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突然死亡的病例很多,病因也不相同。發生時豬的體重大小、病程早晚也不盡相同。引起豬突然死亡的主要病因有仔豬白肌病、哺乳仔豬的口蹄疫、急性黃曲霉中毒、仔豬水腫病、豬痢疾發病初期、急性仔豬黃痢、急性豬丹毒、腸出血綜合癥和應激綜合癥等。
主要發生在仔豬的突然死亡疾病
第一、豬痢疾
仔豬49~84日齡,四季發生,先急性爆發,后為慢性,不易清除。流行初期,未顯癥狀突然死亡。多數不同程度腹瀉,先拉軟便,漸為黃色稀糞,內混粘液或血。主要是結、盲腸粘膜腫脹、充血和出血,腸腔充滿粘液,有麩皮樣偽膜。顯微鏡檢查腸粘膜涂片有大量密螺旋體。痢菌凈口服和注射非常有效。
第二、急性仔豬黃痢
以1~3日齡最為多見,最急性的仔豬于生后數小時看不到癥狀突然死亡。發病仔豬排黃色稀糞,內含凝乳小片,順肛門流下,其周圍多不留糞跡,易被忽視。腹瀉重時,小母豬陰戶尖端和后肢被糞液沾污、病豬減吃或不吃奶、精神差、肛門松弛、排糞失禁、脫水消瘦、最后倒地昏迷死亡。
第三、白肌病(肌營養不良)
白肌病多發生于20日齡左右的仔豬,患病仔豬身體健壯而突然發病。體溫正常、食欲減退、精神不振、呼吸迫促,喜臥、常突然死亡、發生白肌病的原因是硒缺乏。
第四、吃奶仔豬的口蹄疫
通常呈急性胃腸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
第五、仔豬水腫病
多發于斷奶前后,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多見于營養好和體壯的仔豬,突然發病死亡。有些先輕度腹瀉后便秘,有些眼瞼等水腫,或作共濟失調等神經癥狀。
其他主要的中大豬突然死亡疾病
第六黃曲霉中毒
豬吃發霉飼料后5~15天出現癥狀,急性病例可在運動中死亡或發病后兩天內死亡;病豬表現精神萎頓,食欲降低或不吃食,后軀軟弱、走路搖晃、黏膜黃染、體溫正常、糞便干燥、發病后幾天內死亡,或沒有出現癥狀而突然死亡。
第七、急性型豬丹毒
呈敗血癥癥狀。流行初期,個別健壯豬未表現任何癥狀突然死亡,多數病豬則表現減食、或有嘔吐、寒戰、體溫突然升高達42℃以上、常躺臥不愿走動、大便干。有的后期腹瀉;皮膚上出現形狀和大小不一的紅斑指壓時退色,若小豬得丹毒病時,常有抽搐神經癥狀。
第八、腸出血綜合癥
指豬腸道大量出血所致的突然死亡綜合征。可發生于斷奶后所有年齡的豬,但以青年后備母豬,6~9月齡的公豬和斷奶后4~8周齡的豬發病率較高。呈暴發性發病,散發,病程一般很短。
應激因素是本病的誘因,尤以個別散發的6~9月齡的公豬及肥豬突然應激死亡,臨床上主要表現突然死亡,死豬和同群中病豬則多呈現皮膚蒼白,排泄松軟的帶有血液的糞便或帶有纖維蛋白管型糞便,其它方面正常。生長期間多發育不良,周期性排出帶血糞便。慢性病例,由于繼發細菌感染,可發展為壞死性腸炎。
防治方法:對伴有增生性腸病和粘膜彎桿菌的感染,飼料中加泰樂菌素200毫克/公斤或配合使用青霉素100毫克/公斤,加以控制。對急性病例試用抗組織胺藥、皮質類固醇、維生素配合聯用,曾獲得成功。
第九、猝死性應激綜合征
主要是受到強烈應激原的刺激時,并無任何臨床病征而突然死亡。如配種時公豬過度興奮而猝死;追趕時豬過于驚恐,或運輸時過度擁擠等,都可能由于神經過于緊張,"交感-腎上腺"系統受到劇烈刺激時活動過強,引起休克或循環虛脫,造成猝然死亡。
防治方法:應根據應激原及應激綜合征的性質選用具體的防治措施:
1、清除應激原,改進飼養管理如豬舍要通風良好,防止濕熱擁擠、忽冷忽熱、噪音和騷擾。出欄前12~24小時內不飼喂或減飼,飲用口服補液鹽水;注意車船運輸或陸路驅逐,避免過分刺激;或在出欄運輸前,對就激敏感的豬,應用抗應激素、抗應激添加劑或用氯丙嗪等鎮靜劑以防止發生應激現象。對熱應激中暑病豬,用涼水澆頭,冷水灌腸。
2、注意選育繁殖工作,對膽小神經質,難于管理、容易驚恐、皮膚易起紅斑、體溫升高、外觀豐滿的豬,多為應激敏感型,最好不要選作種用。
第十、豬肺疫最急性型
多見于流行初期,常突然死亡。咽喉紅、腫、熱、痛,急性炎癥,嚴重者局部腫脹可擴展到耳根及頸部。呼吸極度困難,口鼻流血樣泡沫,多經1-2天窒息而死。病程稍長者,表現高熱達41-42℃,結膜充血、發紺。耳根、頸部、腹側及下腹部皮膚發生紅斑,指壓不全褪色。
十一、豬鏈球菌病最急性(敗血型)
發病急、病程短,常無任何癥狀突然死亡。或突然減食或飲食廢絕,體溫升高達41-43℃,全身發紅,突然倒地,呼吸迫促,多在24小時內陣發痙攣死亡。(資料來源:日照市畜牧開發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