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是世界特別是亞洲的主要糧食作物。與玉米相比,稻谷的有效能較低,約為玉米的80%~85%;粗蛋白含量與之相近;氨基酸結構優于玉米,其中,稻谷的賴氨酸含量為0.29%,而玉米僅0.24%。稻谷較少直接用于商品飼料生產,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稻谷含有較高的抗營養因子,這些抗營養因子的存在大大地限制了稻谷的應用范圍和效果。現代生物工程技術在酶方面的開發與應用,為研究稻谷在飼糧中作為主要能量來源提供了新的手段。本試驗的目的旨在通過以不同比例的稻谷替代玉米并添加專用微丸型復合酶P8302,比較不同類型飼糧對豬生長及腸道微生物菌群的影響。
1 材料與方法
1.1 酶制劑
采用一種微丸型復合酶制劑P8302,主要酶種為纖維素酶(8 000U/g)、淀粉酶(400 000U/g),同時兼有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等,由廣東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2 試驗動物
試驗選用日齡相近、體重約26kg左右的健康杜長大生長豬50頭。
1.3 試驗設計與飼糧配制
采用完全隨機試驗設計,將試豬分為5組,每組2欄,每欄5頭豬,公母比例一致,分別飼喂以下5種飼糧。具體分組方案如下:Ⅰ(正對照組):玉米組,不加酶;Ⅱ:用稻谷替代約30%玉米組,加酶;Ⅲ:用稻谷替代約60%玉米組,加酶;Ⅳ:用稻谷替代100%玉米組,加酶;Ⅴ(負對照組):100%稻谷組,不加酶。
基礎飼糧的營養水平設計參照NRC《豬營養需要》(1998)及中國瘦肉型豬飼養標準,飼糧具體配比及營養水平見表1。
1.4 飼養管理
試驗豬采用群飼,料型為粉狀,充分喂料,日喂兩次,自由飲水。預試期6d,正試期84d,其中,前期44d,后期40d。試期自2004年6月 1 日至8月 22 日,試驗期處于湖南夏季高溫階段。預試期間對試豬打耳號、驅蟲。正試期間記錄每天飼料耗量和腹瀉情況。試驗開始和結束時于清晨空腹稱重,記錄個體重量。計算豬的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F/G)、平均采食量(ADFI)及腹瀉率。
1.5 微生物菌群檢測
于試驗第30d和第70d隨機選擇第Ⅰ、Ⅲ、Ⅳ、Ⅴ組試豬(每組6頭),無菌采集直腸糞便,檢測糞中的大腸桿菌、沙門氏菌、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其中,大腸桿菌計數參照《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其余微生物數量的測定參照《微生物學實驗》(范秀容等,1980)、《雙歧桿菌的分離與鑒定》(羅澤民等,1995)介紹的方法。
1.6 數據處理
試驗數據均采用SIS 6.0統計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和鄧肯氏多重比較。表中數據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
2 試驗結果
2.1 生產性能測定結果
試驗結果表明,Ⅱ、Ⅲ、Ⅳ組豬生長前期ADG比Ⅴ組分別提高4.11%、6.49%、4.52%(P>0.05),料重比改善6.44%、6.82%、4.92%與Ⅰ組相比,Ⅱ、Ⅲ、Ⅳ組豬生長前期ADG分別提高0.21%、2.51%、0.61%(P>0.05),料重比改善0.80%、1.20%、-0.80%。在生長后期,Ⅱ、Ⅲ、Ⅳ組豬ADG比Ⅴ組分別提高2.76%、7.14%、4.89%(P>0.05),料重比改善7.82%、10.33%、5.31%與Ⅰ組相比,Ⅱ、Ⅲ、Ⅳ組豬ADG分別提高1.25%、5.57%、3.35%(P>0.05),料重比改善-2.17%、0.62%、-4.95%。分析全期結果可以知道,Ⅱ、Ⅲ、Ⅳ組豬ADG均明顯優于Ⅴ組,也達到或優于Ⅰ組(P>0.05);料重比明顯優于Ⅴ組,與Ⅰ組近似。試驗結果表明,稻谷部分或全部替代玉米,并添加微丸型復合酶制劑P8302,可明顯提高稻谷型飼糧的利用效率,其綜合生產性能表現達到或優于玉米型飼糧,具體結果見表2。
