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飼料資源 » 正文

棕櫚仁粕對肉雞生長性能及健康的影響

  作者: 來源: 日期:2010-04-29  

摘 要:隨著棕櫚仁粕產量的增加以及大家對常規飼料原料可持續利用的擔憂,世界部分地區對棕櫚仁粕在肉雞日糧中的最大添加水平進行了一些研究,結果表明棕櫚仁粕不含抗營養成分,只要日糧的氨基酸和代謝能平衡,棕櫚仁粕的安全添加水平至少可高達40%。雖然棕櫚仁粕的添加導致日糧纖維較高和飼料消化率降低,但是卻提高了采食量,最終攝入的總可消化營養成分也相應提高。β-甘露聚糖是棕櫚仁粕中非淀粉多糖的主要成分,有報道認為,甘露糖和甘露低聚糖都能起到益生素的作用,日糧中添加棕櫚仁粕增強禽類免疫系統功能,減少腸道致病菌數。憑借以上兩個優點,我們強烈推薦棕櫚仁粕添加到肉雞日糧中,尤其是在棕櫚仁粕生產國,這不僅有利于提高肉雞生產性能,還能促進雞群健康。有選擇性地添加一些酶制劑到到飼料中,可增加飼料轉化率和消化率,同時也降低排泄物的水分含量。
    關鍵詞:棕櫚仁粕;β-甘露聚糖;肉雞

    我們調查了世界4大地區(亞洲、太平洋地區、南美洲和非洲)肉雞中棕櫚仁粕的使用情況,過去的20年中,全球棕櫚仁粕的產量顯著增加,年增長率15%(FAO,2002)。在肉雞日糧中添加棕櫚仁粕也已經實踐了幾十年。由于其幾種關鍵的必需氨基酸(尤其是賴氨酸和蛋氨酸)含量低,纖維含量高(尤以β-甘露聚糖形式為主),含有沙礫,限制了它在家禽日糧中的應用。但是,有關棕櫚仁粕對肉雞生產性能的影響方面也有相反報道(Panigrahi和Powell,1991;Ezieshi和Olomu,2004;Sundu等,2005a)。使用棕櫚仁粕出現的問題可能與其物理性質無關,而與棕櫚仁粕對日糧整體營養成分的影響有關,尤其是對氨基酸和代謝能的影響。由于棕櫚仁粕能有效地增強肉雞免疫系統功能,過去的5年中人們對棕櫚仁粕的興趣日益增長。許多發現表明,棕櫚仁粕能替代商品低聚甘露糖,作為一種益生素促進雞群健康、提高免疫力(Allen等,1997;Fernandez等,2000和Fernandez等,2002)。棕櫚仁粕產量豐富又純屬天然,本文將對該產品的潛在利用性進行評估,以期提高雞的生產性能并促進雞只健康。

    1 棕櫚仁粕的蛋白質和氨基酸
    棕櫚仁粕的粗蛋白質含量為14%~21%(表1),這個水平遠不能滿足雛雞日糧營養需求,但對于配制成年雞的低蛋白日糧就足夠了。棕櫚仁粕的氨基酸含量也較低,但是它的氨基酸利用率較高,除纈氨酸和甘氨酸外,大部分氨基酸消化率高于85%(表2)。在使用棕櫚仁粕時,需要注意蛋氨酸和賴氨酸這兩種必需氨基酸,因為棕櫚仁粕只能分別滿足雛雞這兩種氨基酸需要量的30%和50%。棕櫚仁粕的纈氨酸水平和利用率也低,所以在將棕櫚仁粕作為基礎日糧時還需添加其他來源的纈氨酸。然而,棕櫚仁粕卻是極好的精氨酸來源,其精氨酸含量為2.68%,且利用率為93.2%(Nwokolo等,1976)。Chamruspollert等(2002)報道,動物對精氨酸、蛋氨酸和賴氨酸3者的營養需要是相互關聯的。棕櫚仁粕具有高水平的精氨酸與低水平的賴氨酸,兩者之比高達3.7~3.9,因此在使用棕櫚仁粕時也要考慮添加合成賴氨酸或者使用高賴氨酸的飼料原料來平衡這兩種氨基酸。如果這兩種氨基酸不平衡,雞的生長性能會降低。Balnave等(1999)發現,溫度32℃以下飼養雞3~7周,飼料中精氨酸與賴氨酸之比為1.03時效果更好。蛋氨酸需要量隨精氨酸水平的增加而增加(Chamruspollert等,2004),這也證實了在大量添加棕櫚仁粕時,需要特別注意蛋氨酸和賴氨酸的量。

