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的商品飼料原料來源與維持飼料成品質量穩定和安全息息相關。然而,大宗原料的穩定性經常受到眾多無法控制的因素的挑戰,包括變動的供應源和質量水平、運輸和儲存的便利、采購商之間的競爭以及進出口法規甚至天氣的變化。而且,新的飼料原料法規也對之產生重要影響,另外還有不可預知的生物安全和環境問題影響原料的供應和質量以及它們最后的價格。
因為飼料和食品安全對全球的飼料工業的影響日益重要,當生產流程中引進新原料時,價格僅為重要的采購因素中的一個。因此對原料市場“統籌全局”,需要對新的機遇有預見性,當然,成功地把握新原料機遇也需要掌握相關知識,及時詳盡的原料信息是找到穩定原料來源的關鍵。
1掌握原料的背景信息
飼料廠希望能確保一種新原料的安全和可靠性,滿足飼料廠對它的結構和功能的期望。隨著“安全”和“可靠”的含義越來越精確,它們要求考慮增強對原料的背景信息的了解。飼料廠普遍采用“合同谷物”’將不是久遠的事,這種谷物不像那些釀造廠的原材料,或是非轉基因的和特殊的定額飼料,簡言之,飼料廠能通過整理候選原料的重要采購信息,提高原料來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例如,一個著名的大飼料加工廠通過更有效地利用已知和可知的原料背景信息,提高了原料來源等級。這個公司建立了他的原料采購部和種植飼料網以及負責產品開發的營養師之間的數據聯系,營養師系統地收集所有科學資料中與商品原料的組成、質量、營養價值等方面有關的各種信息。同時還收集本公司進行原料采購的資料和相關分析結果。
這些信息都整合于一個數據庫中,該數據庫還包括試驗日糧的動物生長性能數據。對特定原料氨基酸的消化系數的估測成為了采購談判時的一個原料標準。事實上,該飼料廠建立了一個更智能化的原料采購體系,當單位飼料原料價值的價格仍作為采購的主要評定指標時,該廠已經能對原料用于公司產品配方中特定目的進行更精確和客觀的評價。
現在,合理原料采購的大部分所需的信息來源于飼料廠,漸漸地,為了銷售策略和渠道或為了將非轉基因和定額飼料原料賣給利基市場和飼料廠提供資料,原料供應商也開始積累相關信息。為采購常規原料,需要信息之間有較大差異,并在短期內保持不變。
供應商和其他來源的信息的綜合極大地影響飼料廠的采購決定,這是農業商品銷售系統成熟化、公開化和量化的重要動力。因此,為明智的進行原料采購,我建議按以下四個方針收集信息。
第一 ,根據原料成分和質量資料進行采購。最低限度要要求對原料取樣,分析鑒定,還要看是否有無任何否認產品義務的申明。索求產品在過去四年內的所有分析資料。參考一系列常規分析是比較貨源和估測所選用的原料商品的成分和質量的第一步(見表1)。
表1 質量認證的推薦分析項目舉例
玉米(黃) 蛋白、水分、黃曲霉
大豆粕 蛋白、水分、纖維、尿素酶
魚粉 蛋白、脂肪、礦物質、胃蛋白酶消化率、鏡檢
脂肪和油 MIU (非皂化物)
(來源:飼料廠技術Ⅳ,美國飼料工業協會,1994)
更合適的是,供應商的分析數據應與特定的貨源和收割時間相對應。這便于購買方確定不同時間原料成分的變化,而且,這也是進行購買合同談判時必須考慮的因素。典型的成分變異較大的原料是魚粉,魚類組成的季節性變化導致魚粉中魚油含量發生改變,捕魚到加工之間的那段時間也存在很大的變異,嚴重影響魚粉中蛋白和油的質量。谷物和油料作物種子受生長季節和土壤特性的影響,明智采購上述原料的關鍵是,獲悉信息和知識,了解供應鏈之間的關系,監督它們的產品紀錄。
