少畜禽場的環境污染。在飼料加工的各項指標中,飼料原料的粉碎度和日糧混合均勻度最為重要,就均勻度而言,一般要求配合飼料的均勻度變異系數小于10%,添加劑預混料的系數小于7%,適宜的飼料粉碎度可改善飼料轉化率5%~10%。

    大多數植物性飼料作物及其加工副產品中均存在抗營養因子,抗營養因子可降低飼料中營養物質的利用率,增加畜禽氮磷排泄量。制粒和膨化除提高飼料利用率外,還能抑制和破壞一些抗營養因子。據仕彥等(1997)測定膨化全脂大豆對生長肥育豬氮平衡和日糧氨基酸回腸末端表現消化率的影響,結果表明,和豆粕加油日糧相比,130℃、140℃和150℃膨化處理全服大豆組日氮存留量分別提高10.0%、12.33%和11.73%,氮表現消化率分別提高3.71%、2.37%和3.06%,氟利用率分別提高3.31%、3.87%和5.08%。飼料顆粒化過程中的高溫可使其中的淀粉和蛋白質熟化,因此會改善蛋白質消化率,從而減少氮的排泄量。

    6 結語

    生產綠色畜禽產品和減少畜牧業對環境的污染越來越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研制開發生態營養飼料一從源頭上控制畜牧業污染正方興未艾,在未來的生態營養飼料研究中,營養學家們應將物質和能量相結合,系統考慮從飼料原料到糞便排泄物全過程中的各種不合理因素,找出相應對策,分別改變或控制其中的各個環節,從而滿足人們對畜禽產品質量和生活環境的本求。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