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米草作為一種入侵種,曾受到很多質疑,但是作為潛在資源,卻沒有得到重視。本文就近年來國內外的文獻報道,綜述了大米草作為飼料原料在畜禽生產上的應用及其對畜禽生長性能、健康以及經濟效益的影響研究,同時闡述了開發利用大米草的廣闊前景。
關鍵詞:大米草;飼料原料;開發利用
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 CE Hubbard)是我國20世紀60-80年代從英、美等國引進的植物,用于防浪護堤、保護灘涂,經過人工種植和自然繁殖擴散,已經傳播到我國南北地區100多個縣市的沿海灘涂上。目前,大米草面積已達5.6萬hm2,僅福建一帶就有1.4萬hm2(約21萬畝),并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擴展。由于其抗逆性強、蔓延速度快,以致于灘涂生態遭到破壞、航道被淤、灘涂被占,嚴重影響了沿海航運、灘涂養殖及海灘旅游。1996年起,福建寧德地區懸賞50萬元消滅大米草,至今無果。2008年6月10日連江縣林業局在媒體發出急需除治互花米草技術的通知,據報道,連江縣官頭、浦口等鄉鎮近2萬畝灘涂被大米草嚴重侵占,造成了嚴重危害。為了根除大米草,嘗試用過物理、化學和生物等方法,但是在實踐上仍沒有很理想的成果。就目前研究和實踐來看,由于其自身生命力和繁殖力的特性,對于成熟大米草群落,徹底清除的希望幾乎是渺茫的。此外,大米草清除工程的高花費和高污染也使清除工作難以維持。大米草是一種潛在的生物資源,可產鮮草1.5萬~3萬kg/hm2。在資源日益緊缺的今天,如果能作為飼料原料加以開發,一方面可以利用大米草高效的生產力,獲得經濟效益;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持續收割,達到抑制其惡性擴張的目的。這不僅增加了飼料原料資源、節約了糧食、減少人畜爭糧的矛盾、促進飼料工業和畜禽業健康發展,而且有利于改善海洋生態環境、促進生態平衡。
1 生物學特性
大米草系禾本科(Gramineae)大米草屬(Spartina Schreber)植物,是禾本科米草屬幾種植物的總稱。分布于世界各地沿海地區,是一種異源多倍體物種,我國大米草主要有4種,分別為大米草、互花米草、大繩草和狐米草。大米草具有很強的耐鹽、耐淹特性,耐熱而不耐寒,能在其他植物不能生長的海灘中的潮帶栽植成活。因它是濕性植物,故耐旱能力差。在海水淹沒時間太長、缺少光照的低灘區不能生存。它抗逆性強、適應性廣,既能生于海水鹽土,也適應在淡水中性土、軟硬泥灘、沙灘上生長。分蘗率和繁殖力強,在潮間第1年可增加幾十倍到100多倍,幾年便可連片成草場。耐高溫,草叢在氣溫40~42℃時,若水分充足仍能分蘗生長。不耐倒春寒,當夜溫驟降-10℃時,將被凍死。大米草適生于海灘潮間帶的中潮帶,在風浪太大的侵襲灘面不能扎根。
2 飼用價值
據南京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福建測試技術研究中心等單位對大米草的營養成分分析測定:其干草含粗蛋白質9%~13%,粗脂肪2.26%、粗纖維23%~27%,無氮浸出物46.6%,粗灰分10%~12%,鈣0.235%、磷0.19%,同時還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如果在生長旺盛的抽穗前收割,其粗蛋白質含量最高,并含有較多的鐵、鋅、銅、錳等微量元素和維生素,鹽和碘的含量也很高。這有助于提高畜禽的生產性能,增加畜禽適口性,促進胃腸蠕動,增強抗病能力。其嫩葉和根狀莖有甜味,草粉清香,評價屬于良等飼草。大米草和其他飼料原料一樣,營養成分比較齊全,是一種理想的天然飼料資源。
3 飼養效果
3.1 對生長性能的影響
