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豬生態養殖的常見模式
1、生態養豬的模式多種多樣,但豬-沼-農(大農業)連接循環是主要模式。以此為核心,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逐漸擴展,補充更多生態位,形成一個完整的半封閉、基本上是人工的生態循環系統。
2、沼氣發酵在生態養豬循環圈中起到核心和紐帶作用,因此對養豬產生的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最佳的方式是首先將這些廢棄物經過厭氧沼氣發酵。
一方面,養豬廢棄物中的有機碳分解后產生沼氣;另一方面,這些廢棄物中氮和磷元素溶入沼渣和沼液內,使肥效提高,而且惡臭味也消除了,豬糞中寄生蟲及有害的好氧菌經過厭氧發酵基本消滅,厭氧菌由于沼氣菌的大量繁殖也因而大量死亡,沼渣和沼液成了很好的肥料。
在生態養豬的循環圈內,沼肥作為農業、果、草的肥源或魚的餌料,促進這些產業的發展,種的草作為豬的部分飼料,沼氣可作為農村的生活能源。總之,在生態養豬的循環圈內,將能利用的物、能全部利用起來,盡最大可能減少廢棄物及污染物的排放。
二、生豬生態養殖模式的探索與創新
1、以沼氣為核心的生態養豬模式
大多數農戶還只是傳統的分散養殖,但在政府應大力發展引導“四位一體”生態養豬模式。“四位一體”生態養豬模式是指將沼氣池、耕地栽培蔬菜、養豬場、廁所4個因子進行合理配置后,形成了以沼氣為能源,以人畜糞尿為肥源,種植業(蔬菜)、養殖業(豬)相結合的四位一體能源高效利用型復合農業生態工程。“四位一體”生態養豬模式的主要功能特點是,將沼氣、養豬和種植合理連接,充分發揮相互之間的循環作用;可有效解決農村生活中的用能(照明、做飯等)問題;提升農畜產品的產量和質量。
2、豬糞當肥料食用菌長得好
豬吃的飼料是麥糠、米糠等,吸收率為60%-70%,未吸收的部分就成了豬糞排出。因此,豬糞本身還蘊藏著可供開發利用的物質與能量。以前豬糞都是用于生產有機肥。但是,人工成本逐年提高,再加上有機肥本身的價值也不高(一噸才賣數百元),豬糞可利用的價值越來越低,也就沒有人收購了,最后成了污染物。
用豬糞渣稻草種植蘑菇,成本非常低,豬糞一噸只要約200元,而且利用豬糞渣種植蘑菇可實現機械化生產,效率也提高了。
實驗表明,利用豬糞渣種植雙孢蘑菇,產量與用牛糞和稻草種植的相當,質量符合無公害食品(食用菌)標準。雙孢蘑菇1.5萬平方米,消納豬糞渣600噸,替代干牛糞300噸,節約牛糞成本40余萬元,出菇后的菇菌渣還可作為堆肥原料再利用。
以豬糞渣為肥料種出的蘑菇更加緊實,看起來更漂亮。豬糞經過固液分離和發酵,所有有害物質都被分離出去,只剩下蘑菇成長所需要的養分,用豬糞渣種出的蘑菇完全能達到綠色食品標準。一個萬頭豬場,聞不到絲毫臭味。
3、個體庭院式創新型生態飼養
種植青飼料養豬。青飼料中的營養成分能被豬充分消化吸收,營養價值較高。所以對散養豬戶來說,種植青飼料養豬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飼養一頭100Kg的育肥豬,約需消耗300Kg精料,按現行飼料價計算,成本約為780元,飼喂青飼料代替部分精料后,可節約精飼料20~30Kg,降低飼料成本50~80元。另外,青飼料對豬起著很好的保健作用,青飼料的纖維可以起到填充胃腸道的作用;促進胃腸道的蠕動,對糞便的排泄起著清洗劑的作用。有些養豬戶為增加養殖收益而采用豬糞、豬尿種植青飼料,又用青飼料喂豬。這樣一來,形成了豬糞種青飼料—青飼料養豬的自然生態循環。
案例:張洪成的300畝果園中,根據飼養要求,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分兩個區塊建造豬舍800平方米,生產管理用房200平方米,配購農用運輸車1輛,飼料粉碎機1臺,消毒噴灑機1臺,常年存欄仔豬400頭左右,能繁母豬二十余頭。
張洪成把發酵后的豬糞作為果園肥料,不僅果樹長得好,園中茂盛的青草也可用來喂豬,使種養形成良性循環。在果園里,每畝地青草的產量為3500千克左右,豬每天啃食兩次青草,再將玉米稈、甘薯藤、花生藤粉碎后與玉米、大豆、麥麩等混合喂豬,全部飼料無任何添加劑。張洪成實行生態喂養時,按時給豬打疫苗,豬基本上不生病,即便生了病,他也會采用安全范圍內的中成藥進行治療。除了悉心喂養,張洪成平時還特別注意保持豬的愉悅心情,經常給豬放輕音樂,夏天每天要給豬沖兩次澡,以提高豬肉品質。
4、生豬養殖的糞便污水處理方式
①污水處理工藝變廢為寶。豬場污水處理工藝系統,實施雨污分流、干濕分開、污水處理、綜合利用。經過固液分離;去懸除雜;再經過過濾分解,最后經處理的污水變為肥水還田利用。
②豬糞變為袋裝綠色有機肥。對一些養豬大戶來說,將每天產出的大量豬糞進行處理后,加工成袋裝有機肥出售,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處理糞污方法,既處理了豬糞,又獲取了額外的收益,間接降低了養殖成本。
三、國內外大中型豬場糞污處理方法借鑒
1、小型豬場
如日本和中國的臺灣、香港地區的木屑養豬場法-每日排泄的豬尿不斷被鋪在舍內地面上由混有某些微生物的木屑層吸收、消化。每隔一段時間將其裝車外運作肥料,再換上新的木屑。有的將糞污經固液分離后,糞渣堆漚作肥料。污水經厭氧消化(即沼氣池)處理后,排至農田、魚塘。最近日本開始采用膜分離技術進行處理。
2、中型豬場
以法國和德國為代表的西歐各國的中型豬場都與種植業相配套。豬牛糞利用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沼氣裝置處理后,貯存在數個500~1000m3鋼制罐內,待需要時用糞車運至農田作肥料;產出的沼氣作本農場的電力和熱源,從而成一個生物質多層次利用的良性循環的生態農場。
3、大型豬場
美國的一些大型豬場建在半沙漠地區的山坡上。平時,豬糞水順坡而下,等7-8年后再將豬場移到它處。這樣既減少了糞污處理的大量費用,又改良了土壤、增加了肥力,也為今后種植農作物打下了基礎。發達國家的豬場對環保十分重視。(資料來源:愛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