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我國迎來雨季,國內多地尤其是南方地區出現了持續的強降雨天氣,伴隨著持續的強降雨,國內生豬價格持續上漲。今日外三元生豬價格上漲0.13元/公斤,豬價已經來到了13.78元/公斤,按照近期的漲勢,豬價漲回14元/公斤似乎近在咫尺。
難道說,年后持續下跌的豬價是那池塘中金色的鯉魚,馬上要演繹出“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云便化龍?”的大戲?豬價將走上真正的回漲之路,突破14元、15元甚至來到16元/公斤?
豬價上漲與強降雨不是巧合
我們要肯定強降雨天氣在豬價上漲的過程之中發揮的巨大作用,豬價的持續上漲與持續的強降雨天氣絕不是巧合。在此次豬價開始上漲之前,國內豬價已經跌破13元,而去年同期豬價高達21元,面對如此巨大的落差,養殖戶難以接受,而正值高考前期,市場需求小幅增加,養殖戶便開始了惜售壓欄的挺價之路。但由于養殖戶彼此之間并沒有太多聯系,全國范圍的“聯合挺價”難以出現,而小范圍的聯合挺價行為并不能直接影響市場。而此時多地出現強降雨天氣,天氣算不上炎熱,百姓口味也沒有變得清淡,市場消費未出現進一步的下滑,同時生豬運輸受阻,屠宰企業能提到的豬有限,強降雨天氣在供求兩端都給市場注入了利好,讓養殖戶的挺價行為發揮效力。我們可以說養殖戶最初的惜售挺價行為與強降雨是一種巧合,但豬價的持續上漲是受到了強降雨天氣的幫助,它們之前絕不僅是一種巧合。
躍出水面容易變化成龍太難
年初之后豬價持續的下跌,讓養殖戶心頭太過難受,挺價惜售壓欄這一系列行為,是必然會出現的,也就是說豬價階段性的觸底反彈上漲太正常了。但是此前的最低價格絕不是今年國內豬市的最低價,豬價想從六月就開始“化龍”上漲太難了。現在市場最大利好源自供應端,我們決不能忽視來自需求端的利空。雨季只能延緩氣溫上升的速度,夏季的氣候終究還是炎熱的,后期各地氣溫上升之后,市民口味清淡,終端消費不足,院校開始放假,集中采購減弱,如此凄慘的豬肉需求怎么能夠不掣肘豬價的上漲。而且在降雨結束后,微信朋友圈里是不是又會出現“洪水豬”的謠言,市場消費是否受到影響呢?可以說后期巨大的下跌空間就是一個坑,現階段壓欄過多的養殖戶如果等到降雨結束供應暢通之后才出欄,那無異于往深坑里跳。
短期內豬價能不能繼續上漲
臺風苗柏來了,近幾天豬價還是能夠繼續上漲的。強降雨天氣因為臺風延長了,生豬供應繼續受阻,豬價不會出現^形的走勢,現在豬價漲勢大好,但待到漲幅縮窄之后養殖戶便要考慮豬價的下跌了。筆者認為,在本周或下周,豬價就將結束上漲,繼續下跌之路。高校學生與初三高三學生都離校,強降雨結束氣溫上升,同時由于前期的壓欄,那個時間生豬供應相對較多,在屠宰企業的壓價之下養殖戶很難還有現在這樣大的議價空間。建議養殖戶不要過度壓欄,避免后期遭受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