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進口大豆集中到港,令國內進口大豆供應持續改善,供應壓力下,豆二期現貨價格承壓。短期國產大豆供應量明顯低于上年同期,豆一期現貨價格獲得支撐,豆一與豆二期貨的價差或維持擴大趨勢。中期來看,今年國產大豆種植面積繼續擴增,遠月供應壓力預期較強,豆一期價或將維持近強遠弱格局。機構數據顯示,4月1日張家港43%蛋白豆粕現貨價格為3120元/噸,4月24日上漲至3960元/噸的年內新高,隨后開始快速回落,4月28日跌至3500元/噸。
天氣進入中性模式 再度確認南美豐產
4月10日,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報告宣告拉尼娜天氣結束,當前已是中性天氣模式,預計中性天氣將在北半球夏季持續,8月至10月持續的概率超過50%。天氣模式由拉尼娜轉為中性,意味著全球大豆產區發生災害性天氣的概率下降。美國農業部4月供需報告再度確認南美大豆豐產,報告數據顯示,2024/2025年度全球大豆單產維持在2.87噸/公頃的歷史新高水平,收獲面積維持14654萬公頃不變,產量由42076.2萬噸微幅下調至42058.3萬噸,調降了17.9萬噸,主要是調降了玻利維亞大豆產量40萬噸,但仍然是歷史新高水平;壓榨和出口數據均小幅調升,期初庫存調整271.6萬噸,導致年度結轉庫存調增274.7萬噸。
巨量到港開始兌現 進口供應持續改善
二至三季度是我國進口南美大豆集中到港的季節,機構預估數據顯示,4月至6月我國進口大豆到港量預估值分別為800萬噸、1150萬噸和1080萬噸,合計3030萬噸,較上年同期小幅增加,增幅為1.32%。3月份我國大豆進口量創17年新低,疊加4月海關商檢新規導致進口大豆通關出現延誤,綜合導致4月份進口大豆供需持續偏緊。但隨著進口大豆通關流程改善,預期中的進口大豆集中到港開始兌現。4月下旬開始,油廠大豆庫存環比持續增加,顯示國內進口大豆供應持續改善,豆二和豆粕價格沖高回落。
短期供應可能受限 豆一或將近強遠弱
國產大豆市場,黑龍江省儲拍賣銷售基本結束,后期政策供應壓力明顯減輕。由于2024年10月秋糧上市以來,豆農積極銷售,導致當前基層大豆庫存較往年同期偏低。機構數據顯示,當前產區基層大豆庫存不足一成,較上年同期低10%~20%。與此同時,進口非轉基因大豆供應壓力也較往年偏低。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3月非轉基因大豆進口量15.13萬噸,同比下降51.82%,延續了2024年6月以來非轉基因大豆月度進口量同比大幅下降的趨勢,預計短期進口量仍將維持同比下降趨勢。從供應方面看,豆一的短期供應較上年明顯下降,因此期現貨價格仍將獲得支撐。中長期看,受種植比較效益明顯偏高的影響,今年東北產區國產大豆種植面積或繼續增加,中長期供應壓力仍將持續。因此,豆一期價或將維持近強遠弱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