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山東省正值"三秋"生產高潮,玉米秸稈青貯在高青縣許多畜牧養殖小區里搞得熱火朝天,通過青貯氨化轉變成了大牲畜的"美味佳肴",高青縣52萬方的青貯量價值3000多萬元。
三秋時節,玉米秸稈的處理很讓一些地方政府頭疼,焚燒秸稈污染環境的現象屢禁不絕。高青縣作為全國秸稈養牛示范縣,近幾年大力發展畜牧養殖,建成畜牧養殖小區126處,奶牛、肉牛存欄分別達到2.83萬頭、9.5萬頭。
一到玉米收割期,高青縣的養殖戶們就開始收貯秸稈,為牛積累"口糧"。由此形成了秸稈拉運、過磅稱重、機械粉碎、料池填裝等一條龍作業。3800多個青貯池52萬方的飼草青貯量,除消耗掉本縣的玉米秸稈外,還需要相鄰區縣的秸稈。按目前市場上青貯飼料0.14元/公斤的銷售價格計算,全縣52萬方的青貯量價值3000多萬元。
高青縣黑里寨鎮劉鎮村的刁忠玉夫婦,一到秋季就到玉米收割較早的桓臺、鄒平、周村、章丘等地拉秸稈。"現在各地都制定了很嚴格的禁燒措施,當地群眾都盼著我們去,不光白送秸稈,還幫著我們裝車。"刁忠玉說,從8月底到10月底,他能純賺2萬元左右。
高青縣農委主任張吉河說,高青縣有30多萬畝玉米,大約有40%的秸稈被粉碎青貯成牲畜飼料,剩余部分被粉碎還田。高青縣通過粉碎還田和過腹還田,增加了土地耕作深度,改良土壤結構,培肥地力,能促進小麥大約增產13%,玉米增產17%,2008年,全縣秸稈還田面積達15萬畝,今年將達到18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