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為什么突然跌了?還能漲嗎?其實早有跡象
今年小麥可謂是險境重生,上半年的3場大跌把市場嚇得夠嗆,直到小麥開收,開秤價也開出了近兩年的低點。
正當小麥市場哀鴻遍野的時候,一場爛場雨的到來,扭轉了小麥的行情。
之后小麥迅速回漲,并且重新登上了3000元/噸的大關。
此后雖然小麥漲跌不斷,但一直都在1.5+的位置,可以說是穩得一批。
但是就在最近,隨著玉米的風險不斷加大,小麥也開始再現跌勢。就在最近的一次漲價中,僅僅上漲了兩天,就再次走跌,并且價格重心進一步小幅回落。
至此,小麥上漲失敗。
那么,小麥為什么突然漲不動了呢?
市場普遍認為是需求低迷,所以推不動小麥的漲勢。
但其實仔細分析小麥市場就會發現,小麥漲不動其實早有端倪。
第一,需求低迷并不是剛發生的,而是一直存在的,只不過之前被市場忽視了。
為什么市場會忽視呢?
一是因為小麥出現質量分化以后,市場看漲情緒上升,面粉企業及經銷商備庫積極,在情緒助推下,需求現實被掩蓋。
二市場對于后續小麥消費有較強預期,市場普遍認為下半年消費將回暖,尤其到年底面粉消費上升,將提升小麥需求。
直到11月底,面粉消費依然不暢,才使這個需求短板暴露無遺。
第二,小麥雖然屢次上漲,但漲幅有限。
自小麥收獲以來,經歷過多次上漲,但是每每漲到一定高度的時候,阻力十分明顯,數次上漲均沒能再突破1.6元/斤的高位,每每敗下陣來。
小麥為啥漲不動?
其實也早有跡象。
一是今年小麥出現質量分化,其中還出現了數以千萬噸計的芽麥,在玉米還沒上市前,芽麥引領著飼用市場的風頭,擠占了小麥的飼用空間。
二是今年進口小麥數量創新高。
自俄烏沖突后,國際小麥價格迅速回落,再加上俄羅斯為加大糧食出口,對小麥出口價格也是一降再降,進一步拉低了國際小麥的價格重心。
隨著進口小麥價格優勢凸顯,我國也加快了小麥進口的步伐。
截至今年10月份,我國的進口小麥就已經突破了千萬噸,達到了1083萬噸,同比增幅達到了37.7%。
雖然進口小麥流入食用的數量并不多,多是以品種調劑為主,但飼用級小麥數量卻增長不少,尤其在玉米收獲之前,青黃不接的時候,大量的進口小麥流入飼用也擠占了國產小麥的飼用需求。
第三,雖然質量分化,但市場并不缺麥。
今年的這個質量分化對小麥市場影響挺大,不僅看漲情緒上升,一度還助漲了炒作情緒。
但理性來看,今年小麥雖然質量下滑,產量下降,但是市場并不缺麥,當情緒回落以后,供強需弱的現狀顯露無疑。
所以小麥并不是突然漲不動了,而是供強需弱下的一種必然趨勢。
那么,小麥還能漲嗎?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一是隨著臨近年底,面粉消費有望回升,但是能回升多少,以及前期積壓的需求能否釋放,這是一個未知數。
二是今年貿易商收購小麥的成本大概在2800元/噸以上,再算上利息、租金等七七八八費用,成本并不低。所以當小麥價格低于3000元/噸時,利潤明顯縮小,出售意愿較低。
雖然有部分轉戰玉米,但是當前玉米市場也很亂,所以持糧觀望的群體開始增多,也就限制了小麥的跌幅。
三是地儲收購價格一直堅挺,對市場起到很強的支撐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地儲收購對小麥品質要求較高,這也反映出市場對于優質小麥的需求堅挺。
所以短期內雖然小麥看不到明顯利好,但長期來看,隨著優質糧源進一步緊俏,麥價依然可期。
一周熱點
- 2023-12-01新希望與蜀芯豬公司開啟戰略合作,共譜四川生豬種業新篇章
- 2023-12-01豬價未來四個月或先漲后跌
- 2023-11-30小麥和大豆,這兩項國家標準12月1日起實施!
- 2023-11-30【油脂獨家】元旦備貨將至 油脂行情能否如期看漲
- 2023-11-302023年10月份全國生豬產品數據
- 2023-11-29飼用需求逐步減弱 預計豆粕將震蕩下跌
- 2023-11-29豬價持續探底的原因在哪?
- 2023-11-28如何改善產蛋后期的蛋殼質量
- 2023-11-28業內:豬價春節前仍有小幅回升可能,2024年全年均價或高于2023年
- 2023-11-27全球小麥市場一周展望:美國小麥狀況改善,中國積極進口優質小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