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生產大豆多肽所用的方法和技術大致有酸解法、堿解法、電解法、微生物發酵法和酶解法五種。
酸解法
除已披露的日本不二油脂株式會社外,大都使用于實驗室。這種方法不符合現代綠色生產的要求。它的弱點是投資大,工藝復雜,環境污染大,工藝很難控制,生產的大豆多肽分子分布不均,極不穩定,產品質量也不穩定,生理功能很難確定。
堿解法
據已披露的信息,基本都用于實驗室。在實驗室用于其他蛋白質的降解,分子量分布和氨基酸組成較好,但沒有發現用于工業化生產。
電解法
目前只見到理論文章,近來有披露和發現以此法生產大豆多肽的報道。
微生物發酵法
目前我國有企業投資幾個億,用此法生產大豆多肽,這種大豆多肽分子量分布在3000以上,也屬于大豆多肽。因多肽分子量在5000~1000間都屬于多肽范疇。但離大豆寡肽、小肽、微肽的活性、易吸收性、生理活性距離很大,所以價格也很便宜。
酶解法
酶解法使用的酶不同、酶的選擇與配方不同、酶解的大豆蛋白質不同,所獲得的大豆多肽的品質、分子量分布和氨基酸組成也大不相同。特別是制得的大豆多肽的生理功能也大不相同。目前酶法生產的大豆多肽,使用的動物酶有: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細菌蛋白酶、霉菌蛋白酶;植物酶有:菠蘿蛋白酶、無花果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等等。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生物酶技術的創新,還有很多酶將被不斷發現和利用。用單純的胰酶生產的大豆多肽有腥味和苦味;用胰酶和其他酶配方,要弄清配方中各種酶的特性、相互作用等,否則生產的大豆多肽達不到質量要求。
近年來,人們十分青睞植物芳香蛋白酶,只要在劑量配方上選擇得好,生產出來的大豆多肽質量高、品質好,具有極強的活性和多樣性,生理功能十分顯著,且生產出來的大豆多肽風味獨特,無腥,無苦味,氣味芳香。如我國最早生產的大豆多肽終端產品———大豆多肽口服液,是運用復合植物蛋白酶,即菠蘿蛋白酶、無花果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他們以此三酶進行科學配方,對大豆分離蛋白(蛋白質含量在90%以上),掌握生產調控,即溫度、時間,生產出的高品質大豆多肽被國家列為“中國科技創新扶持項目”。
育雛雞時,不少人過早過多地喂給魚粉、豆餅等蛋白質飼料,這樣不僅沒能起到使幼雞強壯的目的,而且還容易引起幼雞消化不良。因為幼雞(特別是10日齡內的幼雞)胃腸消化器官還很弱,飼喂過多的蛋白質飼料往往使其胃腸負擔過重,消化器官機能發生紊亂,嚴重的可因蛋白質中毒而死亡。1日齡~4日齡的幼雞,日糧中不可添加豆餅、魚粉等蛋白質飼料;5日齡~10日齡的幼雞,日糧中蛋白質飼料只可占10%以下;11日齡~20日齡的不可超過15%;21日齡~30日齡的不可超過25%。要多喂些磨碎的玉米、小米、切碎的青菜葉等容易消化的飼料,最好在其日糧中添加1%的中藥蒼術,既有益于幼雞的消化吸收,又益于幼雞發育增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