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非常規蛋白質原料的營養特點
1.1 分布和產量
我國是油菜生產大國,油菜面積和產量居世界首位,其中四川、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和江蘇是油菜生產大省。據統計,2006年度油菜籽產量為1 100萬t,按62%的菜粕得率,菜粕產量約為680萬t。我國棉籽主產區主要分布在新疆、湖北、湖南、河南、山東等。據統計,2007年度我國棉籽產量1 274萬t,按照60%的棉粕得率,棉粕產量約為760萬t。據中國農業年鑒(2006)統計,我國向日葵籽產量在190萬t左右,主產區在內蒙古、新疆、黃河河套、東北和華北地區。
1.2 營養成分分析
1.2.1 常規養分和必需氨基酸
由表1可以看出,棉粕、菜粕和脫殼葵粕的粗蛋白質與豆粕基本相當。棉粕的賴氨酸含量是豆粕的70%,蛋氨酸含量是豆粕的85%,而經過脫酚處理的棉粕其氨基酸組成與豆粕基本相當;菜粕的賴氨酸含量是豆粕的55%,蛋氨酸含量略微高于豆粕,而經過脫毒處理的雙低菜粕其氨基酸含量有了明顯提高,粗纖維含量也下降30%;葵粕的賴氨酸含量是豆粕的50%,但蛋氨酸含量是豆粕的117%,其他必需氨基酸差別不大。與豆粕相比,常規棉粕和菜粕、葵粕粗纖維含量很高,棉粕的粗纖維含量是豆粕的175%,菜粕的粗纖維含量是豆粕的300%,葵粕的粗纖維含量是豆粕的200%。粗纖維含量過高會影響豬的消化率和影響日糧的能值,在日糧配方中的使用量會受到限制。與普通菜粕和棉粕相比,雙低菜粕和脫酚棉粕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粗纖維含量低,營養價值明顯提高。
表1 常規養分和必需氨基酸比較 %
項目 | 43%豆粕 | 棉粕(脫酚棉粕) | 菜粕(雙低菜粕) | 脫殼葵粕 |
粗蛋白質 粗纖維 賴氨酸 蛋氨酸 蘇氨酸 亮氨酸 異亮氨酸 精氨酸 組氨酸 苯丙氨酸 纈氨酸 |
43 6 2.72 0.68 1.72 3.27 1.83 3.15 1.13 2.02 1.16 |
43.5(50.6) 10.5(8) 1.97(2.35) 0.58(0.62) 1.25(1.71) 2.47(2.98) 1.29(1.68) 4.65(5.87) 1.19(1.9) 2.28(2.73) 1.91(2.16) |
44(40.3) 18(11.6) 1.52(1.94) 0.69(0.76) 1.48(1.75) 2.55(2.59) 1.41(1.16) 1.95(2.15) 0.83(1.02) 1.43(1.44) 1.87(1.65) |
45 12 1.4 0.8 1.45 2.98 1.67 3.66 1.02 2 2.53 |
1.2.2 抗營養成分分析
菜粕、棉粕、葵粕粗蛋白質含量較高,氨基酸組成與豆粕較為接近。但在實際生產應用中受到很多限制,其原因是上述3種雜粕含有些有毒有害物質和抗營養因子,如菜粕中含有硫代葡萄糖甙,棉粕中含有棉酚,葵粕中含有綠原酸(表2),并且這些原料中含有大量難以消化的纖維,這些因素會對日糧適口性、動物消化率和健康造成影響。如豬游離棉酚中毒可表現為貧血、呼吸困難、損害內臟器官等。為了更好地應用棉粕、菜粕于養豬日糧中,不少油廠對生產工藝進行了改進,增加了脫毒處理工藝,低毒優質棉粕、菜粕蛋白質原料將是以后趨勢,其營養價值將得到明顯提升。
表2 蛋白質原料抗營養因子
抗營養因子 | |
豆粕 菜粕 棉粕 葵粕 |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植酸、脂肪氧化酶、植物凝集素、皂甙 異硫氰酸酯、唑烷硫酮、芥酸、植酸、單寧 游離棉酚、環丙烯酸、植酸、單寧 綠原酸 |
2 應用效果
2.1 菜粕
岳隆耀等(2009)報道,經過脫毒處理后,菜粕中總硫甙的含量由60.2mg/kg降至10.5mg/kg,唑烷硫酮含量由1 458mg/kg降至901mg/kg,芥酸由3.3%降至1.59%。鄭煒等(2002)研究了雙低菜粕替代豆粕對20~60kg生長育肥豬生產性能的影響,對照組為20%豆粕組,試驗組為13%豆粕組+10%雙低菜粕組,并添加了合成氨基酸,試驗結果表明,試驗組料肉比為2.46,日增重767g;對照組料肉比2.52,日增重756g,雙低菜粕組的生產性能略優于純豆粕組。Peng等(2007)也證實,日糧中添加10%~15%雙低菜粕,并減少豆粕的使用量,并不影響生長豬的生產性能。