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牧草產業已經步入快速發展的新時期,初步形成了集種子繁育、牧草種植、產品加工、儲運、銷售等各環節連接的產業鏈條,但是牧草的良種繁育和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生產水平等仍有待提高。為此,農業部于2009年組建了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該體系以建立優質牧草高效生產技術體系,促進產業升級,為生態治理和草地畜牧業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為宗旨。
牧草產業體系建設初見成效
近日,農業部畜牧業司副司長楊振海在出席牧草生產技術交流研討會時說,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自2009年成立以來,積極配合畜牧業司推動國家草原保護建設科技示范區的建設和運行,將科研項目示范區與工程區、財政項目緊密結合,推動了示范區的科技進步。體系確定了優質牧草產品標準化生產關鍵技術、草地穩產與持續利用關鍵技術等研究任務和目標,建立了22個牧草產業經濟數據庫,并將在全國設置139個牧草生產示范基地,目前示范面積已達13萬畝,對我國草原保護建設和牧草產業發展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全國節糧型畜牧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指出,圍繞“一帶兩區”發展布局,大力發展人工種草,這里的“一帶兩區”(苜蓿產業帶、羊草生產區、南方飼草生產區)最早是由牧草產業技術體系提出的。2010年,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與中國畜牧業協會草業分會、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等提出建立500萬畝苜蓿產業基地,支持奶業發展的提議,得到國務院領導的批示并且得以落實。今年,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已經啟動,國務院將連續四年每年投入5.25億元,建設50萬畝標準化高產苜蓿生產基地,以提升我國奶業發展的水平。在我國現有的11個產業技術體系當中,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作為我國農業科研的新型組織方式,在科技協同攻關和體系文化建設方面都取得了優良成績。
產學研結合提升牧草生產技術水平
從去年開始,為加強與企業在技術服務、人才培訓、試驗示范等方面的合作,全面推動和提升我國牧草生產技術水平,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正式啟動“牧草產學研聯合行動計劃”。
北京正道生態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邵進翚介紹說,他們公司是專業為客戶提供進口紫花苜蓿種子的種業公司,從2009年起,公司經營的苜蓿品種都在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下屬的試驗田里開展適應性和栽培措施的試驗,通過這種試驗,他們對不同苜蓿品種的不同適應區域掌握得更加準確。同時,他們還得到了體系崗位科學家對苜蓿栽培、田間管理、加工、儲存的專業培訓,他們將培訓所得到的知識傳授給客戶,客戶又將他們在大田種植中出現的問題反饋回來。通過這樣的良性循環,該公司和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一起把工作做到了田間地頭。
今年3月,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委派專家楊青川、玉柱、孫洪仁和李志強,對該公司技術骨干進行了苜蓿育種與種子生產、苜蓿栽培與管理、苜蓿收獲與加工儲存等技術培訓。培訓內容不僅較為系統,而且針對性很強,加之精彩的現場答疑,得到了大家一致的好評。
加快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運用
轟鳴的小型自走式苜蓿收割壓扁機在苜蓿田里往返穿梭,在它身后,成片的紫花苜蓿應聲倒下。不過幾分鐘,原本茂盛的苜蓿試驗田里只留下長3厘米~4厘米的草茬。
5月29日,全國苜蓿小型機械收獲加工現場會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彭陽縣新集鄉馬洼萬畝紫花苜蓿種植示范點舉行。農業部農機試驗鑒定總站副站長楊林、自治區農牧廳巡視員馬明等現場觀看了苜蓿收割壓扁機進行收割、壓扁作業。
據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鹽池綜合試驗站站長張蓉介紹,彭陽縣從2000年開始種植紫花苜蓿,目前,該縣種植紫花苜蓿的總面積達104.6萬畝,占全國紫花苜蓿種植面積的4%。但是,由于該縣地處山區,交通不便,加之苜蓿全都種植在山坡地里,大型收割機對此束手無策。2011年2月份,鹽池綜合試驗站成立不久,體系首席科學家張英俊和體系機械設備研究室主任王德成,將研發適用于該地區苜蓿收割的小型機械列為體系當年的首要任務。6月份,樣機的設計方案出臺,9月底,第一代樣機在石家莊鑫農機械有限公司廠房下線,10月份,在河北黃驊進行性能測試,今年又結合彭陽山區地形坑洼不平的特點,對機型做了改進。現場演示的是第二代機型,它的轉彎半徑、機動性、安全性等都勝過第一代樣機。
目前,彭陽縣苜蓿種植戶使用的收割機械主要為背負式割草機,由于收割后不能及時壓扁,導致苜蓿中粗蛋白損失的百分比為5.68%,而現場演示的自走式苜蓿刈割壓扁機,由于其收割、壓扁一次完成,粗蛋白的損失率僅為2.4%。蛋白質含量的高低是決定苜蓿銷售價位的砝碼,按照現在的行情,在國內,蛋白質含量為18%的苜蓿草捆每噸售價為1800元,每降低一個百分點就損失100元,彭陽縣的山地苜蓿由于傳統收割方式的影響,蛋白質的含量只能達到12%,市場售價約在每噸1200元。
王德成介紹,全國苜蓿小型機械收獲加工現場會是國內第一次針對苜蓿機械化生產舉辦的現場會,現場演示的是我國第一臺自主研發的自走式苜蓿刈割壓扁機。體系從創立到現在,始終倡導產學研結合,希望企業能把先進的實用技術真正運用到生產中去。
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成立三年來,發揚“聯合、友誼、創新”的體系精神,致力于推動國家牧草生產政策的出臺,為提高牧草產業的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生產水平,加快推進我國牧草產業的科技進步做出了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