2.2 腹瀉率測定結果
試驗結果表明, 豬生長前期Ⅱ、Ⅲ、Ⅳ組腹瀉率比Ⅴ組分別降低60.05%、66.67%、53.30%比Ⅰ組分別降低24.65%、37.12%、11.91%。在豬生長后期,各組腹瀉率均低,但Ⅱ、Ⅲ、Ⅳ組豬腹瀉率比Ⅴ組仍明顯降低。全期結果表明,Ⅱ、Ⅲ、Ⅳ組豬腹瀉率比Ⅴ組分別降低66.82%、72.20%、55.61%;Ⅱ、Ⅲ、Ⅳ組豬腹瀉率比Ⅰ組分別降低24.87%、37.03%、0.53%。試驗結果見表3。
2.3 微生物檢測結果
試驗結果表明,豬生長前期,Ⅲ、Ⅳ組大腸桿菌計數比Ⅴ組分別降低8.06%(P<0.01)、5.12%(P<0.05);乳酸桿菌計數分別提高4.62%(P<0.05)、3.89%(P<0.05);雙歧桿菌計數分別提高4.88%(P<0.05)、4.18%(P<0.05)。Ⅲ、Ⅳ組豬生長前期大腸桿菌計數比Ⅰ組分別降低5.57%(P<0.05)、2.55%(P>0.05);乳酸桿菌計數分別提高0.58%(P>0.05) 、0.12%(P>0.05);雙歧桿菌計數分別提高0.89%(P>0.05)、0.22%(P>0.05)。在豬生長后期,Ⅲ、Ⅳ組與Ⅴ組相比,大腸桿菌計數分別降低6.32%(P<0.05)、5.39%(P<0.05);乳酸桿菌計數分別提高3.62%(P>0.05)、3.15%(P>0.05);雙歧桿菌計數分別提高2.15%(P>0.05)、2.37%(P>0.05);與Ⅰ組相比,Ⅲ、Ⅳ組大腸桿菌計數分別提高了0.66%(P>0.05)、1.66%(P>0.05);乳酸桿菌計數分別提高1.26%(P>0.05)、0.79%(P>0.05);雙歧桿菌計數分別提高0.11%(P>0.05)、0.33%(P>0.05)。由此可見,添加微丸型復合酶P8302可明顯改善飼喂不同比例稻谷型飼糧的豬腸道微生物菌群,有利于豬的健康。試驗結果見表4。
3 討論
3.1 不同比例稻谷型飼糧中添加復合酶對豬生產性能的影響
稻谷的主要抗營養因子為木質素、纖維素,此外還含有部分的水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這些物質妨礙營養物質與消化酶接觸,因而降低了營養物質的消化;SNSP可在動物胃腸道內形成高粘性,阻礙營養物質與腸粘膜的接觸,降低營養物質的吸收。纖維素酶可作用于植物細胞壁,能一定程度上降解構成細胞壁的成分,釋放出細胞內所含的營養物質,提高豬對飼料的消化和吸收率。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能降解日糧中的水溶性木聚糖和β-葡聚糖,降低胃腸道食糜粘度,從而提高營養物質的吸收。同時,由于稻谷代謝能值低,含有部分抗性淀粉,而淀粉酶能降解抗性淀粉,提高淀粉消化率,從而彌補稻谷能量的不足。因此,添加適宜的復合酶能改善飼用稻谷型飼糧豬的生產性能。本試驗結果表明:稻谷型飼糧中添加微丸型復合酶P8302能明顯改善豬生長前期與后期的ADG和F/G。本試驗結論與張石蕊等(2003)、王敏奇等(2003)的報道一致。
3.2 酶制劑對豬腸道微生物菌群的影響
大腸桿菌是動物腸道的正常菌群,但其中的某些菌株是致病菌,往往引起動物下痢。腸道中大腸桿菌增多時,其中的致病菌也大幅提高,因而對動物的健康不利。本試驗中,在不同比例稻谷型飼糧中添加微丸型復合酶P8302明顯降低豬糞中的大腸桿菌計數,這一結果與試驗過程中所觀察到的復合酶降低豬腹瀉頻率相一致。沙門氏菌是致病菌,在本試驗中均未檢出。乳酸桿菌與雙歧桿菌可增強動物體內的免疫力,是動物體的有益菌群。在本試驗中,稻谷型飼糧中添加微丸型復合酶P8302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計數,這與試驗過程中所觀察到的復合酶降低豬腹瀉頻率趨于一致。試驗結果表明,稻谷或稻谷—玉米型飼糧中添加微丸型復合酶P8302能明顯改善豬的腸道微生物菌群,有利于豬的健康。
4 小結
