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葉飼料和苜蓿草是世界上栽植最早、分布面積最大的一種豆科牧草,被稱為“最優質的飼料”,在我國除黑龍江外各省均有大面積栽植。但傳統的普通刺槐葉片小、質薄,飼料產量低,根莖萌蘗力差,托葉刺大而堅硬,收割利用不便等制約因素,使刺槐漸漸地退出了飼料的舞臺。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日本、韓國開發高檔牛、羊肉,大量購買中國野生刺槐葉,激發了國內種植刺槐的熱潮。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末,吉林省集安市北方園藝研究所將民間從韓國引進的大葉刺槐與無刺槐嫁接雜交繁育,培育出刺槐新品種—大葉速生槐,葉片闊大,飼料產量高,抗逆性強,萌蘗力強,托葉刺小便于利用,管理費用低,營養價值高等特點,加快了飼料基地建設速度。大葉速生槐為20世紀90年代后我國引進、培育的幾十個飼料新品種中的“飼料新秀”。
1 大葉速生槐的特征
1.1 植物學性狀
大葉速生槐根系發達,主、側根粗壯,兩年生主、側根能垂直入土和水平延伸3~4m,可有效利用土壤深層的養分和水分。幼根表面白色,老根為棕褐色,刈割或平茬后可成墩成簇生長。莖葉細嫩多汁,葉片闊大,葉質肥厚,葉片長寬和單葉重分別為普通刺槐的3~5倍。雄性不育,只開花不結種子,用種根繁殖。
1.2 生物學特性
適生地域廣、抗逆性強、耐土壤貧瘠、耐雜草,管理費用低、繁殖系數高等特點。但種根不耐澇,雨季栽植或積水及土壤濕度過大的地塊,栽植后容易爛根。因此南方栽植季節必須避開雨季。
1.3 對環境的要求
溫度:早春10℃左右時開始發芽生長,20~30℃時生長最快,每天可達2~3cm。光照:大葉速生槐即喜光也耐蔭,營養生長期需光照充足,但也很耐蔭,在果園或叢林下間植,也能生長良好。水分:大葉速生槐在土壤持水量70%~80%時生長最快,但在內蒙、新疆干旱、半干旱地區,土壤持水量30%時也能生長較好,但生長量和生物產量下降。
2 開發價值
2.1 營養價值
大葉速生槐是集優質、速生、高產于一體的青綠飼料,其飼用部分是葉片和鮮嫩的莖枝,青飼、青貯、打漿、曬干制成草粉或顆粒飼料俱佳。據多個生產及科研部門化驗分析,其干品粗蛋白質含量為21%~25%,粗纖維11%~15%。富含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和多種氨基酸,屬高能飼料。適口性好,消化率高:莖葉鮮嫩、質地細軟,牛、羊、鹿、鵝、兔、豬、駝鳥等各類畜禽均喜食,畜禽食后不脹肚、不拉稀,并可顯著地促進畜體健康和生長發育,對畜禽無任何毒副作用。
2.2 經濟價值
大葉速生槐投入小,產出大,經濟效益好。按每畝密植2 000~3 000株計算,每畝每年可產鮮飼料1萬~2萬kg,養殖牛、羊、鵝等畜禽畝收入3 000~5 000元,出售飼料收入在2 000~4 000元,出口飼料收入在5000~7000元。建設苗木繁育基地,每畝可產苗4 000~5 000株,種根100kg,每畝苗木收入1萬~2萬元。
2.3 生態價值
大葉速生槐有很高的生態價值,“畝栽速生槐100棵,3年便是一面坡”。由于其根萌蘗力和再生能力強,根瘤固氮,培肥地力,改善土壤性狀的特性,實施西北荒漠化造林治沙,西南和東南石漠化生態治理,可以迅速改變荒漠化和石漠化地區惡化的生態環境。“治理石漠,綠化荒漠,改善生態,造福萬代”。
2.4 造林價值
大葉速生槐為落葉喬木,生長快,出材量高,8年生生長高度可達14m,胸徑20cm。
