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飼料資源 » 正文

異黃酮類化合物——大豆黃酮的生物學功能及其在動物生產中的應用

  作者: 來源: 日期:2005-12-06  
摘 要 異黃酮類化合物是一種存在于豆科植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質,具有較弱的雌激素樣活性,而大豆黃酮是此類化合物中存在較廣、近年來研究也較多的一種。大豆黃酮在畜禽日糧中的應用,能夠較顯著地促進動物生長、降低飼料成本、提高動物繁殖力和增強機體免疫力等,又因其廣泛存在于豆類作物和牧草中,所以研究和開發這類化合物作為新型飼料添加劑將具有較大的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 大豆黃酮;生物學功能;應用
   
  異黃酮類化合物由于在醫學上具有抗氧化、強心、降血脂等作用,一直以來被人們用來治療心血管系統疾病[1]。1974年,異黃酮類化合物首次被匈牙利科學家用作飼料添加劑,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又陸續有科學家研究發現異黃酮類化合物有促進動物生長和提高生產力的作用[6]。之后此類化合物逐漸引起了動物科學家們的興趣,并成為研究熱點。大豆黃酮(Daidzein,DA)作為異黃酮類化合物中最重要的種類之一,同樣引起科學家們的關注,因而近年來對其來源、理化特性、生物學功能以及在各類動物生產中的應用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研究。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也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目前已能人工合成大豆黃酮,研究成果令人矚目。
  大豆黃酮廣泛存在于豆類、牧草、谷物、水果和蔬菜等眾多天然植物中,大豆及其它豆科植物是大豆黃酮的主要來源。近年來的動物營養研究表明,異黃酮類化合物應用于飼料添加劑中,有劑量小、見效快、毒性低等優點。在動物體中顯示出明顯的生物活性,具有能顯著地促進動物生長、減少腹脂沉積、改善繁殖性能、提高免疫力等生理作用,是一種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新型飼料添加劑[2]。
  1 DA的化學結構、理化特性及代謝
  異黃酮化學名為3-苯基苯并吡喃-4-酮,結構式如圖1所示。當取代基不同時可得到不同的異黃酮類衍生物,如大豆黃素為7,4-二羥基異黃酮。大豆黃酮的化學結構與17-β雌二醇(圖2、圖3)比較,芳環上有對應于雌二醇的兩個羥基結構,均屬于極性化合物,這使其在理化特性上與17-β雌二醇有許多相似之處,具有弱的雌激素樣活性[3]。
  常溫下大豆黃酮呈白色粉狀,無毒、無味,不溶于水,在醇、酮類溶劑中有一定的溶解度,極易溶于二甲亞砜(DMSO),生物測定它的雌激素活性約為17-β雌二醇的10-3~10-5倍[4]。
  大豆黃酮在體內的吸收與代謝速率與動物的種類有關。一般情況下單胃動物慢于復胃動物。大豆中95%以上的大豆黃酮以糖甙形式存在,只有被腸道微生物脫去糖基形成甙元后才能被吸收。

  2 DA的生產
   
  大豆黃酮的生產主要有兩種方法,即天然提取法和化學合成法。
  2.1 天然提取法
  大豆黃酮的天然提取法生產是以大豆等為原料,先通過水、醇等溶劑浸提,然后分離提取液得到粗黃酮制品,再經過色譜柱和樹脂吸附可得到較純的大豆黃酮。但此類方法受到原料中大豆黃酮含量較低、純度較差等因素的限制,生產成本高、周期長、步驟繁瑣,近年來的發展前景不是很好。
  2.2 化學合成法
  目前國內已有人研究了用化學方法來合成大豆黃酮。用不同的原料,可以合成2-甲基取代和2-位無取代的大豆黃酮。劉建中等(1999)用間苯二酚和苯乙酸為原料經過兩步反應來制備大豆黃酮。第一步,都是以間苯二酚和苯乙酸為原料制得4-苯乙酰基-1,3-苯二酚。在第二步閉環反應中,如以醋酐或醋酸鈉閉環,則得2-甲基取代大豆黃酮;如以吡啶、六氫吡啶、原甲酸三乙酯閉環則,得2-位無取代的大豆黃酮[5]。