用高比例的稻谷替代常用的能量飼料玉米并添加適宜的復合酶制劑對于生長育肥豬生產性能有促進作用,可以達到或超過玉米型飼糧的效果。復合酶制劑能明顯改善全稻型飼糧的飼養效果。在采用稻谷的飼糧中使用微丸復合酶P8302對豬體內微生物菌群有良好改善。在稻谷主產區及稻谷價格低于玉米時,可以使用稻谷加酶替代玉米,提高養殖場及飼料廠的經濟效益。
1 材料與方法
1.1 酶制劑
采用一種微丸型復合酶制劑P8302,主要酶種為纖維素酶(8 000U/g)、淀粉酶(400 000U/g),同時兼有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等,由廣東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2 試驗動物
試驗選用日齡相近、體重約26kg左右的健康杜長大生長豬50頭。
1.3 試驗設計與飼糧配制
采用完全隨機試驗設計,將試豬分為5組,每組2欄,每欄5頭豬,公母比例一致,分別飼喂以下5種飼糧。具體分組方案如下:Ⅰ(正對照組):玉米組,不加酶;Ⅱ:用稻谷替代約30%玉米組,加酶;Ⅲ:用稻谷替代約60%玉米組,加酶;Ⅳ:用稻谷替代100%玉米組,加酶;Ⅴ(負對照組):100%稻谷組,不加酶。
基礎飼糧的營養水平設計參照NRC《豬營養需要》(1998)及中國瘦肉型豬飼養標準,飼糧具體配比及營養水平見表1。

1.4 飼養管理
試驗豬采用群飼,料型為粉狀,充分喂料,日喂兩次,自由飲水。預試期6d,正試期84d,其中,前期44d,后期40d。試期自2004年6月 1 日至8月 22 日,試驗期處于湖南夏季高溫階段。預試期間對試豬打耳號、驅蟲。正試期間記錄每天飼料耗量和腹瀉情況。試驗開始和結束時于清晨空腹稱重,記錄個體重量。計算豬的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F/G)、平均采食量(ADFI)及腹瀉率。
1.5 微生物菌群檢測
于試驗第30d和第70d隨機選擇第Ⅰ、Ⅲ、Ⅳ、Ⅴ組試豬(每組6頭),無菌采集直腸糞便,檢測糞中的大腸桿菌、沙門氏菌、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其中,大腸桿菌計數參照《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其余微生物數量的測定參照《微生物學實驗》(范秀容等,1980)、《雙歧桿菌的分離與鑒定》(羅澤民等,1995)介紹的方法。
1.6 數據處理
試驗數據均采用SIS 6.0統計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和鄧肯氏多重比較。表中數據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
2 試驗結果
2.1 生產性能測定結果
試驗結果表明,Ⅱ、Ⅲ、Ⅳ組豬生長前期ADG比Ⅴ組分別提高4.11%、6.49%、4.52%(P>0.05),料重比改善6.44%、6.82%、4.92%與Ⅰ組相比,Ⅱ、Ⅲ、Ⅳ組豬生長前期ADG分別提高0.21%、2.51%、0.61%(P>0.05),料重比改善0.80%、1.20%、-0.80%。在生長后期,Ⅱ、Ⅲ、Ⅳ組豬ADG比Ⅴ組分別提高2.76%、7.14%、4.89%(P>0.05),料重比改善7.82%、10.33%、5.31%與Ⅰ組相比,Ⅱ、Ⅲ、Ⅳ組豬ADG分別提高1.25%、5.57%、3.35%(P>0.05),料重比改善-2.17%、0.62%、-4.95%。分析全期結果可以知道,Ⅱ、Ⅲ、Ⅳ組豬ADG均明顯優于Ⅴ組,也達到或優于Ⅰ組(P>0.05);料重比明顯優于Ⅴ組,與Ⅰ組近似。試驗結果表明,稻谷部分或全部替代玉米,并添加微丸型復合酶制劑P8302,可明顯提高稻谷型飼糧的利用效率,其綜合生產性能表現達到或優于玉米型飼糧,具體結果見表2。

2.2 腹瀉率測定結果