3 高效栽培
建設大葉速生槐飼料基地一般采用兩種辦法:一是種根直接栽植一步成園;二是栽植苗木建園。用苗木栽植建園成活率高、生長快,特別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必須用苗木建設飼料基地。
4 快速育苗
4.1 苗木繁殖
大葉速生槐不結種子,用種根埋根繁殖苗木和擴繁種根。為使大葉速生槐發芽快、出苗早,圃地成苗率高,育苗地應適量灌溉,使土壤經常保持較濕潤的狀態。出苗后應做好澆水、除草、松土等田間管理。黏重而排水不良的土壤及病蟲害嚴重的地方不宜做育苗地。
4.2 斷根快速繁苗
大葉速生槐斷根快速繁苗技術,即在大葉速生槐基地起苗、根時,將主、側根末端保留15~20cm根梢,第二年這些遺留根梢便會長出新的植株。每畝栽植1 000株苗木基地,起苗后第二年可萌生出3 000~4 000株苗木。同一基地勿需投資可連續產苗10年以上。采用該起苗斷根技術繁育苗木,可大幅度降低基地建設投資,提高效益。
4.3 高密快速繁苗
大葉速生槐高密快速繁苗,即加大每畝育苗基地種根栽植數量。常規育苗每畝栽植種根約20kg,高密繁苗每畝栽植種根30或40kg。株行距30×60cm,每墩栽2株,畝產苗7 000株左右,較常規育苗產苗量可提高一倍。該技術成本低,方法簡單,繁苗速度快,可大幅度減少育苗基地面積和管理費用,提高單位面積產苗量。
5 收割利用
5.1 適時采收
大葉速生槐飼用部分是莖枝和葉。一般當植株長到1m左右時底部葉片由黃綠色變深綠色時產量最高,營養豐富,為收獲適期。收獲過早,產量低,養份含量少,而且根部積累的營養物質少,影響其再生能力;收獲過晚,莖葉變黃,莖桿變老,產量和品質均下降,也影響下一茬的產量,并減少刈割次數。割青還應按飼喂對象而定:豬、牛、羊宜割老;雞、鴨、鵝、兔、鴕鳥等則宜割嫩。刈割留茬高度對產量影響較大,一般留茬5~6cm。留茬過高,損失浪費嚴重。最后1次刈割宜在停止生長前30d完成,以便有足夠的再生期。
5.2 科學利用
刈割的鮮草,經切碎可直接飼喂或拌入其他干料飼喂,如有條件,可打漿或打成草泥,拌入配合飼料飼喂。喂豬時應根據豬的大小,全價配合與青飼料之比為豬1:5~7,按此比例喂豬,每頭豬出欄時可節省精料180~200kg。牛、羊可占日糧70%以上。喂雞、鴨、鵝,要特別注意充分切碎。對草食性魚類,其飼喂方式與畜禽相似,草魚、鳊魚適口性好,可切碎投喂,也可青貯或制成草粉,摻入配合飼料中飼喂。青貯時單貯或混貯均可。夏、秋刈割的容易曬干,粉碎后可制作干草粉作為畜禽的蛋白質、高礦物質和多維素營養的優質飼料。
6 引種及儲放
6.1 優質種源
對基地建設及苗木繁育影響較大的因素主要有:種根、苗木品種不純;4年生以上槐樹種根發芽發根差,出苗率大幅度降低;苗木沒落葉未到休眠期,干、葉養分尚未回流,成熟度不夠的種根;夏、秋季施用氮肥過多徒長的苗木,種根含水量高發芽率低;冬季假植有凍害的種根;苗木和種根起苗時損傷過大的;種根宜現剪即栽,剪段時間較長,兩端傷流較大的;種根發生腐爛霉變的。引種應由北向南,由氣溫低向氣溫高的地區引進成活率高,生長旺盛。由南向北引種,出苗率低。
6.2 種根儲放
種根出土栽植前必須攤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12h,促使水分自然散失15%~20%,以提高成活率。大葉速生槐種根運輸到達基地后,應及時栽植,不能及時栽植的應打開種袋,將種根攤放在通風良好潮濕的窖內或儲藏室內,蓋上麻袋或草簾,噴適量的水保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