Siljander等(1996)研究用雙低菜粕替代日糧中0%、33%、66%和100%豆粕對25~50kg生長豬和50~100kg育肥豬生產性能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生長豬的日增重分別為786、780、793和784g/d,育肥豬的日增重分別為847、855、842和844g/d,這表明,雙低菜粕在生長豬階段可以按66%替代豆粕,育肥豬階段可按66%~100%比例添加。加拿大雙低菜籽委員會在加拿大、墨西哥和菲律賓對生長肥育豬飼喂雙低菜粕和豆粕進行了大量試驗,結果表明:在豬的生長階段(20~60kg)和育肥階段(60~100kg),飼喂較高比例的雙低菜籽粕,對豬的生長沒有不良表現。Sola等(2005)通過動物生長模型,評價了日糧中雙低菜粕對生長豬生產性能的影響,建議生長豬日糧中可添加10%~20%雙低菜粕。
用雙低菜粕飼喂仔豬時,其添加量應該嚴格控制。這是因為雙低菜粕中粗纖維含量較高,會影響仔豬的采食量和消化率。Baidoo等(1991)研究了仔豬飼料中添加不同量的雙低菜粕,結果發現,隨著雙低菜粕添加量的增加,仔豬的日增重和采食量逐漸減少,當雙低菜粕添加量8.8%時,對照組和試驗組生產性能基本相當,過高仔豬的生產性能明顯降低,并建議仔豬飼料中添加量以不超過10%為宜。
2.2 棉粕
棉酚以游離態和結合態兩種形式存在,其中游離態棉酚毒性最大,對動物正常的消化、吸收及臟器等有負面作用。據報道,經過脫酚處理,棉粕游離棉酚含量可由1 200mg/kg降至400mg/kg,甚至更低。周維仁等(2000)利用脫酚棉粕替代仔豬(體重15kg)日糧中50%和100%的豆粕,結果表明,仔豬的日增重、飼料采食量和料肉比和對照組未出現顯著性差異。劉昌峨(2006)研究了脫酚棉粕和普通棉粕對15kg PIC生長豬消化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與普通棉粕組相比,脫酚棉粕的賴氨酸、蛋氨酸、蘇氨酸表觀消化率分別提高了9.6%、3.7%和6%;通過飼養試驗,在保證賴氨酸水平相同的情況下,替代生長豬日糧中50%的豆粕,生長豬日增重由540g增至550g,料重比由2.33:1增至2.3:1,生長豬增重耗料成本降低了0.21元/kg,脫酚棉粕組和純豆粕組的生產性能差異不顯著。這表明,經過脫酚處理,棉粕的飼用價值明顯提高。在小豬日糧中脫酚棉籽蛋白添加量以超過5%為宜,在生長育肥豬日糧中可以替代50%豆粕。
2.3 葵粕
葵粕在國外的應用比較廣泛,在澳大利亞、歐洲等國家和地區有很大市場,我國由于生產工藝的限制,葵粕只在反芻動物上應用較多,在單胃動物應用相對較少。Szabo等(2001)研究了分別以豆粕和葵粕為主要日糧的配方對生長育肥豬生產性能的影響,豆粕和葵粕分別在日糧中添加21.8%和20%,生長育肥豬從30kg飼喂到60kg。結果表明:豆粕組日增重為567g,飼料轉化率為0.384;葵粕組日增重為596g,飼料轉化率為0.409,葵粕組生產性能甚至優于豆粕組。通過對豬體分析表明,豆粕組豬肉蛋白質14.5%,脂肪23%;葵粕組豬肉蛋白質14.4%,脂肪22.6,這表明蛋白質來源對豬體成分影響不大。Shelton等(2001)研究了豆粕和葵粕對30~120kg生長育肥豬生產性能和豬肉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豆粕組全程日增重850g,日采食量2.76kg,飼料轉化率0.31,終重120kg,對豬肉屠宰分析表明,平均背脂厚度2.6cm,瘦肉率53.93%,瘦肉與脂肪的比為1.84;葵粕組全程日增重760g,日采食量2.96kg,飼料轉化率0.26,終重119kg,平均背脂厚度2.6cm,對豬肉屠宰分析表明,瘦肉率53.53%,瘦肉與脂肪的比為1.83。該試驗表明,葵粕基本具有與豆粕相當的營養價值,并不影響豬肉品質。
3 應用前景
以玉米-豆粕為主的日糧配方,豆粕價格每增加0.1元/kg,每頭商品豬(105kg)的飼料成本增加6元,對于規模型大豬場而言是一筆巨大支出。隨著蛋白質原料生產工藝的改進,及低抗營養因子品種資源的遺傳開發,棉粕、菜粕、葵粕等雜粕的質量將得到很大改進,雙低菜粕、脫酚棉粕等將更好地應用于養豬業,提升其在配方中的使用空間,從而可以減輕對豆粕的依賴,降低飼養成本,增強養豬企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略)
飼料廣角,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