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了近20年的生豬期貨終于落地了。12月11日,中國證監會宣布,生豬期貨將于2021年1月8日在大連商品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
對生豬養殖大省河南來說,一手16噸的生豬期貨不僅是頭部養豬企業的套期保值工具,未來,圍繞生豬期貨出現的各類金融衍生品,也將為中小規模的養殖企業提供風險平抑工具。
生豬期貨套保“門檻”不低
這將不僅是我國首個以活體為交易標的的期貨品種,也將與已有的雞蛋、飼料原料(玉米、豆粕)等一起,共同構建完善的畜牧業期貨品種。
生豬期貨對于養殖企業平抑風險的作用非常明顯,長江證券分析師陳佳、姚雪梅發布的生豬養殖專題報告提到,從美國活豬/瘦肉豬期貨出現后的情況看,期貨價格可以更好地指導企業生產。
由于生豬有固定的生長周期(從母豬妊娠到商品豬出欄合計約為10個月),在沒有期貨市場時,養殖企業往往在現貨價格較高時大量補欄母豬,隨后導致豬價和養殖利潤下滑,行業開始進入產能淘汰期。而生豬期貨提供了遠期生豬現貨的參考價,大型養殖企業可有預見性地調控未來出欄量,降低了上述經營風險。
不過,要自己利用生豬期貨做套期保值并不容易。生豬期貨交易單位為16噸/手,以90kg至100kg標準的外三元生豬為例,這意味著一手生豬期貨就是160頭到180頭。
不僅交易量不小,套期保值如何操作也是一項非常專業的工作,需要企業成立期貨部并配備專業人員。
“我們之前給有色金屬企業提供套保服務,該公司每個套保品種都配備有交易員,交易員根據年度套保計劃和階段性套保計劃,同時配合公司現貨采購和銷售節奏進行操作,擇機平倉和開倉。”東海期貨大客戶部經理曹先生說,公司內部還需建立配套的套保制度,并設立從公司董事會、經營團隊、市場部到期貨部的風控制度。
作為養豬行業的龍頭,面對生豬期貨,牧原股份就是按照這個標準配置的。今年4月該公司已經開始招聘期貨人員,招聘崗位涉及期貨分析師、交割經理等,而且部分崗位月薪高達4萬元。
小規模的養殖企業可“曲線參與”
這樣配置對頭部生豬養殖企業來說是“標配”,但對于地方性的養殖企業來說,“門檻”顯然有點兒太高。在登封有10萬頭生豬養殖場的高先生說,期貨套保服務他此前也接觸過,豆粕、玉米期貨上市之后,飼料、養殖一體化的企業,就用期貨來做飼料端套保。而今年下半年開始,也有期貨公司的大客戶部人員找他推介生豬期貨上市后的套保服務,但他感覺對中小規模的豬場,專門設置“期貨科”成本太高了。
然而這些年多個期貨品種探索的“期貨+保險”的模式,可能更符合高先生這類中小生豬養殖企業的需求。與自建“期貨科”相比,“期貨+保險”的模式對農民更為方便。他們只需要通過購買保險的方式,就可以使用蘋果期貨對沖風險。
例如,農民為蘋果支付一筆保險費后,如果蘋果期貨價格一定時點低于約定數值,他們就可以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而保險公司則運用蘋果期貨來對沖農民保單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