表1 棕櫚仁粕物理特征和營養成分

飼料成分 含量 參考文獻
干物質/%
粗蛋白質/%
總能/(kcal/kg)
粗纖維/%
脂類/%
灰分/%
容重(未校正)/(g/cm3)
容重(0.5mm)/(g/cm3)
持水力(1mm)/(g水/g飼料)
持水力(0.5mm)/(g水/g飼料)
94
14~21
4 998
21~23
8~17
3~6
0.67
0.57
2.82
2.93

Sundu等,2005c
Sundu等,2005c;Nwokolo等,1976;Onwudike,1986
Sundu等,2005c
Sundu等,2005c;Sue,2001
Sundu等,2005c;Sue,2001
Sundu等,2005c;Sue,2001
Sundu等,2005c
Sundu等,2005c
Sundu等,2005c
Sundu等,2005c

表2 棕櫚仁粕氨基酸含量及其利用率

氨基酸 含量/% 利用率/%
(B)
0~3周肉雞需要量
(NRC,1994)
(A) (B) (C)
精氨酸
胱氨酸
甘氨酸
組氨酸
異亮氨酸
亮氨酸
賴氨酸
蛋氨酸
苯丙氨酸
蘇氨酸
酪氨酸
絲氨酸
纈氨酸
色氨酸 
2.18
0.20
0.82
0.29
0.62
1.11
0.59
0.30
0.73
0.55
0.38
0.69
0.93
0.17
2.68
-
0.91
0.41
0.60
1.23
0.69
0.47
0.82
0.66
0.58
0.90
0.43
-
2.40
-
0.84
0.34
0.61
1.14
0.61
0.34
0.74
0.60
0.47
0.77
0.80
0.19
93.2
-
63.3
90.1
86.1
88.5
90.0
91.0
90.5
86.5
85.0
88.7
68.4
-
1.25
(胱氨酸+蛋氨酸)0.90
(甘氨酸+絲氨酸)1.25
0.35
0.80
1.20
1.10
(胱氨酸+蛋氨酸)0.90
(苯丙氨酸+酪氨酸)1.34
0.80
(苯丙氨酸+酪氨酸)1.34
(甘氨酸+絲氨酸)1.25
0.90
0.20

