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統計數據的作用
生產統計數據分析、生產計劃、崗位操作手冊、周技術培訓例會、現場技術指導和工資計件考核是豬場生產六大管理模塊,其中統計數據是生產計劃和統籌生產管理的基礎,是預測生產結果和監督生產的重要手段,是成本核算和工資計件的依據。
通過對統計數據深層次的分析能及早準確地發現生產管理中存在的系統問題,洞察問題的趨勢性和嚴重程度,從而找到提高生產成績和經濟效益的方法。從某種意義講,豬場的業績、效益和利潤取決于生產統計體系的建設以及對數據的準確分析,生產統計和數據分析是豬場生產經營管理的方向盤。
生產統計數據分類
(1)生產數量統計:返情流產空懷數、配種數(斷奶、返情、流產、空懷)、分娩窩數、產仔數(健仔、弱仔、畸形、死胎、木乃伊)、斷奶數、轉群數、死亡數、淘汰數、購入數、銷售數、各品種階段豬只(包括基礎母豬、后備母豬、妊娠母豬、臨產母豬、哺乳母豬、空懷母豬、成年公豬、后備公豬、哺乳仔豬、保育豬、育成豬等)存欄數、待售豬只數。
(2)業績指標統計:斷奶周配率、配種分娩率、失配率、返情率和流產率等,胎產總仔、健仔、弱仔、畸形、死胎、木乃伊胎和無效仔率等,窩平均斷奶仔豬數、窩平均轉保育正品仔豬數,凈產量,成活率、死亡率、淘汰率,上市率、正品率等。
(3)消耗指標統計:飼料、藥物、低值易耗品、人工(計件工資)、水電等群棟批消耗量,各階段、全程、全群等料重比,各階段頭藥費,仔豬落地物料人工消耗成本、各階段消耗增重頭成本和斤成本等。
計概念含義及邏輯關系
主要統計概念
(1)生產母豬:即基礎母豬,指進入生產狀態的母豬(含已配好種的后備母豬)。
(2)正常配種:指母豬斷奶7天內(含7天)配種及后備母豬體重在130千克以內第3、4次發情配種。(3)異常配種:指母豬斷奶超過7天和母豬返情、流產、空懷,以及后備母豬超體重或第5次以上發情配種。
(4)斷奶母豬:是指斷奶7天內(含7天)正常發情配種的母豬。
(5)空懷母豬:包括斷奶超過7天發情母豬、配種后60天內返情和60天后空懷的母豬以及妊娠過程中流產的母豬。
(6)空斷母豬:是空懷和斷奶母豬的統稱。
(7)初生健仔:初生體重大于等于0.8千克、無畸形、能站立行走、神態健康、能吃奶的仔豬。
(8)斷奶合格仔:21日齡斷奶體重大于等于5千克,28日齡斷奶體重大于等于7千克,無殘缺的健康仔豬。
(9)保育正品豬苗:63日齡轉群個體重15千克以上,70日齡轉群個體重20千克以上,無殘缺的健康保育豬苗。
主要指標概念
(1)凈產量=本期產健仔數-本期哺乳至生長肥育豬群死亡數(場外購入、調入豬及死亡數不計算在內)。
(2)總產仔數=健仔+弱仔+畸形+死胎+木乃伊。
(3)配種分娩率=本期分娩母豬數/17周前配種母豬數×100%。
(4)失配率=當期配種后17周內返情、流產、空懷的母豬數/當期配種母豬數×100%。
(5)斷奶周配率=本期斷奶后7天內(含7天)配種母豬數/上周對應當期斷奶母豬數×100%。
(6)哺乳仔豬成活率=(期初存欄+本期新初生合格仔-本期死亡)/(期初存欄+本期新初生合格仔)100%。
(7)保育豬成活率=(期初存欄+本期新轉入仔豬-本期死亡)/(期初存欄+本期新轉入仔豬)×100。
(8)生長培育成活率=(期初存欄+本期轉入-本期死亡)/(期初存欄+本期轉入)×100%。
(9)批次成活率=該批次上市總量/該批次轉入總數×100%。
(10)綜合成活率=(本期上市總數+期末存欄)/(本期上市總數+期末存欄+本期死亡數)×100%。
