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養豬業規模化發展,養殖戶對科學養豬的認識也越來越高,但由于地域性的差別及農民養殖習慣的不同,科學養豬的觀念在具體實施上還存在很大差距。當前中國的養殖特點是,中小型養殖規模是養豬業最主要的模式,濃縮飼料是這些中小型養豬場的首選。這一方面是由于農民自種糧食取材方便、購買蛋白原料不方便;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全價料價高(飼料廠家的生產、運輸、廣告等十幾種費用),因此農民多半是用自己種的糧食,再配合濃縮飼料。
1.農戶購買濃縮飼料的幾種誤區
濃縮飼料也叫蛋白補充料,是由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和非營養性添加劑等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均勻混合物。它只需要養殖戶按照公司推薦配方補充能量飼料如玉米就能直接飼喂給豬的一種半成品飼料。但怎么樣才能選擇到一種經濟高效、安全衛生的濃縮飼料呢?首先要消除大家平時購買飼料的幾種誤區:
1.1盲目崇拜“科技”
有的養殖戶在買飼料時往往不是看飼料質量的好壞,他們買的是品牌,買的是與該業務員的關系。他們對那些打著什么中國動物營養技術專家、863計劃、飼料研究所、畜牧研究所、國家質量檢測中心等等的宣傳廣告缺乏判斷能力。以至于有的夫妻店連一臺像樣的飼料加工設備都沒有,也打著匯集多少動物營養專家、博士等旗號。當前,種豬、飼料及獸藥市場品種較多、品牌雜亂,還有諸多與養豬業相關聯的產品制造商和中間經銷商及生豬經營商,都在研究如何從養豬“瓜分”效益。各飼料廠家為了達到銷售自己的飼料產品,不惜一切代價做廣告,做的宣傳材料更是挖空心思,紙張之精美,制作之精良更是令人嘆服。這些并不代表該飼料公司有實力,飼料質量能夠得到保證。
1.2片面追求濃縮飼料“低價”
有的養殖戶不管飼料質量如何,只片面追求“低價格”。這種認為“你價格高,我的利潤就會低的”的觀念是極端錯誤的。許多投機飼料廠利用養殖戶喜歡占小便宜、太注重價格、不會算細帳這種特點。采取低質、低價,靠增大畜禽采食量來保證生產水平的做法來蒙騙養殖戶,養殖戶往往忽略了這最重要的一點。畢竟一分錢一分貨,虧本買賣誰也不會做的,有的飼料廠家用劣質原料,以次充好,大量添加砂子、石粉、沸石粉等低價原料,甚至添加國家禁止的藥物飼料添加劑以達到預期飼養效果。輕者畜禽中毒,死淘增加、生產水平低下,重者給消費者的安全造成極大的隱患。
1.3飼料沒有高科技
有的養殖戶認為飼料沒有什么高科技,濃縮飼料就是豆粕、魚粉等混合起來的,甚至很多飼料廠家的業務員都給養殖戶灌輸這種錯誤思想。使養殖戶們認為各廠家的技術水平、產品開發能力、品控能力這些東西都是形式上的東西,沒有什么實際價值,是做給人看的,所以誰的產品價格便宜就用誰的。飼料質量時高時低,這對畜禽的生產性能是極不利的。
1.4蛋白/價格越低就越劃算
有的養殖戶只注重了蛋白質這一重要指標,認為蛋白/價格越低就越劃算。不能否認濃縮飼料主要是蛋白飼料,但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藥品及代謝能等營養指標的添加水平和均衡性同樣起著重要作用。四川一家飼料廠生產的蛋白質48%的濃縮飼料,賴氨酸含量達5.0%,飼料價格反而比一些正規廠家的42%的豬用濃縮飼料低500元/t。就是這樣高含量的濃縮飼料,飼料經銷商還告訴農民往配合飼料中加些炒黃豆、魚蝦等蛋白質原料。而這些所謂的高蛋白質飼料也不過是粗蛋白質含量在80%以上的血粉、羽毛粉、蛋白精等。養殖戶習慣把兩個廠家的飼料標簽拿來做對照,當蛋白質含量一樣高,其他營養指標也差不多時,往往傾向于價格低的產品,而忽視了產品的質量。
