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美國小麥收割進度快于市場預期,芝加哥小麥期貨周一跌超2%,連續五個交易日下跌,這是自去年11月以來最長的連跌紀錄。
今年5月,受東歐地區遭遇惡劣天氣影響,芝加哥小麥期貨當月累計大漲超12%,創下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最大的月度漲幅。俄羅斯和烏克蘭均是全球主要的糧食出口國,兩國合計占據了全球小麥出口的近三分之一,但在對小麥收成至關重要的5月,俄烏卻同時受到極端天氣的打擊,當地小麥面臨減產的風險。
隨著時間步入6月,小麥開始在美國南部平原堆積,交易商在等待全球買家轉向來自美國的小麥供應。美國農業部周一表示,該國冬小麥收割已完成了6%,這高于分析師預計的4%和五年平均水平3%。
Frontier Futures的經紀人Joe Nussmeier周二表示,美國小麥收割進度快于預期終于令市場有所降溫,但問題是收割后的小麥無處可去,需求情況并不樂觀。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小麥進口國,埃及在最新招標中從羅馬尼亞和其他歐洲供應商處購買了47萬噸小麥。
美國曾是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但如今已經跌至第四位。美國種植最廣泛的小麥品種是硬紅冬小麥,大約能占到三分之二。冬小麥通常在9月至11月(在北半球)種植,并在第二年的夏季或初秋收獲。
按照美國小麥協會的說法,硬紅冬小麥具備出色的品質,適合用于面包卷、羊角面包和披薩餅等烘培食物。然而,這種小麥的缺點是價格偏高,在國際市場上輸給了更便宜的俄羅斯小麥。
美國堪薩斯州小麥農民、作物偵察員Lee Scheufler說:“我們只知道,我們種植的小麥不一定適合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
來源: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