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病的診斷方式很多,眼觀、耳聽、觸摸、體溫及呼吸等的檢測等是最常見的方法;解剖是進一步的診斷,從死豬器官病變診斷豬病;病原培養及抗體監測使診斷更準確;藥敏試驗則是對疾病用藥的依據;但以上方法不論是單獨使用還是聯合使用,都存在一些不足,在生產上并不能達到完美;今天提出的藥物診斷可以作為上面診斷方式的一個補充。
藥物診斷主要解決下面問題:
1、混合感染時的確診:
如果豬群發病后出現混合感染,則從外表上難以判定病的種類,解剖時也因癥狀多無法確診,這時根據表觀和解剖癥狀,
針對性地采用幾個不同的藥物組合,然后根據最理想的方案,可以判定最主要的疾病種類,并針對性地采用治療方案,效果會更好。
2、為進一步確診提供緩沖的時間:
疾病診斷最可靠的辦法是采血化驗和病料培養,選擇敏感藥物則需要做藥敏試驗,但這不是豬場能辦到的,即使附近有相關機構也需要一定的時間,而豬病的發展則不能等待;發病后及時使用藥物可以使病情得以緩解,同時也為進一步確診提供臨床依據。
3、排除細菌抗藥性的影響:
如果出現癥狀明顯,但藥物效果不理想時,還要考慮是否細菌產生了抗藥性,則要考慮針對該菌的其它抗生素品種,再結合藥敏試驗,最后選出最理想的藥物組合。
藥物診斷注意事項:
1、料中加藥時必須注意豬的采食量,因為豬在高燒時會拒食或少食,藥物效果很差,對病豬使用藥物最好是注射;
2、藥物診斷必須有一定的數量,個別的豬不能代表全群,以免誤診;
3、藥物診斷時不用治標的藥物,如退燒藥和抗應激藥等,以免誤導思路。(資料來源:搜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