第二,追本溯源,盡可能確實原料的來源,例如種子、農場、銷售點等。除非原料確保已鑒明身份,該方針一般是最難遵循的,特別是谷物和油料作物種子。然而,這種源頭信息是重要的,因為它讓飼料廠創建特殊原料的紀錄,以區分于他們的普通同類。采購商投資到數據分析的資金將得到雙倍的回報,一是通過數據資料,清楚了種植時的原料的組成和質量,二是對可以估測特定來源的原料任何時期的變異。全球的飼料廠都認識到了不同來源的原料組成成分的顯著差異。除了生物工藝學和轉基因作物領域,飼料作物育種者也將育種重點從提高產量轉到提高營養組成上來。傳統作物育種在玉米豆粕上的研究到現在包括:提高能量濃度,提高蛋白質量,消除抗營養因子,等。地理特異性種子原料給這個變異又增添了一個變量。飼料原料來源的可靠信息對當下提倡的“溯源性”至關重要。到1999年,歐盟的法規早要求飼料種植者必須提供相關報告以利于原料追蹤。
第三,原料采購需要穩定的運輸、儲存和裝卸系統。飼料原料的運輸、儲存和裝卸是飼料生物安全受威脅的重要環節。散裝的原料特別易于在先前的裝載和因不充分的防潮措施而受污染。例如,飼料原料被盛入潮濕的口袋中又放到小的散裝船上時黃曲霉水平會較高,這種局部污染不易被發現,但卻頗具危害,因為它足夠威脅到整個船艙,另一個例子,二惡英污染有多種來源,一般是由于在最先的原料生產商和飼料廠之間的原料管理不善引起的。對供應商可能的要求例如價格的談判和其他條約的敲定中,運輸信息是必需的,原料供應商對運輸和裝卸系統的穩定程度表明了原料商對產品能否以優越質量到達購買廠家的信心。 最佳的情況是,種植商利用他們的已有的設施提供運輸和中途儲存的便利。一般情況下,不同合同的運輸和中途儲存設施是多種多樣的。在從“農田”到“餐叉”的過程中存在許多影響飼料原料的組成和質量的因素(見表2)。
表2 從“農田”到“餐叉”過程中原料組成和質量的主要變化
生產環節 第原料組成和質量的可能影響
原材料 種子原料、基因、收割技術
種植 溫度、礦物質含量、霉菌毒素、農藥殘留
運出農田 除以上因素外,還有熱穩定性維生素、儲存污染
儲存 除以上因素外,還有蟲害、脂肪和油的酸敗
運輸 除以上因素外,還有裝在污染、表面濕度
飼料廠 熱不穩定蛋白和維生素,其他原料污染
儲存 脂肪、油酸敗、蟲害、污染
運輸 含粉率、疾病的傳播
動物 降解蛋白、氨基酸、污染
食品生產 細菌和化學污染、酸敗
第四,采購的原料接近需要的消化率和營養水平。已有的大部分農業來源的商業飼料原料的消化率和營養水平的相關信息是可以獲得的。例如,NRC不斷定期出版一系列不同動物的營養推薦需要。同時,常規原料例如玉米豆粕的信息,包括特殊的種子原料,季節性的變化和特定原料的應用信息在科學文獻上也日益增多。很可能,這些信息在采購時應予以考慮,也值得探究和詢問。很明顯當受到詢問時,提供原料商品的這些信息有利于它的銷售。另外,飼料廠可以考慮發展該領域內與農業大學的聯系,大學和飼料廠的良好溝通能建立起雙贏的關系。在大學和廠家之間,可能包括研究和學生實習的合作,大部分動物科學家樂于保持與飼料廠聯系,以促進對飼料配方實踐應用的了解。特殊的當地信息能讓飼料廠最好地滿足當地顧客和大學的需要,從而服務社會。
2 整理數據,分析數據
合理的原料采購,包括收集大量的數據信息的過程,它不僅對那些最終采購的原料,還包括選擇的原料的維持和獲得都很有用。加上實驗室的組成和質量分析,配方中的數據統計和消耗量越來越精確。最終,信息數據庫成為一個飼料廠開發新廠品最有價值的平臺。在許多國家,原料數據還是一個配合飼料廠的原料跟蹤和生產跟蹤任務的關鍵因素,同時也是他的質量保證和生物安全指南。一些多廠址的大飼料廠有他的包含部分或全部上述信息的網絡數據庫,這些信息對廠家至關重要,因此最終所有的廠家都需要收集和采用它們以保持競爭力。飼料廠調查收集分析使用這些數據的最終回報是什么呢?那就是更好的產品品質。最終的配合飼料的原料是從較廣泛的原料中挑選的,具備充足詳細的組成和營養特點的資料。因此信息的升級意味著配方更精確,盡量減小了超過配方或大的安全系數,直接降低了飼料廠的飼料成本。因為飼料效率和其他生長性能指標都得到提高,飼料購買者或動物養殖者也受益,養殖者能在相同的飼料投入或同等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