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豬腹瀉一直是困擾廣大養豬工作者的一個難題,子豬腹瀉的發生率以及發生的嚴重程度對于豬場的經濟效益會產生重要的影響,而這種損失往往發生于無形之中。目前,關于子豬腹瀉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使用抗生素、子豬斷奶后減少飼喂量以及使用部分動物性蛋白取代豆粕等植物性蛋白,以減少腹瀉的發生率,降低腹瀉的嚴重程度。但這3種方法各有不足之處。使用抗生素會增加生產費用,對腸道的微生態平衡也會產生不良影響,并且由于細菌抗藥性的存在,抗生素的效果已表現出不盡人意;使用動物性蛋白,由于原料價格較高以及資源缺乏,也不是解決子豬腹瀉的根本措施;而子豬斷奶后實行限制飼喂,雖然對防治子豬腹瀉有一定的作用,但相應地會降低生長速度。因此尋求一種實用、廉價、有效的防治子豬腹瀉的方法已成為廣大養豬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使命。
目前,關于子豬料添加劑的一個全新的概念即將推向市場。經過10年的研究發現,這種新型的添加劑完全可以取代抗生素來預防子豬腹瀉。它不包含任何藥物,只是由乳糖(從乳清中提取)和可發酵纖維組成的一種配比合理的混合物。乳糖是子豬開食料和斷奶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使用不足為奇。但是在子豬開食料中添加纖維是令人驚奇的,因為子豬體內缺乏分解纖維的消化酶,缺乏對這種物質的利用能力。添加的纖維(來源于甜菜渣的半纖維素)完整地通過上消化道,而進入后消化道被發酵。同時,它攜帶乳糖與它一起通過上消化道,這樣乳糖的分解減慢,在上消化道沒有被完全利用,而是在后消化道與纖維一起被發酵。
研究人員認為,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它們一起進入大腸,被細菌發酵、產酸,從而降低了腸道內的pH值,低的pH值本身就是有益的,它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同時它還可以促進乳酸菌的增殖,乳糖是乳酸菌增殖的最適底物。而隨著乳酸菌的增殖,有害菌如大腸桿菌等也會受到抑制。
來源于生產和試驗中的數據都證明,這種新型的添加劑能夠有效地防止子豬腹瀉。實際上,它的發明源于15年前,當時西方專家到中國參觀,參觀期間,他們注意到中國的子豬料中不使用抗生素,但是子豬腹瀉的發病率比西方國家要低得多,子豬料的成分好像具有一種腸道保護功能。乳糖和纖維為此提供了一個可能的答案,其中乳糖來源于母乳,因為在中國子豬的斷奶時間比西方國家晚。而纖維來源于蔬菜的塊莖,因為中國的飼養者在子豬斷奶前,經常將蔬菜的塊莖切成片,放在地板上,供子豬自由采食。西方專家回國后,在子豬料中添加了相當量的可發酵的碳水化合物,結果是非常令人滿意的,他們在1989年為此項研究結果申請了專利,并于1993年獲得了專利權。據報道,這種新型的添加劑在預防子豬腹瀉方面和抗生素一樣有效。目前,研究者們正在以商品形式開發這種產品。它的商品名為 “Cellulac”(纖維素和乳糖英文的縮寫),以突出它是纖維素和乳糖組成的混合物,它在日糧中的添加量為10%,但將其添加量降至5%時,仍然會產生有益的影響。研究人員研究了這種添加劑對子豬腸道內微生物區系的影響,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在子豬料中只添加乳糖或只添加纖維,子豬腸道內大腸桿菌有所減少,而添加“纖維素和乳糖”的子豬腸道內大腸桿菌數顯著減少,但是,3個組的子豬腸道內乳酸桿菌數相似。研究人員認為應該盡可能早地讓子豬采食含有 “纖維素和乳糖”的飼料,以防止腸道疾病的發生。理想的時間是它們剛開始采食固體料的時候,就讓其自由采食含有“纖維素和乳糖”的飼料。由于料中添加了檸檬酸,促進了子豬的食欲,人們關心的采食量不是一個主要問題。這種料的一個主要缺點是必須干飼,當濕喂時,乳糖逐漸和纖維分離,而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所有這些試驗結果都是關于子豬的,然而,將來這種“纖維素和乳糖”添加劑可能用于母豬料。專家們推測,在母豬產前1周~2周內,也許可以考慮在其日糧中添加“纖維素和乳糖”。研究人員認為,最好的飼喂方法就是從母豬料開始。研究人員解釋說,在母豬分娩前較短的一段時間內使用“纖維素和乳糖”,可以調節母豬腸道內的微生物區系,減少糞便中病原微生物的數量。對新生子豬來說,出生后的環境則更有利于健康。由于環境中乳酸桿菌數較多,子豬出生后乳酸桿菌在其腸道內有可能迅速占優勢,抑制有害菌的生長,防止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