齊國祥等利用大米草粉代替6%麩皮飼喂肉豬試驗,試驗結果,試驗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肉比分別為710.8g/頭、2.51kg/頭、3.53:1,均優于對照組699.70g/頭、2.57kg/頭,3.67:1。同時試驗組豬群健康活潑,豬毛光亮,皮膚紅潤,氣喘現象明顯減少,飼料營養消化吸收完全,排出糞便臭味明顯減少。鄭貴榮等在互花米草粉飼養肉雞試驗結果中同樣可以看出平均日增重、料肉比等生產性能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王伯城等試驗認為互花米草對成年長毛兔的增重無影響,可以用來代替部分麥麩。林少秋用互花米草飼喂圈養山羊效果試驗證明,長期利用互花米草飼喂山羊,對其增重無影響。許多試驗證實,日糧中大米草草粉對動物生長沒有負影響,可有效節省飼料成本。
3.2 對畜禽健康的影響
首先,大米草草粉中含有較高的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物質,是一種優質、安全、低成本的飼草資源;其次,大米草長期受海水沖刷,一般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不能衍生,減少了牲畜感染的機會,這對促進動物體的健康很有利。但因大米草草粉的鹽度和纖維含量高,所以飼料中的添加必須適量,否則會適得其反。繆伏榮等試驗結果表明大米草草粉在肉兔日糧中的最適用量是15%左右,以不超過20%飼喂效果最佳。日糧中大米草草粉超過20%,將造成飼料中的鹽度和纖維素過量,可能破壞肉兔胃腸的酸堿度平衡,從而影響肉兔的采食乃至影響生長,這些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3.3 對養殖經濟效益的影響
大米草喂養肉豬、肉雞和長毛兔等畜禽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飼料單價和增重成本。齊國祥、程輝用大米草粉飼養肉豬,試驗結果表明可以使每頭肉豬節約飼料成本6.36元。鄭貴榮等用互花米草粉飼養肉雞試驗結果使每養1只雞可節約飼料0.125kg,折價0.2元。繆伏榮等在肉兔飼料中加入15%大米草草粉可使飼料單價和增重成本分別降低11.58%和11.63%,每只平均毛利提高了6.79%。
4 收割和加工
4.1 收割
大米草再生能力很強,放牧或收割之后能迅速再生,每年可收割2~3次,第1次在5月中旬,第2次在8月初,第3次在9月中下旬。最佳收割期是6-9月的營養生長期,在這期間干草含粗蛋白質高的為13%左右;到10月盛花期,其干草粗蛋白質降至9%左右,以后逐步下降,而粗纖維含量增高,品質降低。目前,大米草的采集還沒有專用的機械設備,當地群眾多用手工收割,在泥灘上用肩扛或滑板運送到岸上,這種方法工效很低,而且受潮水時間及潮間帶遠近的限制。通常一個勞力在一個潮期內采集鮮草不足1 000kg。大量采集可采用機械化或半機械化手段,如選用適宜類型的割草機,改良的水稻收割機也可以選用,還可以研制專用的“潮期割草船”(可在漲潮期間割取水下草),配備專門的運草船,以提高割草工效,降低單位割草成本。
4.2 加工
由于大米草葉面的表皮細胞具有大量乳狀突起的特殊結構,使其水分不易蒸發,因此在自然的條件不易曬干。粉碎大米草比粉碎其他牧草難度較大,必須進行兩次粉碎加工。先把收割的鮮草進行一次粉碎以達到破壞葉面的表皮細胞特殊結構使其水分易于蒸發,經過這樣粗加工的大米草鮮草就比較容易曬干,曬干后的草粉還必須經過第2次粉碎加工以達到畜禽的最佳消化吸收效果。因大米草的含鹽量較高(3%~4%),加工好的草粉要注意防潮。
5 展望
大米草是一種潛在的生物資源,可以作為一種新型的飼料原料在畜禽的飼料生產中加以推廣應用,開發利用大米草資源不僅增加飼料原料節約了糧食,能減少人畜共糧的矛盾、變廢為寶,而且能促進飼料工業和畜禽業健康發展,同時還有利于改善海洋生態環境,促進生態平衡。開發利用好大米草飼料原料資源不僅有著深遠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而且也會帶來顯著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略)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