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低殼聚糖替代抗生素的試驗研究
1.1 材料和方法
本試驗所有雞雛都來自同一種雞場提供的商品雛雞,淘汰了殘次雛,所有的雛雞飼喂管理條件一樣,自由采食、飲水。試驗組A和B組分別添加0.1%和0.05%的低殼聚糖,C組添加了20mg/kg的黃霉素,D組飼喂玉米-豆粕基礎日糧作為對照組。每組試驗雛雞為560只。試驗日糧使用同一營養標準、同一配方,在同一加工車間生產。
1.2 數據的收集與整理
(1)每天準確記錄各組的死亡數量、死汰時間、死雞重量、死亡原因、飼料消耗、舍內溫度、濕度等。
(2)雞雛進場時對各組雞雛實施全部稱重,并隨機取10%雞只作標記;每周進行10%個體稱重。
(3)在21日齡、35日齡、42日齡進行30%個體稱重,出欄前全部稱重。
(4)準確記錄周耗料,整理周報表,比較各組成活率、增重、飼料轉化率等數據。
表1 低殼聚糖組和抗生素組對肉仔雞生產性能的影響
|
成活率/% |
只平均增重/g |
只平均耗料/g |
料重比 |
A組 |
89.29±3.11a |
2625±312b |
5520±321a |
2.102±0.095a |
注:同列數據右上角標不同者,差異顯著(P<0.05)。
1.3 試驗結果
從表1的數據可以看出,低殼聚糖組成活率較黃霉素組高,差異顯著(P<0.05),較對照組的成活率也有顯著增加。低殼聚糖組的只平均增重和料重比較黃霉素組和對照組也有顯著增加;低殼聚糖組的只平均耗料要比黃霉素組和對照組少,差異顯著(P<0.05)。另外低殼聚糖組(A和B)的組間差異顯著,隨著低殼聚糖含量的增加其成活率和只平均增重也有所增加;其耗料量有下降趨勢(P<0.05)。史彬林的試驗研究指出,殼聚糖對肉仔雞免疫的影響與添加劑量有關,他發現:添加0.05%殼聚糖時可明顯提高肉仔雞的生產性能;而添加更高水平時,雖免疫功能有所增強,但生產性能卻有下降趨勢;并認為0.05%可看作殼聚糖的適宜添加劑量。
2 低殼聚糖替代其他飼料添加劑的試驗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本試驗所有的雞雛都來自同一種雞場提供的商品雛雞。自由采食、飲水,其他飼養管理方法同試驗1。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挑選1 000只健康雞苗,試驗組添加0.1%的低殼聚糖,對照組添加0.1%的催肥劑(某公司提供)。試驗日糧(雛雞料、成雞料)使用同一營養標準、同一配方,在同一加工車間生產。所有的雞只41d后出欄。
2.2 數據的收集與整理
(1)每天準確記錄各組的死亡數量、死汰時間、死雞重量、死亡原因、飼料消耗、舍內溫度、濕度等。
(2)分別計算1~7d、80~20d、21~30d、31~40d和第40d試驗組和對照組的成活率。
(3)出欄前全部稱重,計算出欄時的平均料肉比和平均體重。
(4)將試驗組和對照組出欄后的10%的雞只屠宰、凈膛,評估其雞胸肉質量的肉色、pH(24h)值、剪切力等。
2.3 試驗結果
2.3.1 對肉仔雞生產性能的影響
從表2的數據可以看出,低殼聚糖組在1~7d、80~20d、21~30d、31~40d和第40d的肉仔雞成活率均高于對照組,且差異顯著(P<0.05)。從表2中可以看出,試驗組肉仔雞的平均料肉比較對照組有所減少(P<0.05),出欄平均只體重差異也極顯著(P<0.05)。何德肆等(1999)在肉仔雞基礎日糧中添加3%的殼聚糖,試驗組仔雞比對照組增重提高7.34%,成活率提高5.3%,飼養成本下降7.19%。
表2 試驗組和對照組對肉仔雞生產性能的影響
|
低殼聚糖試驗組 |
對照組 |
1-7日齡 成活率/% |
98.73±1.39a |
99.23±1.25a |
2.3.2 對雞肉品質的影響
pH值是評價雞肉品質的一個重要指標,當肉雞屠宰24h后其pH<5.7時,肉質欠佳(Fernan等,1994;Alvarado等,2007)。本試驗肉雞在屠宰24h后,試驗組雞肉的pH值為6.1,對照組為6.2(表3),二者沒有明顯差異(P>0.05)。本試驗所有樣本屠宰24h后沒有一個樣本的pH值低于5.7,這說明了所有的樣本均沒有質量問題。
目前多數的學者用肉色和pH值兩項指標來評定肉質的好壞,一般符合肉色值在55以下、pH值在5.9~6.1之間這兩個指標的肉均為合格的肉(Barbut,1999;van Laack等,2000;Woelfel等,2002)。本試驗對照組和試驗組的雞肉在顏色上沒有顯著差異(P>0.05)(表3),剪切力值差異也不顯著(P>0.05)。一般來說當剪切力值<30N時,肉質大多鮮嫩多汁,可口美味。數據顯示,對照組和試驗組的雞肉都符合標準。
總體來看,添加0.1%的低殼聚糖和其他催肥劑對雞肉的品質沒有根本的區別,其雞胸肉的pH(24h)值、剪切力和肉色沒有顯著差異。
表3 對照組和試驗組雞肉在pH(24)、肉色、剪切力的對比
pH(24 h) | 亮度(L*) | 紅度(a*) | 黃度(b*) | 剪切力(N) | |
對照組 實驗組 P值 |
6.2 6.1 0.16 |
54.7 54.6 0.47 |
1.6 1.5 0.79 |
5.3 5.4 0.11 |
13.9 14.0 0.19 |
3 結論
以上的試驗說明,在肉仔雞的飼料中添加0.05%~0.1%的低殼聚糖可顯著提高其生產性能,低殼聚糖可完全替代抗生素和其他類型的催肥劑而對雞肉的品質沒有任何不良影響。殼聚糖,尤其是低分子殼聚糖具有天然生物活性,作為飼料添加劑主要通過提高動物腸道、肝胰臟的蛋白酶、淀粉酶的活性,從而增強機體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和脂肪轉化。眾多的試驗表明,低分子殼聚糖對動物體內脂肪的代謝有顯著的調節作用,能提高機體的代謝能力和促進營養物質的轉化,且對動物機體無毒副作用,具有優秀的生理相容性;能明顯增強雞、豬等畜禽的生產性能,提高經濟效益。
另外王秀武等研究發現,0.1%殼寡糖可提高肉仔雞胸腺和法氏囊相對重量近90%,可顯著提高血清新城疫抗體效價,從而增強肉仔雞免疫能力。柯葉艷(2001)發現在肉用鵪鶉日糧中添加3%殼聚糖可使法氏囊重量增加18.4%(P<0.01),T淋巴細胞轉化率提高42.15%(P<0.05)。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殼聚糖可增強家禽免疫機能,但不同濃度的殼聚糖對不同免疫指標的影響作用有所不同,因此仍需進一步探索將免疫效果和生產性能最大化的最適合的低殼聚糖的添加劑量。
飼料廣角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