1.5胡亂換料、自配料
一些養殖戶聽業務員或經銷商誰說的好,誰說的有趣,就用誰的料,非常盲目。這不僅使畜禽產生極大的應激,而且各廠家添加的藥物有所不同,有的還會產生配伍禁忌。出現問題后找不著原因,也分不清責任,當然吃苦頭的還是養殖戶。
在四川市場上很流行一種“舀舀藥”,養殖戶就喜歡買這些便宜的料,然后買回一些銅、鐵、鋅化合物,再補充賴氨酸、魚粉等,充當全價配合飼料。不僅保證不了質量,無法避免營養不平衡或者浪費現象,也并不能降低飼料成本。
2、四川農村養豬的一些怪現象
下面介紹一些四川養豬中的常見缺點,提供給養殖戶參考:
1)母豬從不飼喂飼料廠生產的飼料,只喂自己家的青綠飼料(會造成母豬繁殖力下降,使用年限下降); 2)濃縮飼料里面還另摻顆粒料飼喂(會造成藥物配伍禁忌,而且增加了飼喂成本); 3)濃縮飼料廠家要求只能配制100kg的配合飼料,養殖戶卻自作主張配150~200kg。在乳豬料里面,配制糠麩類達50%以上(會造成生長速度減慢,達不到預期的增長效果,大大增加飼養成本);4)濃縮飼料、顆粒飼料用水泡著喂或煮食(破壞維生素,加速微量元素相互間的反應);5)豬糞越黑,消化吸收越好,飼料越黃質量越好(飼料廠家添加一些對豬沒有實際意義的高銅、腐植酸鈉、血粉,飼料著色劑這些東西);6)品種豬賣不出去,土雜豬才有市場。不到100kg以上的豬就沒有人買(品種退化,生產成績下降);7)畜牧站的領導們解決不了農村的實際問題,很多沒有經過正規的培訓(沒法提高養殖戶的整體素質,也指導不了生產)。
3、養殖戶的風險分析
事實上除了養豬生產環節以外,其他經營環節不但沒有風險,而且都有效益。什么疫情風險、市場風險都留在養豬者這個圈子里面,弄得很多養豬戶出大力,卻總是吃虧。這是什么原因呢?需要幫助大家分析一下:
3.1計劃經濟走上市場經濟以來,政府取消了生豬價格補貼,生豬價格完全由市場來調節,老百姓對市場意識還沒有跟上來,缺乏養豬盈虧點的核算和把握。而且計劃經濟時期是賣方市場,而市場經濟已變成買方市場。經銷商們沒有利益時可以不經營,但養殖者生產出來的產品,卻貴賤都得賣,這也是農民缺乏市場應變能力,不能科學安排生產的結局。
3.2養豬戶是一個比較大的,而且又是一個比較分散的群體。這個群體,說實在話同比其他經營群體知識面窄、市場意識差、自救能力低、最容易把自己的利益讓給了經營環節。養殖戶做虧本生產的實在是很多,這與養殖戶重視生產,忽視技術;重視養豬,忽視品種;重視賣價,忽視成本;重視治病,忽視防疫的弱點是分不開的。
3.3很多小飼料廠沒有自己的化驗室、試驗場,空拿一個配方,在沒有實踐的情況下進行生產,然后將養殖戶作為他們的試驗場進行配方調整。因此養豬戶在選擇飼料和獸藥時,盡量要選用大廠家的產品,要注意看其生產日期、批準文號、適用范圍、產品效價、添加劑量等。有的小飼料廠為了牟取暴利,不顧國家法律法規,違規添加一些添加劑,擾亂了整個飼料行業的健康發展。
3.4 社會上很多與養豬業相關聯的產品賣到農民手中,非生產性成本費用過大。以飼料為例,廠家龐大的營銷費用、運輸運費和經銷商的利潤,最終都消化在養殖戶身上。再拿藥品來說,品種繁多,質量稂莠不齊,獸藥市場也急需規范和整理。而地方獸醫站的工作人員很少有規模化豬場的實踐經驗,遇到實際問題很難處理。所以豬場一旦有了疫情,損失是很慘重的。
3.5各級政府在農業生產方面,尤其在畜牧業生產方面缺乏計劃生產和定額生產的指示性。而養殖戶自身又缺乏對市場判斷力,生產出來的產品忽多忽少、價格忽高忽低,這種無序生產必然是造成勞民傷財的因素。
上述所分析的問題,希望能引起養豬戶的重視,只要你能把握住市場、掌握好技術、改良品種、算好成本帳、搞好防疫、強化管理、選擇好適合自己的優質濃縮飼料,努力提高科學文化素質等,養豬事業還是有利可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