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我國豬價持續上漲,這是迎來一個大大的開門紅。豬價全線上漲,平均漲幅每斤為0.1~0.2元。全國豬價平均為7.73元每斤,華東和華南地區豬價已經突破了8元。海南省、廣東省、上海市等部分地區的豬價已經沖高9元。 繼上年中國大豆進口量創紀錄之后,今年中國大豆進口大幅降低,遠低于近年來的正常水平,而這正值中國生豬存欄出現擴張。
目前我國迎來豬價大好的行情,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首先,國家刺激的政策推動了豬價的上漲,也就是國家連續6次冷凍豬肉的收儲工作的進行,這豬肉價格的上漲帶動了生豬價格的上漲。第6輪收儲計劃已經結束,成交比例為4.5%,這說明了一點豬價正在回歸成本價。其次,各地推動了豬肉的需求量。比如四川地區加大了豬肉的消費政策,給消費者發豬肉的指標,或者是福利來刺激豬肉的市場消費。畢竟四川省這幾年的生豬養殖規模不斷的擴大,已經成為名列前茅的養豬大省。第三,大規模的生豬養殖企業存欄的大豬量進一步減少,導致市場大豬供應量不足。由于我國近期豬價始終在下跌,最低的區域跌破了5元一斤,這使得各大規模化養殖企業大量拋售生豬,才出現了目前相對生豬供應緊張的問題。第四,由于口罩事件的原因,使得一些地區的豬肉價格比蔬菜價格要便宜,所以很多人開始傾向豬肉的消費需求。當然牛羊肉和雞肉以及雞蛋價格也出現了大漲,迫使著消費者選擇了豬肉的消費需求,因為豬肉已經跌到低谷。總體上來說,目前生豬價格每公斤上漲了2.6元,生豬價格平均達到了15.5元左右,這是生豬養殖的成本價。豬肉價格確實上漲了每公斤2.3元,市場的豬肉消費需求量還是比較低的。豬價的上漲沒有超過豬肉價格的上漲,這說明了一點,豬肉的消費需求量不是太大。同時也表明了這一輪豬價的上漲只是資本的介入,和國家的宏觀政策調整,保障養殖戶的養殖利益,保護我國的生豬養殖規模,健康有序的發展,才有了近期豬價大漲的行情。所以建議養殖戶一定要注意目前的市場行情走勢,或許這輪豬價只是曇花一現。五月豬價出現持續大漲的可能性不會存在,畢竟現在豬價已經到達成本線的邊緣運行,迎來的應該是豬市的價格行情調整。面對五一豬價持續上漲,違背了“逢節必降”的市場規律,這是近幾年來少有的行情。近期豬價上漲,也與五一勞動節放假,好多地方口罩事件人們宅在家里,加大了豬肉的消費需求有直接的關系。從表面上來看,生豬價格依舊存在著明降暗升的行情,屠宰企業不得不抬高生豬價格,提高市場生豬的成交量。但現實情況當中,卻存在著幾個省份的豬價進入持平階段,暗示豬價有可能回落的信號。就目前的豬市行情來說,建議養殖戶要理性地看待這輪豬價的上漲。不要一味著壓欄惜售,不要一味著只追漲,對于存欄的大豬、牛豬,可以減少規模及使得出售一部分。落袋為安,才是養殖之王道。畢竟豬價要下跌,速度非常的快,而且屠宰企業也會找借口減少收購生豬的成本,減少成交量。因為屠宰生豬是屠宰行業的壟斷行業,并非是養殖戶說了算。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豬肉產量上升到三年多來的最高水平,填補了2018年非洲豬瘟爆發所造成的蛋白供應短缺,當時大量生豬遭到宰殺。但是如果飼料成本居高不下,豬肉產量可能回落,特別是經過長期虧損后,中國生豬生產商可能宰殺生豬,從而進一步減少大豆需求。今年的大豆需求已經明顯偏離趨勢。美國農業部預計2021/22年度中國將進口9100萬噸大豆,低于上年的近1億噸。這將是2003/04年度以來第二次進口量同比下降。第一次是在2018/19年度,當時的非洲豬瘟以及美中貿易戰導致需求下滑。不過中國農業部的官方預測仍然顯示2021/22年度大豆進口量將達到創紀錄的1.02億噸。自2021年中期以來,這一估計沒有改變,盡管美國農業部已經將中國大豆進口量從最初預期的1.03億噸大幅下調。中國國內肉類產量占其消費量的90%以上,美國農業部認為,在經歷三年前的大幅下滑之后,2022年中國人均肉類消費量將達到創紀錄水平。豬肉產量處于非洲豬瘟爆發前水平的低端,但是進口大幅提高有助于填補供需缺口。一般來說,大豆進口量下降意味著生豬生產減少,肉類進口增加;如果沒有大規模的大幅度轉變,可能無法長期同時減少進口原材料(大豆)和成品(豬肉)。就中國肉類需求而言,一個突出的變化是中國消費者對牛肉的胃口不斷提高,其中很多都從美國進口。截至4月中旬,今年中國進口的美國牛肉比豬肉多,盡管牛肉價格幾乎是豬肉的三倍。盡管如此,豬肉仍然是中國人的首選肉蛋白來源,今年將占到肉類消費的69%,牛肉占13%。中國官員表示豬肉生產商可能會在今年第三季度恢復盈利,但這是在假設飼料價格回調的情況下。由于豆粕價格昂貴,加上政府指導降低豆粕比重,養豬戶削減飼料中的豆粕含量。中國2月份表示,如果繼續推廣低蛋白日糧技術,豆粕用量可以再降低2300萬噸,意味著大豆進口需求相應減少近3000萬噸。中國增加進口玉米、小麥和高粱,也有利于替代飼料原料需求提高。但是玉米價格高企,生豬養殖虧損,遏制了玉米需求。除了中國壓榨利潤不佳之外,今年全球可供出口的大豆數量減少、價格上漲,也無助于中國擴大進口。由于12月份以來出現嚴重干旱,巴西大豆產量較最初預期低了2000萬噸,但是早在巴西大豆生產出現問題之前,中國進口就已經開始下降了。2021/22年度的上半年(10月至3月),中國大豆進口量同比減少近9%,因為9月至2月期間美國對中國的大豆出口量同比下降28%。本年度上半年中國大豆進口低迷,也符合美國農業部對全年中國大豆進口將會下滑的預期。對美國和巴西大豆出口商來說,一個潛在的有利因素是,中國最近幾周一直在釋放國儲進口大豆,以保證國內供應,平抑大豆價格。雖然國儲庫存規模未知,但是目前減少儲備意味著今后需要補充庫存。對美國農戶來說還有一個好消息,中國已經購買了創紀錄的美國新豆,在2022/23年度交貨。不過,這無法保證美國新豆開始上市時,中國采購依然保持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