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萬物生生不息,物質循環轉化,原因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質循環鏈。植物、動物、微生物,三大類生物構成了生物循環主鏈,其中植物是生產者,動物是消費者,微生物是轉化還原者。由于微生物看不見、摸不著,在農業上對其認識和利用十分有限,人類的農業活動主要是對植物和動物資源的開發,是一種資源浪費型“二元結構”模式。在“二元模式”下,大量農作物秸稈和畜禽養殖廢棄物不能充分轉化利用,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也對生態環境構成了巨大壓力。從事動物疾病、微生物技術產業化研究多年的秦澤榮博士說,只有將植物、動物、微生物三大類資源同等重視開發,構建能夠循環的“三元結構”模式,遵循生物循環規律,農業才能夠可持續發展,畜牧業才能夠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畜牧業發展迅猛,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越來越大。與此同時畜牧業也面臨三大困境,即環境問題、品質與安全問題、效益提高問題。而環境問題成為最為迫切的問題。
秦博士認為,由于污染,養殖業發展受到的限制越來越多,直接影響農村經濟和相關行業,不少農民和相關產業人員將失去工作機會。從環境生態方面講,農業的生態鏈條將無法維持,種植業必然會加重對化肥的依賴,可能造成新的環境問題,如不加強治理,其對水源地、河流、湖泊、地下水造成的威脅在哪里也躲不開。開展養殖生態治理,實現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才是惟一的出路。而微生物技術將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微生物技術如何發揮作用,秦博士從六大方面進行了闡述。
第一是應用于飼料,促進消化吸收減少有機物排放。畜禽糞便中含有大量有機氮、有機磷,是產生不良臭氣的根源,在飼料中采用微生物技術,通過添加微生物代謝產品(如賴氨酸)、微生態制劑、微生物酶制劑和使用生態飼料可以有效地提高飼料轉化率。減少氮、磷等主要有機物的排放。目前國際上已有數十種微生物、微生物酶、已被批準用于飼料的直接添加。第二是增強抗病能力。疾病是影響養殖效益的最不可控因素,提高抗病能力始終是生態養殖的重要環節。應用微生物生態產品提高畜禽的抗病能力,特別是減少腹瀉等疾病發生。第三是臭氣治理。在養殖場的圈舍、糞堆、糞坑中噴灑微生物制劑可以有效減少臭氣的產生。第四是處理畜禽糞便,實現資源再利用。運用微生物技術對畜禽糞便生物無害化處理,可以生產制成有機肥、食用菌培養基、沼氣,達到變廢為寶的目的。第五是處理養殖廢水。微生物技術在廢水處理過程中已經廣泛使用,使養殖廢水達標排放、循環使用以及水產養殖。第六是提高畜產品安全性和產品品質。微生物的應用,可以大大減少抗生素等添加劑的使用,減少藥物殘留,提高產品安全性,進一步提高產品品質和競爭力。微生物技術還有許多潛力,如采用光合菌和海洋紅酵母可以改變雞蛋的蛋黃顏色和提高品質。
秦博士說,通過以上幾個方面微生物技術的綜合應用,達到提高飼料報酬、提高養殖產品抗病能力、減少養殖廢棄物的產生以及廢棄物的無害化利用等,不僅治理污染,而且可以大大提高養殖業的綜合效益。他強調,隨著將傻瓜相機的簡單使用理念引用到微生物技術推廣應用中,將很好地解決了農民“用得好、用得起”的問題。
談到如何加快微生物技術應用的步伐,秦博士認為,一是要完善法律法規。建立完善法律、法規,依法治理養殖污染,確保環保型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建立類似工業項目的環評制度,對規模化養殖企業實行準養制。二是要開展試驗、示范。開展新型生態畜牧業模式示范,完善技術細節。三是要扶助生態,反哺生態養殖。在提倡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同時,生態養殖應成為反哺農業的內容之一,在初期給予無公害生態養殖農民適當補助和獎勵。
令秦博士倍感欣慰的是,他的這一提法現在已經引起了有關方面的重視。北京市委書記劉淇4月18日作出批示,責成有關部門考慮從試點做起。他說,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和參與進來,微生物開發利用的春天就要來到了。
目前我國畜牧業發展迅猛,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越來越大。與此同時畜牧業也面臨三大困境,即環境問題、品質與安全問題、效益提高問題。而環境問題成為最為迫切的問題。
秦博士認為,由于污染,養殖業發展受到的限制越來越多,直接影響農村經濟和相關行業,不少農民和相關產業人員將失去工作機會。從環境生態方面講,農業的生態鏈條將無法維持,種植業必然會加重對化肥的依賴,可能造成新的環境問題,如不加強治理,其對水源地、河流、湖泊、地下水造成的威脅在哪里也躲不開。開展養殖生態治理,實現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才是惟一的出路。而微生物技術將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微生物技術如何發揮作用,秦博士從六大方面進行了闡述。
第一是應用于飼料,促進消化吸收減少有機物排放。畜禽糞便中含有大量有機氮、有機磷,是產生不良臭氣的根源,在飼料中采用微生物技術,通過添加微生物代謝產品(如賴氨酸)、微生態制劑、微生物酶制劑和使用生態飼料可以有效地提高飼料轉化率。減少氮、磷等主要有機物的排放。目前國際上已有數十種微生物、微生物酶、已被批準用于飼料的直接添加。第二是增強抗病能力。疾病是影響養殖效益的最不可控因素,提高抗病能力始終是生態養殖的重要環節。應用微生物生態產品提高畜禽的抗病能力,特別是減少腹瀉等疾病發生。第三是臭氣治理。在養殖場的圈舍、糞堆、糞坑中噴灑微生物制劑可以有效減少臭氣的產生。第四是處理畜禽糞便,實現資源再利用。運用微生物技術對畜禽糞便生物無害化處理,可以生產制成有機肥、食用菌培養基、沼氣,達到變廢為寶的目的。第五是處理養殖廢水。微生物技術在廢水處理過程中已經廣泛使用,使養殖廢水達標排放、循環使用以及水產養殖。第六是提高畜產品安全性和產品品質。微生物的應用,可以大大減少抗生素等添加劑的使用,減少藥物殘留,提高產品安全性,進一步提高產品品質和競爭力。微生物技術還有許多潛力,如采用光合菌和海洋紅酵母可以改變雞蛋的蛋黃顏色和提高品質。
秦博士說,通過以上幾個方面微生物技術的綜合應用,達到提高飼料報酬、提高養殖產品抗病能力、減少養殖廢棄物的產生以及廢棄物的無害化利用等,不僅治理污染,而且可以大大提高養殖業的綜合效益。他強調,隨著將傻瓜相機的簡單使用理念引用到微生物技術推廣應用中,將很好地解決了農民“用得好、用得起”的問題。
談到如何加快微生物技術應用的步伐,秦博士認為,一是要完善法律法規。建立完善法律、法規,依法治理養殖污染,確保環保型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建立類似工業項目的環評制度,對規模化養殖企業實行準養制。二是要開展試驗、示范。開展新型生態畜牧業模式示范,完善技術細節。三是要扶助生態,反哺生態養殖。在提倡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同時,生態養殖應成為反哺農業的內容之一,在初期給予無公害生態養殖農民適當補助和獎勵。
令秦博士倍感欣慰的是,他的這一提法現在已經引起了有關方面的重視。北京市委書記劉淇4月18日作出批示,責成有關部門考慮從試點做起。他說,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和參與進來,微生物開發利用的春天就要來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