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糧食市場的波動有點大。
小麥、玉米呈現出雙跌的局面,而且是一個比一個跌得猛,一個比一個跌得兇,一時間,市場陷入混亂。
小麥和玉米雖然都在下跌,既有相似也有不同。
相似之處在于下跌的誘因一樣,都是天氣和情緒。
幾場暴雨后,使得一些糧源出現了質量風險,比如小麥就直接出現了雨泡麥,而玉米呢,其實也一樣。
但按理說,部分糧源質量下降,也意味著整體優質糧變少,按說應該上漲才對,為什么反倒跌個沒完呢?
原因就是3個字:不缺糧。
受損的那點兒量對于整個市場供應來說,根本沒啥影響,反而這么一來,這部分受損糧源要被迫出手了。
本來市場就處于一個供強需弱的博弈狀態,突然供應增加了,而需求依然孱弱,所以天秤打翻,價格下跌。
再加上市場本來就很脆弱,這部分質量稍差的糧著急出手,必然要壓低價格,這么一來就把市場情緒給搞崩了。
于是,小麥、玉米跌跌不休。
那么不同之處又是什么呢?
不同之處在于,我們依然認為,小麥的風險依然大于玉米,或者說,小麥的壓力不是一般的大。
首先,“雙麥”齊跌,并不是偶然現象。
無論是普麥,還是優質麥,均雙雙走跌。而這可能并非是偶發現象,從某種程度說,這是市場供需壓力的真實反映。
以往市場都是分化的,即便是麥價走跌,但優質小麥價格依然堅挺,小麥質量分化比較明顯。
但是今年這個差距明顯在縮小,雖然優質麥依然高于普麥,但是往年那種堅挺的勁頭明顯弱了。
主要原因就是今年的好麥并不缺,所以“雙麥”齊跌,也是市場壓力的直接反映。
其次,小麥的支撐減弱。
小麥的支撐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收儲,一個是增儲,但現在收儲接近尾聲,這就好比是兩條腿斷了一條,支撐必然減弱。
有人說,玉米不也支撐減弱了嗎?
玉米的支撐足夠久,從年前玉米的增儲就開始了,且力度不小。而近期小麥增儲新批次的發布頻率也在降低,甚至都有點淹沒在了小麥的下跌之聲中了。
而且除了支撐以外,玉米也有需求,雖然說不強勁,但是剛需依然存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豬總要吃食,也不會一粒玉米都不吃了。
而小麥就不同了,面粉企業基本處于飽和狀態,而飼料企業則觀望居多,所以基本小麥的這口氣兒全靠政策收購提著呢,所以政策收購突然減弱,對小麥的影響就較大。
第三,小麥的看跌情緒也要高于玉米。
雖然玉米的看跌情緒也不小,但是也有看漲之聲,兩種聲音也在博弈。
但是小麥呢,幾乎是找不到什么上漲的動力,所謂的替代其實很牽強,玉米都跌成那個熊樣了都還銷不動呢,更何況替代!
所以小麥的壓力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再加上不免有趁火打劫壓價的,所以小麥的壓力不是一般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