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份,小麥市場多空因素交織。供需博弈下,麥價仍有階段性回暖機會,不過市場對后市沒有太高預期,小麥價格仍將以穩為主,大概率保持區間震蕩。建議各市場主體理性購銷,切實把握階段性市場機會。
10月份,國內糧食市場關注重心轉向秋糧。農戶忙于秋收秋種,貿易商忙于秋糧購銷,小麥市場流通量減少,價格持續偏強運行。雖然10月下旬麥價沖頂后出現小幅回落,但經過短暫調整便企穩回升,為新麥上市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輪上漲行情。
市場監測顯示,截至10月底,主產區制粉企業國標二等普通小麥進廠價為2240~2500元/噸,周環比持平,但較上月同期上漲50元/噸。
產區麥價穩中小幅回升
據市場反映,10月下旬以來,產區部分地區秋收秋種接近尾聲,農戶售糧有所恢復,但目前基層整體上量仍然不多,加之中儲糧頻繁發布新增收購庫點,市場心態積極,主產區小麥價格在經歷短暫的偏弱調整后很快止跌企穩,局部終端小幅回升。
當前,河北制粉企業新產普麥主流進廠價1.225~1.235元/斤,山東1.215~1.26元/斤,河南1.225~1.255元/斤,江蘇1.23~1.245元/斤,安徽1.235~1.245元/斤,部分地區周環比上漲0.005元/斤。
據市場分析,主產區小麥價格經過幾天調整后,山東、河北部分地區再次上行。其原因:一方面是增儲收購的提振,另一方面是區域價格本身就低,回落空間相對較小。
優質小麥價格保持穩定,當前“藁優2018”河北收購價2700元/噸,“濟南17”山東收購價2590元/噸,“鄭麥366”河南收購價2610元/噸,周環比持平。今年5月份以來,進口小麥到港量逐月下降,且相較國產優質麥性價比偏低,對國內優麥市場沖擊減小。
機構監測顯示,10月份正值秋收秋播關鍵期,農戶出貨積極性明顯下降,基層購銷重心轉向玉米等秋糧作物,且下游面粉企業加工需求平平,小麥售糧進度整體偏慢。截至10月29日,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售糧進度基本在54%~59%。
增儲持續為麥價提供支撐
國家儲備小麥競價銷售再度開啟,為穩定市場,近期政策性增儲接連密集出手。僅10月25日至30日,中儲糧就新發布了15家增儲庫點。其中,北京分公司6家,江蘇分公司6家,安徽分公司3家。據統計,截至目前,中儲糧已累計啟動增儲收購庫點達455家。
10月份以來,新麥集中收購期結束,市場剛性需求減弱,但中儲糧增儲依舊持續進行,充分顯示政策層面對小麥市場的支持和調控意圖依然明顯,這也是現階段小麥行情的最大底氣。
據了解,10月份以來,產區儲備企業小麥輪換補庫任務已基本完成,尚在輪入采購的多為銷區企業,整體輪入數量也呈不斷縮減態勢。
初步統計,10月份廣東華南糧食交易中心2024年產小麥輪入采購169887.9噸,實際成交108877.9噸,成交率64.09%,較9月份下滑32.85%;成交均價2642.21元/噸,上漲62.64元/噸,基本回到7月份高點的位置。
10月29日,廣東省糧油儲運有限公司競價采購2024年產白小麥6600噸,全部成交,底價2750元/噸,成交價2660~2740元/噸,成交均價2679元/噸;揭陽市揭東區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競價采購2024年產白麥4000噸,底價2680元/噸,全部成交。
10月30日,廣東汕頭市儲備糧食和物資有限公司委托采購2024年江蘇、安徽、山東產小麥5537噸,全部成交,底價2750元/噸,成交價2640元/噸。
10月31日,廣東省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委托采購32200噸2024年國產白小麥,成交19700噸,底價2700元/噸,成交價2650元/噸;廣州市番禺糧食儲備有限公司谷物分公司競價采購2024年產白小麥10000噸,底價2650元/噸,全部流拍。
11月麥價仍將區間震蕩
據業內人士分析,夏收以來,國內小麥現貨價格持續在“最低收購價為底,增儲價為頂”的區間內震蕩。而期間的漲跌,也無非是在此大致區間內上下波動,漲為反彈至區間上沿,跌則為落至區間下沿。小麥價格持續四個半月區間震蕩,說明今年國家相關部門采取的各項穩價保供舉措效果明顯。
當前,小麥市場多空影響因素并存,市場供需基本處于一種相對平衡之中。一方面,隨著秋收秋種影響減退,市場購銷活動逐漸回歸常態,部分糧商選擇微利及時出手,落袋為安;中儲糧輪換小麥投放,使得市場流通糧源增加,對價格帶來利空影響。另一方面,制粉企業小麥庫存量處于較低水平,隨著氣溫下降,面粉消費需求增加,企業存在剛性需求,構成小麥價格的重要支撐。另外,受庫存成本約束,糧商利潤空間微薄,一旦價格出現下跌,他們會選擇減少出貨,這也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價格的跌幅。
綜合分析,糧油市場報特約分析師預計,11月份小麥價格仍將處于“上漲有壓力、下跌有支撐”的狀態,漲跌空間均不會太大。建議各市場主體理性購銷,把握階段性市場機會。(全文刊登于2024年11月5日糧油市場報A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