(11)生產母豬死亡率=本期母豬死亡數/(上期末存欄+本期末存欄)/2×100%。
(12)階段料重比=該飼養階段飼料消耗總量/該飼養階段總增重。
(13)全程料重比=哺乳至肥育豬飼料消耗總量/哺乳至肥育豬總增重。
統計基礎工作及原始記錄工作
做好統計基礎工作
(1)統一豬舍編號規則。
“G”代表公豬站,“H”代表配懷車間,“F”代表分娩車間,“B”代表保育車間,“S”代表生長育成車間。在每棟豬舍大門左上方用紅色油漆涂刷數字編號如“1”“2”“3”……,1米見方。確保會計統計“賬欄物”四相符。
(2)統一區分產品階段對應名稱。
初生活仔分健仔和弱仔,斷奶豬仔分合格仔和不合格仔,保育豬苗分正品苗和殘次苗,育成肉豬分正品豬和殘次豬,種豬分特優、特級、優級種豬,以方便財務統計與生產、銷售、考核等多部門交流,避免出現誤解。
(3)統一固定統計概念排序。
如:①D(杜洛克)、L(長白)、Y(大約克);②健仔、弱仔、畸形、死胎、木乃伊;③空斷=斷奶+空懷母豬[包括超期發情(斷奶后超過7天以上發情)+返情+流產+空懷等];
(4)統一統計上報時間。
如:①日報當天晚上10:00前錄入,第2天早上9:00上報。②周報:指周日至周六,周六晚上及周日錄入匯總,周一上午9:00上報。④季報:次季第1個月1~4號錄入匯總,5號上午12:00前上報。⑤年報:次年1月1~5號錄入匯總,6號上午12:00前上報。以便提高統計分析速度,及早發現和解決問題。
(5)嚴格計量制度,按照生產管理和統計、成本管理的要求。不斷完善計量和檢測設施,如豬只的出生、轉群、銷售、淘汰、死亡等的稱重,存欄豬只并欄頭數重量清點和稱重,妊娠檢查和妊娠天數記錄等。
做好原始記錄工作
原始記錄表格設計:依據生產管理、考核計件、成本核算及育種分析需要原始數據來源,以及統計目的設計原始記錄表格。根據豬場生產目的,如原種場、祖代場、父母代場、測定場、培育場和肥育場等及豬場發展不同階段重點提升指標來細化,增減表格及內容項。為簡化報表便于存檔,每棟豬舍盡量做到日報和周報二合一。
原始報表填報要求:
(1)所有車間原始報表必須用紙質填寫,作為統計工作最基本的原始憑證。
(2)豬場車間原始報表由車間組長填寫,各棟舍原始報表由飼養員填寫。
(3)填寫報表要求做到統計及時、數據準確、內容完整、格式規范、文字清晰,不得弄虛作假。
(4)所有原始報表必須當天填寫當天匯總,做到日事日清,周事周畢,日清周結。
(5)休假者休假前必須與替班人員交代清楚報表的填報工作。
(6)人事變動時必須做好報表資料的交接工作,不得帶走或銷毀。
(7)豬場所有原始報表填寫完后,交到上一級主管,經查對、核實后及時交給豬場場部財務統計;會計復核后,如有發現不實或有投訴,交由統計部門到生產線核實后再審核、復核簽字,才能作為統計的原始憑證。
統計報表及報表體系建設
(1)各類數據報表的上報根據需求及用途等分為即時上報、日報、周報、月報、季報、年報等不同類型。即時上報主要是疫情、急淘、異常淘售、異常淘埋、超正常死亡等。
(2)日報表和周報表:以繁殖場為例包括匯總表、配種明細表、配懷車間生產情況表、種豬死淘明細表、產仔明細表、分娩車間生產情況表、保育車間生產情況表、育成車間生產情況表、車間轉群上市明細表、豬場銷售明細表等。周報表在日報表基礎上通過Excel表2級或3級顯示的方式匯總獲得,2級顯示每周“周日至周六”生產數據情況,3級顯示每天每車間各棟舍的具體生產數據情況。
統計數據分析及運用
通過對生產結果數量和業績、性能、消耗指標的統計開展生產趨勢分析,與計劃生產量對比計算達成率,與計劃指標進行偏差分析,進行環比、同比、內部橫比,與行業標桿企業對比找差距。
