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高管表示,全球大米價格已經重挫至多年低點,隨著最大大米出口國印度的貨幣走強,價格不太可能進一步下跌,但印度龐大的庫存以及亞洲作物豐收將會限制今年的反彈。
亞洲的大米產量占全球近90%,一個月前印度取消了2022年實施的最后一項大米出口限制,推動了印度蒸米出口價跌至22個月低點。泰國米價跌至三年多最低水平,同時越南米價也跌至五年低點。
交易商和行業高管表示,在從2024年的峰值下跌近三分之一之后,價格已經筑底,但受所有主要出口國的供應過剩的限制,價格將在2025年剩余時間里保持當前水平。
-
印度大米出口增加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2024/25年度全球大米產量預計將達到創紀錄的5.436億噸,高于上年的5.354億噸。糧農組織估計,包括庫存在內的全球總供應量預計為7.43億噸,遠高于預計將升至5.394億噸的需求。
僅在印度,4月1日,政府倉庫的大米庫存(包括未經碾磨的水稻)總計6309萬噸,幾乎是1360萬噸的政府目標的五倍。
大米出口商協會預計,今年從印度的發貨量將同比增長將近25%,達到創紀錄高的2250萬噸。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商之一的Olam Agri India,甚至更加樂觀,預估出口量將攀升至最高2400萬噸。
這一增長可能會推動印度重新占據全球市場的主導地位,超過其后邊的四個最大供應國——泰國、越南、巴基斯坦和美國的總銷售量。在2022年限制出口之前,印度的市場份額超過了40%。
印度供應增加的預測令競爭供應對手感到不安。泰國大米出口商協會名譽主席Chookiat Ophaswongse稱,2025年第一季度,泰國大米出口量下滑30%至210萬噸,因為印度提供的價格較低,促使買家轉向。
據兩國的貿易組織預估,2025年,泰國出口量可能較去年同期下滑24%至750萬噸,越南出口料下滑17%,也降至750萬噸。
來源:文華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