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業內非常普遍的認為未來豬周期的持續時間會延長,而且也是發生很大的變化,養豬業進入微利時代,暴漲暴跌的態勢難以出現。但是大周期還是存在的。只不過“變”才是永恒,豬周期也如此,你說他是一種客觀的規律,但是這客觀之中又有太多的主觀操作了。
可以說,后面的周期并非一定是三年一個周期,或許是五年,或許會更長。但是豬周期大起大落的時代似乎已成為過去。
不過后市的豬價依舊會受到消費、養殖戶行為、進口、疫情以及輿論事件的影響。而且豬市整體上前半年低、后半年高的行市表現不會明顯改變。另外,即便是豬周期被撫平,但是豬市處于市場經濟之中,其難以琢磨的特點依舊會非常明顯。
現在生豬養殖業處于政策支持以及行業需求的轉型升級情況,加之環保整治的壓力下,市場淘汰行為一時半會是難以結束的。而且規模化發展成為主流,發展規模化必然要裁減養豬人的數量,當環保淘汰力度結束之后,勢必還需要競爭來淘汰落后產能。
所謂,豬糧安天下!養豬業的淘汰升級要持續,但是豬肉供給報保證、國計民生也要保證。所以說養豬業的顯示狀況需要國家調控,在發展與改革中需求平衡。今年豬價大幅下滑,但是養殖戶還是有一定的盈利空間,其實這也許就是一個趨勢。養豬業已經進入微利時代,但是養豬業處于調整的階段,需要更強的產能留下,落后產能淘汰,因此,一定時期內養豬業會有“甜頭” 以此支撐優勝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