  3 DA的生物學功能

  3.1 對動物機體免疫機能的影響
  大豆黃酮通過改善細胞免疫功能、調節體液免疫和增強非特異性免疫3種方式來提高動物機體的免疫機能。
  3.1.1 大豆黃酮能提高T細胞等特異性細胞的免疫功能
  Wang等(1997)在體外培養脾淋巴細胞的實驗中發現,大豆黃酮能顯著提高刀豆素A或脂多糖誘導的脾淋巴細胞增殖反應,并能促進刀豆素A誘導T淋巴細胞產生白介素2和白介素3。其中白介素2在淋巴細胞的增殖過程中起軸心作用,可激發和維護淋巴細胞的生長,最終導致淋巴細胞的分化和增殖,維護免疫自身穩定;而白介素3能刺激各類血細胞的增殖[6]。

3.1.2 大豆黃酮能增強體液免疫功能即B淋巴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反應
  母豬在妊娠后期攝入5.0mg/kg大豆黃酮,可明顯提高母豬對特異性抗原(豬瘟疫苗等)刺激產生的免疫應答反應,即血清和初乳中豬瘟抗體和溶血素水平顯著提高。表明母豬的體液免疫功能明顯增強。同時使新生仔豬血液中母源抗體水平顯著提高[7]。
  3.1.3 大豆黃酮能增強免疫器官的功能,提高動物非特異性免疫水平
  在一般情況下,每天給小鼠灌服20mg/kg的大豆黃酮,一周后,可發現小鼠胸腺濕重明顯提高,而脾臟重量無顯著變化,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和空斑形成細胞的溶血能力顯著增強。表明適量的大豆黃酮能夠提高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
  3.2 對生殖系統及繁殖力的影響
  大豆黃酮通過影響體內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促黃體生成素(LH)和阿片肽受體等與生殖有關的激素以及通過調節性激素水平來提高動物的生殖性能。王根林等(2000)[8]給不同性別的仔豬(7日齡,雌雄各8頭)肌肉多次注射大豆黃酮,以研究其對垂體GnRH受體的調節作用。結果表明,仔豬垂體GnRH受體水平上升,處理后母仔豬垂體GnRH受體最大結合量顯著高于對照組,公仔豬受體特異性結合量顯著增加。韓兆玉等(2003)[9]給雄性小鼠飼喂5mg/kg大豆黃酮,發現可以顯著提高睪酮分泌水平(P<0.01),睪丸增重明顯(P<0.05)。
  3.3 對乳腺發育及泌乳力的影響
  據早期文獻報道,異黃酮植物性雌激素能引起空懷母羊和閹公羊的乳頭增長,甚至出現泌乳現象。國外也有報道,應用適量的植物雌激素飼喂奶牛,能使試驗奶牛日產奶量有增加趨勢。張榮慶等(1993)[10]給妊娠大鼠每千克日糧中添加100mg大豆黃酮,研究表明,大豆黃酮能顯著促進去卵巢和完整卵巢的性成熟前大鼠的乳腺發育,表現為乳腺重增加,乳腺中核酸(DNA和RNA)均明顯增加。放免測定表明,大豆黃酮能明顯提高血中GH(生長激素)和PRL(催乳素)的含量。劉根桃等(1999)[11]于母豬預產期前一個月開始在每千克日糧中添加0.005mg大豆黃酮,產后一周停喂。試驗發現:飼喂大豆黃酮23d后,母豬血液中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I)水平上升(P<0.01);仔豬初生窩重顯著地高于對照組(P<0.05);母豬第10d和第20d的每次泌乳量分別比對照組提高10.57%(P<0.05)和14.67%(P<0.01)。
  3.4 對動物生長的影響
  曾有以適量富含異黃酮類化合物的豆科牧草喂養幼牛使其增重速度顯著加快的報道。郭慧君等(2001)[12]在斷乳雄性大鼠基礎日糧中添加大豆黃酮3mg/kg,持續30d。結果顯示:試驗組大鼠比對照組日增重和采食量分別提高14.90%(P<0.01)和18.31%(P<0.05);血液IGF—I和睪酮含量分別提高36.86%(P<0.05)和17.30%(P<0.05);而雌二醇含量降低24.11%(P<0.01)。試驗結果表明,大豆黃酮能顯著增強雄性動物的生長,并與性激素和生長激素分泌有密切關系。程忠剛等(2002)[13]在黃羽肉雞上做大豆黃素的應用效果試驗,結果表明:添加大豆黃素50mg/kg、100mg/kg和150mg/kg分別提高公雞日增重4.4%、5.1%和4.3%(P<0.05);提高公雞采食量1.0%、2.2%和3.8%(P<0.05)。
  3.5 對家禽產蛋性能的影響
  大豆黃酮對家禽產蛋性能的影響機理可能是它可促進甲狀腺分泌,使血中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甲狀腺素(T4)水平明顯升高,提高機體對營養物質的代謝和利用,從而提高家禽產蛋性能。柯葉艷等(2002)[14]在12月齡蛋鵪鶉日糧中添加6mg/kg的大豆黃酮,持續40d。結果發現:產蛋率比對照組提高了10.3%(P<0.01),料蛋比下降8.5%,T3、T4和IGF—I水平分別提高34.8%(P<0.01)、27.6%(P<0.05)和30.8%(P<0.05)。朱建平等(2002)[15]選用56周齡櫻桃谷肉種鴨分為3組,分別在日糧中添加2mg、4mg、6mg大豆黃酮進行試驗,試驗結果顯示,3個試驗組產蛋率比對照組分別提高3.10%、4.17%、5.56%(P<0.05),說明大豆黃酮對產蛋率具有明顯的影響。

