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玉米持續上漲之后,小麥也不甘示弱,也開啟了全面上漲的模式。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個是全國小麥大面積上漲,企業提價勢頭明顯;
另一個則是儲備小麥拍賣出現了溢價。
要知道前陣子還在大量流拍呢,這會兒又突然溢價了,不得不說,市場的風變得太快。
而這只能說明一件事,那就是小麥市場的情緒在上漲。
小麥市場情緒為什么會上漲?
也是因為幾件事:
拍賣溢價算一個,但只是其中之一;
另一方面,節前面粉走貨加速,企業備貨需求增加,這也算一個;
然后還有一個關鍵的原因,那就是玉米的持續上漲。
前兩年正是因為玉米上漲,使得更多小麥進入到飼用領域,拉升了小麥的需求。而后來隨著玉米跌落神壇,小麥的飼用量也就大幅下降,于是價格也就頻頻走跌。
而這次,隨著玉米的再次上漲,以及玉米小麥價差縮小,使得小麥市場情緒也興奮起來。
但是對于年前,我們認為不必期待過高。
一方面,小麥的供需并沒有改變,或者說小麥需求增長幅度有限,對小麥的拉升也就有限。
另一方面,市場的恐高情緒也比較明顯。
再加上雖然小麥正漲在興頭兒上,但平心靜氣來看,也不過是之前跌得太猛,現在補漲罷了。
看來看去,總體也還是在1.2元/斤上下波動,所以激動個啥勁兒呢?
而且市場就是這樣,一激動,往往看到的都是好消息,而忽略了其他。
比如,政策小麥拍賣確實部分地區出現了溢價的現象,但是也要看到,還有一些地區依然流拍。
所以,這說明市場的漲跌博弈還是非常激烈的。
但是不管怎么說,玉米、小麥這么一漲,倒是對年后的行情有了一些新的期待。
首先,還是要先說說壓力方面。
年后小麥市場可以說壓力仍存。
壓力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
一是年后儲備小麥的拍賣。
這也是近兩年來壓垮小麥市場的稻草,而且根據相關統計,部分主產省份仍有不少托市小麥等待拍賣,且部分時間較長,且量級也不小,所以這部分小麥拍賣后肯定會再次利空小麥行情。
二是需求依然不景氣。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小麥產量為2802億斤,同比上年增加了70.2億斤,增幅為2.6%。
而根據國家糧油中心預計,2024/25年全國小麥供應量為14874萬噸,消費量則為12069萬噸,年度結余量為1805萬噸,同比增長了33.9%。
這也充分說明小麥需求并不景氣,結余量較多。
雖然說在新一年度里政策面還是以擴大內需為主,屆時餐飲等消費會有一定提升,但是由于食用消費是剛需,所以總體拉動能力也有限。
但是另一方面,年后小麥也不乏機會。
一是隨著市場對于年后玉米看法的改變,認為玉米供需逐漸緊縮,以及潮糧較多,使得小麥的飼用預期隨之升高。
據統計,2024年小麥飼用量明顯下降,但是到新一年度,隨著玉米小麥價差不斷縮小,小麥重返飼用領域的可能性正在增加,所以預計2025年小麥的飼用替代會有所增長。
二是進口小麥直線下滑。
近兩年進口小麥數量高企,也成為壓制小麥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進口小麥明顯放緩了腳步。
比如,去年11月份,進口小麥數量僅為7萬噸,同比大降近90%,并且創下多年來單月進口新低。
而截至去年11月,我國共進口小麥1102萬噸,同比減少了4.1%,且12月也依然維持低迷,所以預計去年小麥進口量是同比下降的。
而有機構預計,2025年進口小麥將進一步下滑,甚至有望回落至配額以內,這也無疑是給小麥減輕了壓力。
三是小麥托市價格提高,意義重大。
尤其當前部分地區小麥價格已經低于托市價格,而小麥筑底十分明顯,這意味著后續小麥將向托市價格不斷靠攏。
所以雖然年后小麥依然是供強需弱的格局,但是依然不乏機會,重點關注階段性需求增長,區域性供需錯配以及小麥質量帶來的價差。
這大概就是年后小麥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