注:(A)Yeong,1983;(B)Nwokolo等,1976;(C)Hutagalung,1982。

    2 棕櫚仁粕的碳水化合物和能量
    Knudsen(1997)詳細報道了棕櫚仁粕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總碳水化合物(木質素除外)含量約50%,其中只有2.4%是小分子碳水化合物,1.1%是淀粉,而剩下的42%以非淀粉多糖(NSPs)形式存在,也就是說,棕櫚仁粕的81%的碳水化合物以非淀粉多糖形式存在。而非淀粉多糖又主要以不溶性的非纖維素多糖為主,這些不溶的非纖維素多糖占干物質的33.6%。可溶性非纖維素多糖主要由甘露糖和半乳糖組成,而不溶性非纖維素多糖中主要含甘露糖和葡萄糖(Knudsen,1997)。由于參雜有棕櫚殼,棕櫚仁粕木質素含量很高(13.6%),大量的木質素使棕櫚仁粕呈纖維狀和沙礫狀。概略養分分析顯示,棕櫚仁粕49%的干物質是以無氮浸出物形式存在(Sue,2001;Sundu等,2004a)。
    有研究發現棕櫚仁粕非淀粉多糖中78%是直鏈甘露聚糖(含有很少量的半乳糖)、12%的纖維素、3%的葡萄糖醛酸木聚糖和3%的阿拉伯木聚糖(Dusterhoft等,1992)。Daud和Jarvis(1992)也報道,棕櫚仁粕中還含有少量的半乳甘露聚糖,棕櫚仁粕中的半乳甘露聚糖可能是可溶性非纖維素多糖的一小部分。棕櫚仁粕中的甘露聚糖是具有β支鏈的甘露糖的聚合物,它占總干物質的39%(Daud和Jarvis,1992;Dusterhoft等,1992;Knudsen,1997)。
    一般情況下,可將β-甘露聚糖分為4個子家族,分別為純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葡甘露聚糖、半乳葡甘露聚糖。純甘露聚糖是純甘露糖的聚合物或者其中甘露糖至少占總分子量的95%以上。半乳甘露聚糖、葡甘露聚糖和半乳葡甘露聚糖則在它們的支鏈中分別含半乳糖、葡萄糖以及同時含有半乳糖和葡萄糖(Aspinal,1970)。棕櫚仁粕中大部分甘露聚糖都非常堅固,高度結晶而且不溶于水(Aspinal,1970),然而,Dusterhoft等(1992)發現約66%的棕櫚仁粕中的甘露聚糖能夠在經堿和氯化鈉的一系列處理后溶解。棕櫚仁粕的半乳糖含量很少,甘露糖與半乳糖之比為20(Knudsen,1997)。
    棕櫚仁粕的代謝能值變化范圍較寬,從6.19MJ/kg(Chin,2002)到9.46MJ/kg(Sundu等,2005c),這可能由于油的抽提不同造成不同棕櫚仁粕的油份含量各異,較高的代謝能值可能是由于榨油后殘存于棕櫚仁粕中的油量較高(See O’Mara等,1999)。試驗中使用的雞的生長階段不同可能也會影響棕櫚仁粕代謝能的測定值。若將棕櫚仁粕飼喂給3周齡和6周齡的肉雞,我們發現棕櫚仁粕的代謝能分別為7.87MJ/kg和9.46MJ/kg,這種變化可能是因為大齡肉雞對脂肪和蛋白質的消化能力更強,也能攝取更多的纖維性飼料(Sundu等,未出版)。