(1)豬場年度、季度、月度生產計劃量達成率分析:生產計劃量主要包括生產公豬、基礎母豬存欄數,備公豬、母豬補充數,配種數,分娩窩數,產健仔數、哺乳仔豬死淘數、斷奶合格仔數,保育仔豬死淘數、保育正品苗豬上市量,育成階段死淘數、育成豬上市量,純種豬銷量、二元母豬銷量等。根據月報、季報、半年報、年報計算達成率,分析原因,制定糾偏措施。
(2)豬場計劃指標月度、年度分析:計劃指標包括生產指標、性能指標和消耗指標,總仔、窩均健仔、無效仔率,窩均斷奶仔豬、窩均轉保正品,哺乳仔豬死淘率,保育死淘率,育成死淘率,上市率,正品率,日增重,100千克上市日齡,料重比,頭藥費,頭成本,斤成本。年度分析指標在月度分析指標的基礎上增加胎齡結構、生產母豬更新率、生產公豬更新率、繁殖周期、年分娩胎次、年均窩產總仔數、每頭母豬年提供斷奶仔豬數(PSY)。根據月報、季報、半年、年報進行偏差分析,分析原因,制定改進措施。半年報和年報為下年度生產計劃制定提供依據。
(3)周快報是豬場每周例會的主要通報和重點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內容,重點關注:①配種情況,包括斷奶、返情、流產、空懷配種頭數和正常配種率、異常配種率分析,斷奶周配率分析,配種分娩率分析;②分娩情況分析;③斷奶情況分析;④孕損情況分析,包括檢定返情、流產、空懷及妊娠母豬死淘、孕損率等;⑤存欄、轉入、轉出、死淘、待售、上市售情況分析。及時發現問題,拿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4)每日瀏覽日報及關注公豬精液監測、返情檢定等個體記錄信息,出現異常及時拿出解決方案,不留后患。
統計相關責任人職責要求
(1)各生產線車間員工均有義務向組長提供完整、真實、準確的報表所需數據。
(2)各組組長為各車間原始報表填寫直接責任人,按照要求每天或每周下班前檢查核對數據無誤后填寫報表一式兩份,經審核、復核簽字后,自留1份,當天下班后上交財務統計員1份。組長對所填報表質量和及時性負責,嚴禁虛報、瞞報、偽造、篡改、拒報或者屢次遲報等。
(3)場長為各類報表的統計總負責人,副場長或場長助理為各類報表統計的具體執行人,負責對各類報表的填報進行指導、監督、分析、管理,發現問題及時正。
(4)財務統計員為生產統計操作責任人,負責原始報表裝訂成冊、數據錄入、拷貝存盤和日報,每天和周一早上9:00之前必須完成各類周報表的統計匯總上報工作,按財務生產部門要求完成日報、周報、月報、季報、年報統計上報工作,數據的上報方式以書面正式報表、電子表格、傳真形式上報。在數據錄入前認真檢查核實數據完整性、真實性和邏輯性,數據錄入時必須嚴謹,避免錯錄漏錄。
總結
規模化豬場的生產統計數據龐大而復雜,必須建立專門的數據管理體系,配備專職或專人兼職的統計人員,并保證統計人員的相對穩定性,才能確保統計數據的真實性及數據分析的正確性。統計工作要根據豬場實際不斷優化數據邏輯關系,不斷優化計算方法,不斷地完善統計制度,以充分發揮生產統計及數據分析對生產管理、計劃管理、成本核算和工資計件的基礎作用,為豬場及上層管理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生產性能、提高生產成績、降低消耗成本等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資料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