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奶可造成仔豬應激的原因主要有:仔豬不能再從母乳中得到有益因子,如易消化養分、免疫球蛋白、生長因子等,造成抵抗力下降;飼料原料中的抗營養因子也能引起斷奶仔豬過敏;由于飼料抗原引起的養分消化吸收障礙,飼料有機物在小腸的消化吸收進一步降低,攝入的飼料有機物便過多涌入大腸,大腸內的有機物在細菌的作用下發生腐敗,對仔豬造成有害影響;仔豬斷奶消化腺功能受到影響,各種消化酶活性下降,多數消化酶活性約降為斷奶前的1/3,胃酸分泌不足可帶來多方面的不利影響。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微生態制劑采用江西某公司生產的生物發酵劑(內含乳酸菌、酵母菌等復合有益活菌)100g加20kg玉米加80kg溫水(25℃),攪拌均勻,密封,經2~7d密閉發酵制成。
1.2 試驗動物及分組
在豫北某良種養殖場2008年6月將出生日齡接近21~28日齡斷奶、體重相近的健康仔豬(杜×長×大三元雜交豬)80頭,隨機分為2組,每組40頭,一周后進入正試期。對照組飼喂養殖場常規飼糧,試驗組飼喂1.1所示日糧。
1.3 飼養管理
飼料喂前拌濕,每日喂3次(早上8:30、中午13:30、下午6:30),按常規方法統一防疫、驅蟲、去勢等,自由飲水,專人管理。
1.4 觀察測定指標
①試驗開始及結束前每周進行個體稱重,計算平均日增重。②記錄日糧耗量,計算平均料重比。③ 每日觀察豬只的精神、采食、飲水、糞便及活動情況。腹瀉程度以腹瀉開始時間、持續時間和腹瀉率等指標來反映。記錄仔豬每日總腹瀉頭數,并記錄腹瀉呈水樣頭數,統計腹瀉發生率和嚴重腹瀉發生率。④ 不同腸段內容物pH值的測定:于21、28、35、42 日齡分別測定空腸前后段、回腸、盲腸、結腸內容物的pH值。⑤通過體外培養計數法,測定仔豬腸道微生物菌群數量的變化。
2 結果與分析
2.1 “微生態制劑”對斷奶仔豬腹瀉的影響
表1 斷奶仔豬腹瀉發生情況
組別 | 供試頭數 | 腹瀉頭數 | 腹瀉開始 日齡/d |
平均腹瀉 持續時間/d |
腹瀉發 生率/% |
嚴重腹瀉 發生率/% |
死亡率/% |
試驗組 | 40 | 13 | 34 | 7 | 21 | 0 | 0 |
對照組 | 40 | 29 | 27 | 9 | 42 | 6 | 12 |
表1顯示,口服“微生態制劑”可使斷奶仔豬的腹瀉率、嚴重腹瀉率和死亡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對照組腹瀉出現時間較試驗組提前7d,腹瀉仔豬頭數明顯增多,且平均腹瀉持續時間明顯長于試驗組,并于試驗后期出現嚴重水樣腹瀉,導致病豬發生死亡。添加“微生態制劑”可提高斷奶仔豬的存活率,對緩解腹瀉的作用明顯。
2.2 “微生態制劑”對斷奶仔豬生產性能的影響
表2 不同處理組斷奶仔豬的生產性能
組別 |
21d體重/kg |
28d體重/kg |
35d體重/kg |
42d體重/kg |
日增重/(g/d) |
日采食量/(g/d) |
料重比 |
試驗組 |
5.62±1.30 |
7.07±1.30 |
7.35±1.10 |
8.50±1.20 |
142.50±36.50 |
455.50±25.50 |
3.55±1.10 |
對照組 |
5.41±0.80 |
6.07±0.85 |
6.15±0.95 |
6.30±1.50 |
73.50±60.50 |
285.90±45.20 |
4.02±2.20 |
由表2可見,試驗組仔豬體重與對照組相比,于35d差異顯著(P<0.05),于42d差異極顯著(P<0.01),日增重和日采食量亦極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采食量有提高趨勢。試驗組料重比低于對照組,但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P>0.05)。可見,“微生態制劑”具有降低仔豬料重比、提高斷奶仔豬生長速率的趨勢及較好的階段增重優勢,有助于改善仔豬生產性能。
2.3 “微生態制劑”對仔豬腸道各段pH值的影響
斷乳前5d至斷乳后5d口服“微生態制劑”可使仔豬各腸段的pH值均呈下降趨勢;而對照組仔豬斷奶應激后在5個不同腸段處的pH值均呈升高趨勢,其中空腸內容物pH值升高較明顯。
2個處理組間不同腸段pH值結果顯示,試驗組與對照組仔豬空腸后段、盲腸段和結腸段差異顯著(P<0.05)。4個生長階段的測定結果表明,42日齡階段pH值于盲腸段組間差異顯著(P<0.05),結腸段組間差異極顯著(P<0.01)。不同腸段和不同處理組的交互效應結果顯示,空腸后段和盲腸段的pH值差異顯著(P<0.05),結腸段差異極顯著(P<0.01)。
2.4 “微生態制劑”對仔豬腸道微生物菌群組成結構的影響
結果表明:“微生態制劑”可顯著減少仔豬回腸、盲腸、結腸內容物中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及需氧菌的數量,增強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的增殖程度。“微生態制劑”可通過降低潛在致病菌的比例及其對宿主的毒害作用,促使斷奶仔豬腸道菌群在極短的時期過渡至并維持在動態平衡狀態,從而使其在整個試驗過程中較好地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
3 討論
仔豬早期斷奶應激往往導致消化道微生物區系平衡失調,“微生態制劑”含有多種具有抗菌活性的生物活性肽,可通過為仔豬腸道內的微生物菌群提供營養底物來調整菌群結構。其作用特點是安全無毒,使腸道內有益菌大量增殖,刺激腸道局部免疫反應,同時,大腸肝菌等有害菌由于有益菌的大量增殖而減少,從而增強了機體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防止腹瀉發生。飼喂“微生態制劑”可使仔豬腸道內雙歧桿菌、乳酸桿菌、厭氧菌等有益菌大量增殖,使大腸桿菌、需氧菌等病原菌與胃腸道黏膜上皮靶細胞接觸減少而抑制其生長和繁殖,從而使斷奶仔豬腸道菌群能在極短的時期過渡并維持在平衡狀態。
仔豬的腹瀉及嚴重程度與大腸桿菌的增殖及增殖程度成正比例關系,仔豬斷奶應激導致其胃腸道內環境pH值升高,使得腸道內大腸桿菌數量呈線性增加趨勢。有益菌在腸道中還可以產生有機酸,降低腸道的pH值,將無活性的胃蛋白酶原活化為有消化力的胃蛋白酶,有助于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同時,有益菌還可以在體內合成B族、K族維生素和淀粉酶、脂肪酶、半纖維素酶等復合酶,加強動物體的營養代謝,有助于飼料的消化,提高飼料效率,促進動物生長。
綜之,“微生態制劑”可提高仔豬免疫力,增強機體抗應激能力,對有效防治仔豬腹瀉、提高斷乳仔豬存活率和生產性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微生態制劑”以其獨特的作用方式、無抗藥性等特點為幼畜腹瀉提供了一種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