試驗結果表明, 豬生長前期Ⅱ、Ⅲ、Ⅳ組腹瀉率比Ⅴ組分別降低60.05%、66.67%、53.30%比Ⅰ組分別降低24.65%、37.12%、11.91%。在豬生長后期,各組腹瀉率均低,但Ⅱ、Ⅲ、Ⅳ組豬腹瀉率比Ⅴ組仍明顯降低。全期結果表明,Ⅱ、Ⅲ、Ⅳ組豬腹瀉率比Ⅴ組分別降低66.82%、72.20%、55.61%;Ⅱ、Ⅲ、Ⅳ組豬腹瀉率比Ⅰ組分別降低24.87%、37.03%、0.53%。試驗結果見表3。

2.3 微生物檢測結果
試驗結果表明,豬生長前期,Ⅲ、Ⅳ組大腸桿菌計數比Ⅴ組分別降低8.06%(P<0.01)、5.12%(P<0.05);乳酸桿菌計數分別提高4.62%(P<0.05)、3.89%(P<0.05);雙歧桿菌計數分別提高4.88%(P<0.05)、4.18%(P<0.05)。Ⅲ、Ⅳ組豬生長前期大腸桿菌計數比Ⅰ組分別降低5.57%(P<0.05)、2.55%(P>0.05);乳酸桿菌計數分別提高0.58%(P>0.05) 、0.12%(P>0.05);雙歧桿菌計數分別提高0.89%(P>0.05)、0.22%(P>0.05)。在豬生長后期,Ⅲ、Ⅳ組與Ⅴ組相比,大腸桿菌計數分別降低6.32%(P<0.05)、5.39%(P<0.05);乳酸桿菌計數分別提高3.62%(P>0.05)、3.15%(P>0.05);雙歧桿菌計數分別提高2.15%(P>0.05)、2.37%(P>0.05);與Ⅰ組相比,Ⅲ、Ⅳ組大腸桿菌計數分別提高了0.66%(P>0.05)、1.66%(P>0.05);乳酸桿菌計數分別提高1.26%(P>0.05)、0.79%(P>0.05);雙歧桿菌計數分別提高0.11%(P>0.05)、0.33%(P>0.05)。由此可見,添加微丸型復合酶P8302可明顯改善飼喂不同比例稻谷型飼糧的豬腸道微生物菌群,有利于豬的健康。試驗結果見表4。

3 討論
3.1 不同比例稻谷型飼糧中添加復合酶對豬生產性能的影響
稻谷的主要抗營養因子為木質素、纖維素,此外還含有部分的水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這些物質妨礙營養物質與消化酶接觸,因而降低了營養物質的消化;SNSP可在動物胃腸道內形成高粘性,阻礙營養物質與腸粘膜的接觸,降低營養物質的吸收。纖維素酶可作用于植物細胞壁,能一定程度上降解構成細胞壁的成分,釋放出細胞內所含的營養物質,提高豬對飼料的消化和吸收率。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能降解日糧中的水溶性木聚糖和β-葡聚糖,降低胃腸道食糜粘度,從而提高營養物質的吸收。同時,由于稻谷代謝能值低,含有部分抗性淀粉,而淀粉酶能降解抗性淀粉,提高淀粉消化率,從而彌補稻谷能量的不足。因此,添加適宜的復合酶能改善飼用稻谷型飼糧豬的生產性能。本試驗結果表明:稻谷型飼糧中添加微丸型復合酶P8302能明顯改善豬生長前期與后期的ADG和F/G。本試驗結論與張石蕊等(2003)、王敏奇等(2003)的報道一致。
3.2 酶制劑對豬腸道微生物菌群的影響
大腸桿菌是動物腸道的正常菌群,但其中的某些菌株是致病菌,往往引起動物下痢。腸道中大腸桿菌增多時,其中的致病菌也大幅提高,因而對動物的健康不利。本試驗中,在不同比例稻谷型飼糧中添加微丸型復合酶P8302明顯降低豬糞中的大腸桿菌計數,這一結果與試驗過程中所觀察到的復合酶降低豬腹瀉頻率相一致。沙門氏菌是致病菌,在本試驗中均未檢出。乳酸桿菌與雙歧桿菌可增強動物體內的免疫力,是動物體的有益菌群。在本試驗中,稻谷型飼糧中添加微丸型復合酶P8302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計數,這與試驗過程中所觀察到的復合酶降低豬腹瀉頻率趨于一致。試驗結果表明,稻谷或稻谷—玉米型飼糧中添加微丸型復合酶P8302能明顯改善豬的腸道微生物菌群,有利于豬的健康。
4 小結
用高比例的稻谷替代常用的能量飼料玉米并添加適宜的復合酶制劑對于生長育肥豬生產性能有促進作用,可以達到或超過玉米型飼糧的效果。復合酶制劑能明顯改善全稻型飼糧的飼養效果。在采用稻谷的飼糧中使用微丸復合酶P8302對豬體內微生物菌群有良好改善。在稻谷主產區及稻谷價格低于玉米時,可以使用稻谷加酶替代玉米,提高養殖場及飼料廠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