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內卷加劇,上市豬企“刷新”市場占有率!
時至今日,內卷依然頻繁登上熱搜,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養豬行業市場環境激烈、行情“跌宕起伏”,養豬人彼此之間形成了不直接對抗的“隱形”競爭,而隨著生豬養殖規模逐漸從中小散向規模化靠攏,上市企業生豬出欄量也陸續增加,我們發現這場競爭也許將更為持久而激烈......
近期生豬養殖產業發展狀況,規?;栽诩铀?/b>
目前,我國生豬養殖產業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
其一,產業嚴重內卷,養殖端趨于規模化發展,屠宰端內耗嚴重。自非洲豬瘟爆發以來,國內各省市中小散養戶數量、產能規模驟減,但規模以上豬企在前兩年的高額利潤期大量投資新廠、擴大產能,其市場份額得到大幅提升;據統計,截止到2022年7月,11家上市豬企市場占有率由2018年的7%提升至13.13%,可見目前生豬養殖產業已具備明顯規?;?、鏈條化、集群化和終端化特征。
隨著規模企業占比陸續增加,企業在2022年上半年生豬銷售數量中同比增幅也較為明顯。除部分企業,例如正邦(十大上市企業)同比下降外,其它同比均增長,同比幅度最高傲農在86.14%,其次牧原上半年生豬出欄量同比增長79.39%,最低正邦出欄量2022年上半年同比下降30.75%。2022年上半年大部分養殖企業整體計劃完成率較好,單從企業來看,牧原整體完成率最高,高目標完成率已達到56%,其余基本處于中等水平。
其二,市場干預因素大量增加。受新冠疫情的突發,及生豬期貨市場啟動后的產業資本化影響,近兩年生豬市場行情波動劇烈,供需基本面已經難以成為行情的決定因素,新冠疫情發展形勢對需求的影響、行情巨變情況下的政策強力干預、市場主觀情緒多變對短期供給量的影響以及多樣化網絡信息對行情判斷的影響等等,都是近期以及未來不短時間產業走向的重要影響因素。
其三,明顯的政策導向。不管是前兩年的環保嚴抓、非瘟嚴控政策,還是今年的多次收儲、穩產保供、托底限高政策,都對短期行情走向有明顯影響,同時也對產業長期發展有決定性指導方向。
內卷加劇,豬企布局觸角伸向光伏
今年以來,豬企入局光伏產業不再是新鮮事。6月,唐人神表示正在與部分能源企業接洽商談合作事宜,盤活屋頂閑置資源。而且子公司龍華農牧部分豬場已在屋頂安裝并運行了光伏發電設備。正邦科技在飽受質疑之時,宣布與國家電投浙江分公司簽訂400億框架協議。具體合作模式是:國家電投為正邦科技提供清潔能源電力,采取“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
5月末,牧原股份稱內鄉牧原肉食光伏項目已投入運行。而且豬舍和屠宰廠屋頂也籌備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
4月,天邦股份宣布與國家能源集團江蘇電力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光伏、生物質發電等多個維度開展合作。
豬企入局光伏,不只是為充裕資金,還包含一些宏觀層面的東西。2021年,我國明確了碳中和目標: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十四五”及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等相關文件明確指出,到2025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應累計降低13.5%,二氧化碳排放量應累計降低18%,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提高到20%左右,煤炭發電的比例則降至5%以下。“碳中和”目標明確以來,作為新能源領域的主力軍,華能、大唐、華電、國電、國家電投五大發電集團便開始加速發展,在多地尋找合作對象。對于發電集團來說,他們需要尋找有資源優勢的合作對象,規模豬企的屋頂資源和土地資源豐富,是不錯的選擇。
就豬企本身而言,在碳中和目標下,耗電量大是一大壓力。行業專業人士表示,作為能量消耗大戶,我們如果不能盡快實現碳中和,將來的經營壓力會非常大。相反,解決了碳排放問題,對于我們提升盈利能力、拓展客戶非常有幫助,特別是一些西方在中國的豬肉產品用戶。
發電集團有資源需求、有資金,豬企有閑置的土地、屋頂資源,同時在豬周期沖擊下亟需資金“補血”,二者優勢互補,合作順理成章。
各大豬企將發展的觸角伸向多領域甚至多產業賽道,行業版圖愈發壯大,而養殖業在這場隱形的“內卷之戰”影響下也在潛移默化地發生著變化,生豬行業中上市企業話語權陸續增加,接下來國家政策也會有序引導,客觀上也會加速生豬集中度的提升,以至于還會產生哪些變化,我們可以靜觀其變。
一周熱點
- 2022-09-09關于再次延期舉辦2022中國飼料工業博覽會的緊急通知
- 2022-09-092022年各主產省大豆產情及氣象形勢分析
- 2022-09-092022年我國玉米產業發展及市場形勢展望
- 2022-09-08海關總署:8月份中國大豆進口量同比降低24.5%
- 2022-09-072022年新季國內玉米市場分析與展望
- 2022-09-05玉米上躥下鐵 新糧上市后還會深跌嗎?
- 2022-09-05局地新豆收購價高達6000元 什么情況?
- 2022-09-05黑海聚焦:烏克蘭谷物出口加快 而俄羅斯小麥出口步伐遲緩
- 2022-09-019月份豆粕展望:大概率維持高位運行
- 2022-08-31中國大豆擴種見成效 USDA調低中方需求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