  4 DA的應用前景及其存在的問題
  
  研究表明,大豆黃酮具有多種生物學效應,它通過影響動物的神經內分泌系統來調節機體的生殖和營養過程,能促進動物生長、降低飼料成本、提高動物繁殖力和增強機體免疫力,并在動物體內具有低毒、低殘留的優點,是一種值得推廣應用的新型飼料添加劑;且同時其又廣泛的存在于豆類作物和牧草中,因此,具有誘人的應用前景。
  但由于對此類化合物的研究還不是非常深入,在許多方面還需要進行更進一步的探索與了解。
  4.1 DA在動物生產中的適宜添加量
  大豆黃酮是一種具有雙重生物活性的生理調節劑,它可與動物體內神經內分泌系統的雌激素受體相結合,并根據體內雌激素濃度高低、受體數目、結合程度及加入大豆黃酮的劑量而表現對體內雌激素活性的協同或拮抗作用。因此,今后尚需進一步研究的是大豆黃酮在不同性別、種類和不同生長期動物飼料中的適宜添加量,以更好地發揮其生物學功能。
  4.2 DA在動物體內的殘留,遠期毒性研究
  大豆黃酮在動物體內的吸收和代謝非常迅速。豬飼料中添加20%的紅三葉草,8h后,55%的大豆黃酮經尿排出,24h后血液和尿中已檢測不出大豆黃酮的存在。因此,大豆黃酮與化學合成雌激素相比,是一種低毒、低殘留的飼料添加劑。但也可能存在潛在的副作用,如長期采食豆科牧草三葉草的山羊會患繁殖障礙病等。目前對大豆黃酮過量使用的長期毒性和藥物殘留問題研究得較少。有資料顯示,食品中若含有適量的大豆黃酮等天然植物雌激素,對人類健康也非常有益[16,17]。因此,深入研究大豆黃酮在動物生產中的合理利用,這不但對動物,而且對人類均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略)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