    3 棕櫚仁粕對雞生長的影響
    研究棕櫚仁粕在肉雞日糧中的飼喂價值和最大添加比例,已成為棕櫚仁粕生產國家最關心的問題。早期的推薦使用量顯示,20%的添加量不會對肉雞的生產性能產生任何負面影響(Yeong,1980;Hutagalung,1980)。Onwudike(1986)研究了棕櫚仁粕在雛雞料和成年雞料中的添加量,結果顯示兩種料中棕櫚仁粕的添加量分別為28%和35%時不會產生有害影響。之后又有報道肉雞日糧可添加40%的棕櫚仁粕,但要補充蛋氨酸和賴氨酸(Panigrahi和Powell,1991;Sundu等,2004b)。不同的推薦用量可能是由于棕櫚仁粕的來源和質量相差較大(表2)(Nwokolo等1977;Yeong,1983),另外,也可能是日糧配方的原因。Panigrahi和Powell(1991)、Sundu等(2004a)的日糧配方通過添加蛋氨酸和賴氨酸使配方更為平衡。這表明在Yeong(1980)和Hutagalung(1980)的研究中出現的問題,可能并不是棕櫚仁粕本身的問題,而是由于營養素的缺乏造成的,氨基酸和代謝能是制定配方過程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尤其當日糧含有像棕櫚仁粕這樣的高纖維原料時更應注意。
    以棕櫚仁粕為基礎日糧的雞采食量通常高于飼喂玉米基礎日糧的雞的采食量,這可能是由于棕櫚仁粕日糧在消化道的通過速度較快(Onifade和Babatunde,1998)、其容重高和持水力低。Sundu等(2005b)比較了許多禽類飼料原料的容重,發現棕櫚仁粕的容重和持水力分別為0.57g/cm3和2.93g水/g飼料,這兩個值非常接近豆粕的相應值。棕櫚仁粕與椰肉粕的碳水化合物性質近似,但相比之下,棕櫚仁粕的容重比椰肉粕高16%,持水力比椰肉粕低41%。低容重和高持水力會降低動物采食(Sundu等,2005b),這個現象表明,棕櫚仁粕對家禽是具有潛在效益的。Sundu等(2005a)根據可消化氨基酸和代謝能配制日糧,發現飼喂30%棕櫚仁粕的平衡日糧組,雞體重比飼喂玉米大豆型日糧組高2%;40%棕櫚仁粕日糧組的體重稍有下降,但不顯著。Panigrahi和Powell(1991)發現,飼養至7周齡過程中,雞對日糧中棕櫚仁粕的耐受量高達50%。
    Panigrahi和Powell(1991)、Onifade和Babatunde(1998)以及Sundu等(2005a)發現隨著棕櫚仁粕添加量的增加,飼料的消化率、表觀氮沉積率和表觀鈣沉積率下降了,這是因為棕櫚仁粕有相當部分的氮和蛋白質存在于細胞壁內。以棕櫚仁粕為基礎日糧的雞的飲水量有所上升(Panigrahi和Powell,1991),排泄物水分含量也增加(Onifade和Babatunde,1998)。日糧消化率降低與日糧的黏度無關,因為棕櫚仁粕的添加會降低空腸食糜的黏度(Sundu等,2005a)。飼料消化率下降可能是由于肉雞消化日糧纖維(如β-甘露聚糖)的能力較差,因為禽類消化道不含任何甘露聚糖降解酶。相應地,解決這個問題可采用兩種辦法:根據可消化營養素、可消化氨基酸和代謝能制定配方;添加酶制劑來改善棕櫚仁粕的消化率,并減少排泄物水分。
    棕櫚殼參雜到棕櫚仁粕中導致棕櫚仁粕呈沙礫性,這可能會有助肌胃磨碎飼料以及肌胃體積的增加(Onwudike,1986)。Onifade和Babatunde(1998)研究表明,與飼喂含玉米殘渣和啤酒糟日糧的雞相比,飼喂20%棕櫚仁粕的雞食糜通過消化道速率更快。棕櫚仁粕的沙礫性木質化硬殼可能有助于食糜通過消化道。Duke(1986)報道,飼喂棕櫚仁粕的雞的肌胃、腺胃和十二指腸的收縮非常協調一致。硬質、纖維性的飼料能增加肌胃收縮,加速食糜在十二指腸及整個小腸段的蠕動,這可能也是食糜通過消化道速率加快的原因,相應地這也會增加雞只的采食量。
    有關增加家禽棕櫚仁粕消化率的研究鮮有報道,如今,研究酶制劑對棕櫚仁粕基礎日糧的影響已成為可能。早期報道的酶能增加棕櫚仁粕溶解性是基于實驗室試驗(Dowman,1993;Dusterhoft等1993)。Luis(2002)發現,在日糧能量減少711JK/kg情況下,添加甘露聚糖酶有利于實現肉雞最大生長速率。Iyayi和Davies(2005)的一項研究表明,與飼喂玉米大豆日糧相比,30%的棕櫚仁粕日糧添加一定酶時,肉雞生長速率最快。
    40%棕櫚仁粕日糧添加甘露聚糖酶后,飼料消化率、飼料利用率和表觀代謝能都提高了(Sundu等,2004b)。棕櫚仁粕日糧添加甘露聚糖酶以后,其蛋白質消化率和中性洗滌纖維消化率分別提高6%~8%和12%~13%。酶提高營養成分消化率的機理還不清楚,部分原因可能是酶減少了食糜的黏滯性(Dingle,1995)。Sundu等(2005a)發現,甘露聚糖酶能使飼喂棕櫚仁粕日糧的家禽空腸食糜黏滯性降低3%~4%。當甘露聚糖酶和混合酶制劑一起使用時,降低程度更大,空腸食糜黏滯性降低約27%。非常重要的一點,當棕櫚仁粕日糧添加甘露聚糖酶后,排泄物中水分減少16%~23%(Sundu等,2004b),這有利于解決當今家禽生產的一項重要難題,即減少排泄物水分。

