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丹毒在沉寂多年后,由于長期疏于防疫和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頻發,豬丹毒這一古老的豬病呈現出地方性流行趨勢,其中以重慶、湖南、廣西、四川、江西、湖北等地最為嚴重,應該引起足夠重視。
案例
華東地區某1000頭母豬場由于對豬丹毒疾病的防控失敗而損失慘重。起初,只是肥豬欄出現幾頭豬丹毒的典型癥狀,為預防該病在整個豬場進行傳播,特購買豬丹毒疫苗進行全群普免,在免疫后第3天出現懷孕母豬流產,產房母豬出現死亡的狀況,整個過程持續1周的時間,最終流產30多窩,產房母豬死亡30多頭,經臨床、實驗室檢測發現該豬場存在藍耳病野毒和豬丹毒病的感染。
分析
臨床癥狀----急性型
急性型:突然發病,有時急性死亡。精神高度沉郁,不飲不食,體溫40-42℃,高燒稽留3-5d,部分豬可表現顫抖,當接近時表現憤怒,并走開伴有尖叫,走路表現僵硬,停下后快速躺下。結膜充血,眼睛清亮,糞便干硬附有粘液,隨著病程發展,會出現腹瀉,有時帶血液,小豬更明顯。哺乳和斷奶仔豬多為突然發病,出現神經癥狀,抽搐倒地而死,病程多為1d左右。
臨床癥狀----亞急性型
疹塊型:病程1-2w,病初體溫在41℃以上,精神不振,食欲不佳,口渴、便秘,有時出現嘔吐,發病后2-3d在身體許多部位皮膚,特別是頸部胸側,背部,腹側四肢等處出現方形、菱形或圓形疹塊,稍凸起于皮膚表面,大小不等,初期疹塊指壓褪色,后期變為紫黑色。
臨床癥狀----慢性型
通常由急性或亞急性型變為慢性型,但也隱性發病。病豬食欲無明顯變化,體溫正常,但豬只消瘦,發育不良,主要表現為慢性漿液性纖維性關節炎、慢性疣狀內膜炎和皮膚壞死,前二者往往同時在病豬上發生,皮膚壞死多為單獨發生。
推薦免疫程序
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