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經濟和科技發達的國家,利用再生資源以先進的工藝和設備進行單細胞蛋白的工業化生產,對發展各國的飼養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單細胞蛋白(SCP)和菌體蛋白(MBP)的粗蛋白含量高:一般為40%~~80%,氨基酸的組成比較平衡,富含賴氨酸等必需氨基酸,還含有多種維生素,特別是B族維生素很豐富,含有未知的生長因子,是畜禽魚蝦的優質蛋白原料,每公斤單細胞蛋白可以使母牛的產奶量增加6~7公斤,用含有10%左右的單細胞蛋白的飼料喂雞,產蛋率可提高21%~30%,一噸單細胞蛋白SCP可節約5~7噸的飼料糧,一座年產10萬噸的單細胞蛋白工廠,能生產出相當于近12億平方米耕地生產的大豆蛋白,或2000億平方米草地飼養的牛羊所生產的動物蛋白,我國能夠利用于生產單細胞蛋白的原料十分豐富,根據初步的統計,僅食品工業廢水廢渣等,就可以年產飼料酵母和其他飼料產品上百萬噸。如利用各地的農副產品再生產單細胞蛋白飼料,資源更加廣泛,但是我國目前還遠未達到這樣的水平。
據有關資料介紹,全世界每年約有纖維素資源1000億噸,我國約有50億噸,其中的農作物秸稈(玉米秸,麥秸,稻草等)就達到5億噸左右,這些農作物秸稈能用于青貯飼料(青秸稈)的是少數,大多數被用于燃料和肥料,即使作為飼料,也是非常傳統的方法,即直接飼喂牛羊,消化利用率很低。現在農戶在田間地頭大量焚燒秸稈的現象很普遍,這不僅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嚴重污染環境,特別是在市郊大量焚燒秸稈,污染的后果更加惡劣。如果我們把其中的20%秸稈發酵處理,變為飼料,則可以獲得相當于4000萬噸的飼料糧,約為目前全國每年飼料用糧的一半。我們應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盡量研究和采用更為有效的新工藝和新菌種,因地制宜地大力推廣應用微生物飼料,為促進畜牧產業的良性發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