    4 棕櫚仁粕對雞健康的影響
    家禽日糧含多種碳水化合物,易消化的如淀粉和糖,難消化的如低聚糖和非淀粉多糖。過去20年中有大量針對雞難消化碳水化合物的研究,這也增進了我們對這些碳水化合物的作用及其消化代謝過程的了解。如今,我們不能再簡單地將碳水化合物作為飼料的能量來源,它們還對雞的健康有影響。由于抗生素耐藥性問題,歐盟已經禁止了抗生素的使用,碳水化合物對雞健康的影響的研究在不久的將來愈顯迫切。
    低聚糖能夠阻止病原菌在雞腸道定植,因而可作為抗生素替代物,人們對低聚糖中的低聚果糖和低聚甘露糖最感興趣,甘露糖增強免疫系統的效力已得到認可。Allen等(1997)首次研究了將棕櫚仁粕作為含甘露糖的碳水化合物來源,自此,有幾位作者報道了利用棕櫚仁粕成功改善了肉雞免疫系統功能。Allen等(1997)發現在肉雞日糧中接種凱道古沙門氏菌或腸炎沙門氏菌后,每千克日糧中添加25g棕櫚仁粕會降低肉雞腸道沙門氏菌的定植數量,3周后采食了棕櫚仁粕的雞已不感染沙門氏菌,但是無棕櫚仁粕日糧組的雞仍然處于感染狀態。日糧中添加棕櫚仁粕防止沙門氏菌定植腸道的效果與使用商品添加劑低聚甘露糖的效果一樣好(Fernandez等,2002)。筆者比較了多種含甘露糖的碳水化合物(甘露糖、低聚甘露糖、棕櫚仁粕)作為益生素的效果,發現飼喂低聚甘露糖和棕櫚仁粕的雞只體內沙門氏菌數量更少而且非致病性細菌數量更高,并且,棕櫚仁粕針對病毒引起的疾病效果較好。Zulkifli等(2003)研究了飼喂棕櫚仁粕基礎日糧雞的新城疫抗體滴定度,發現飼喂了棕櫚仁粕的雞抗體滴度在熱應激一周內保持平穩,而對照組雞的抗體滴度大幅度下降。
    棕櫚仁粕增強免疫系統功能的機制尚未清楚。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棕櫚仁粕中甘露糖的消化率很低而且在盲腸發酵,這有利于腸道益生菌生長,這種作用方式有賴于棕櫚仁粕中甘露糖碳水化合物能增加非致病性菌體(如比菲德氏菌屬)的生長(Fernandez等,2002)。碳水化合物在盲腸中的發酵產物還包括乳酸,其濃度也會上升(Wang和Gibson,1993;Okumura等,1994),這也能夠抑制如沙門氏菌等致病菌生長。4周齡肉雞中發現,棕櫚仁粕能夠減少致病菌在消化道中的數量(Fernandez等,2002)。另一種機制可能是棕櫚仁粕日糧中的低聚甘露糖能吸附位腸道結合點上的微生物,使其脫離腸道。曾有報道,低聚甘露糖具有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菌毛的結合位點,從而使這些細菌隨腸道內容物流動而排出體外(Spring等,2000)。
    雖然酵母中提取的低聚甘露糖和甘露糖的確能夠提高雞免疫力,但是從飼料中提取這些物質的技術還需要不斷改進,而且飼料中額外添加這些產品也會增加生產成本。相應地,在一些情況下,使用一些含超營養作用的飼料原料會更有操作性、更簡單、更經濟。棕櫚仁粕與商品低聚甘露糖效果近乎相同,可以考慮鼓勵棕櫚仁粕的應用,不過棕櫚仁粕的益生素作用還有待進一步闡明。

    5 結語
    棕櫚仁粕不含抗營養因子,在家禽日糧中添加可獲較好效果。如果日糧營養平衡,尤其在氨基酸和代謝能平衡的情況下,棕櫚仁粕在日糧中的添加量可以調到最大。鑒于棕櫚仁粕添加量為40%時,肉雞未出現不良反應,那么棕櫚仁粕生產國的農場和家禽企業可以在商品日糧中多使用棕櫚仁粕,而且棕櫚仁粕成本較低,還可能減少環境問題。
    由于抗生素在世界部分地區限制使用,有必要使用具備益生素功能的飼料原料來滿足消費者的需要。肉雞生產中不僅要實現最佳生產性能,還要改善其免疫系統機能,促進機體的健康,飼料中添加甘露聚糖酶可提高飼料消化率和轉化率。重要的是,酶的添加能減少飼喂棕櫚仁粕引起的濕糞問題,而這個問題已經成為環境問題,有待采取應對措施。
    (參考文獻略)
    (自 World´s Poultry Science Journal 2006)

飼料廣角 未經許可 不得轉載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