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國家廣泛采用仔豬接種PCV2的和豬肺炎支原體疫苗。然而,由于在疫苗接種后一段時期生產處于良好且穩定狀態。養殖戶常常認為傳染性病原已經從豬場清除,于是停止接種。本文報道從同一供應商購買仔豬的三個豬場在終止已建立好的疫苗程序產生的負面后果。
材料與方法
母豬場共有970頭母豬并且每周產生斷奶仔豬500頭,這些仔豬售至3個斷奶-肥育豬場,以7周為一個循環周期,在一個周期內豬場1購買2×500頭仔豬,豬場2購買4×500頭仔豬,豬場3購買1×500頭仔豬。在育肥場3周齡的仔豬接種PCV2和豬肺炎支原體疫苗,兩種疫苗在同一個注射器內混合后再注射。豬場1和豬場2采用每舍全進全出方式病定期提供效力報告,豬場3未提供效力報告。豬場1和豬場2中無PCV2及豬肺炎支原體的臨床癥狀且血樣中PCV2的檢出率很低或者檢測不到,因此在接種1年半后停止接種。一個循環期內(7×500頭)的豬只不接種。臨床觀察3個育肥豬場未接種豬,在育肥后期采集豬場1及豬場2血樣。由于效力報告是唯一確定免疫豬及非免豬數據的證據,因此收集豬場1的效力報告。從vetstat數據庫收集抗生素處方相關數據,病使用Vetstat公示江g/ml處方劑換算為每100頭豬日使用劑量(ADD/100頭豬/天)。
結果
3個育肥豬場非免豬臨床癥狀相同,非免豬顯著與之前接種批次的組不同。進入育肥階段后不久,豬的生長出現不平衡性,幾周后豬開始咳嗽。在育肥期間,出現消瘦豬,當豬只進入正常屠宰階段時,許多豬礽達不到屠宰標準(豬場1有13%的豬)。通過PCR方法可在非免豬的血液樣本中檢測到大量的PCV2病毒。豬場1的效力報告表明在育肥早期就已經出現生長下降的現象。(>30g/天并且逐漸增加至50g/天)。在育肥后期,飼料轉化率明顯增加。對接種前后的豬育肥期間前后比較發現,每月抗生素使用量增加了1.3ADD/100豬/天,2個月增加了46%。
結論與討論
3個育肥行通過仔豬的接種很好地控制了PCV2及豬肺炎支原體,不表現出臨床癥狀。停止使用疫苗導致生產性能的嚴重過降低,3個豬場明顯表現出兩種傳染病的臨床癥狀、研究證實盡管觀察不到臨床癥狀并且有時低于常規檢測方法的檢測極限,但PCV2及豬肺炎支原體在接種后的豬群中仍然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停止疫苗的使用,造成隱形傳染病暴發,不僅因病豬引起費用,而且更多的是飼料費用的增加。養豬戶會為此付出更大的代價。(資料來源:愛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