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處平壩上,矗立著一棟7層高的樓房。這棟樓房不是住宅民居,也不是鄉村旅館,而是一座種豬場。
這是重慶農投肉食品有限公司在重慶的首個樓房養豬項目,該豬場建筑面積僅為15畝,飼養人員只有20來人,卻養殖了3000頭母豬。
“‘二師兄’住樓房,既省地又省力。”重慶農投肉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華云說,與同規模的平房種豬場相比,該種豬場用地面積節約80%,飼養人效提升2倍以上。
目前,重慶農投肉食品有限公司已在豐都樹人鎮、龍孔鎮以及合川雙槐鎮建設了樓房種豬場,去年三個豬場的綜合產值達到9000萬元。
土地利用率高
1畝地可養殖330多頭豬
重慶多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生豬規模化養殖。
早在2018年,重慶農投肉食品有限公司就準備在重慶選址建設一座養殖規模為5000頭的平房式豬場,但受限于重慶地形地貌,以及基本農田保護、林地保護和生豬防疫等要求,選址工作進展緩慢。
“平房式豬場需要占用大量土地。”陳華云介紹,規模為5000頭的平房式豬場建設面積至少需要80畝土地,公司在合川、永川、榮昌、彭水等區縣選址,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場地。
當時,全國有一些生豬養殖企業已在試水樓房養豬項目,通過讓生豬“上樓”,縮小豬場面積,提升養殖集約化水平。而在重慶,還沒有企業采取這一方式。
2019年6月,重慶農投肉食品有限公司開始謀劃樓房式養豬,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反復研判,最終確定在豐都率先推行。2020年4月,重慶農投肉食品有限公司首個樓房養豬項目主體工程在豐都樹人鎮開工建設,2021年9月竣工,兩個月后引進種豬正式投入生產運行。
該項目中的種豬大樓占地面積僅為15畝,滿產狀態下可養殖5000頭母豬,算下來,1畝土地能養殖330多頭豬。而傳統的平房式豬場,1畝地只能養殖60多頭豬。相比之下,樓房養豬能節約80%以上的土地。
“由于樓房養豬占地面積小,在豬場的選址上我們有了更多的選擇。”陳華云介紹,隨后,在豐都龍孔鎮、合川雙槐鎮的樓房種豬場項目陸續啟動。
智能化程度高
3000頭豬只需25人飼養管理
今年,樹人鎮種豬場的養殖規模已達到3000頭。如此規模的豬群,是否需要大量的飼養人員來管理?
“不用,我們的豬場員工總共才25人。”豐都樹人鎮種豬場場長許曉紅說,豬場內人均飼養能力在200頭以上,25人完全足夠。
許曉紅的底氣,源于豬場內應用的眾多智能系統。豬群的“吃喝拉撒”,均實現了智能化管理。
早上8點,許曉紅與員工開始檢查飼料槽的清潔情況,確定槽內沒有雜物后,便為豬群投放飼料。
“如果是傳統的養殖方式,我們需要一頭接著一頭投喂,效率太低。”許曉紅說,在養殖大樓內,這一過程并不依靠人工操作,而是自動精準喂食系統和自動飲水系統在后臺“指揮”。
在這些系統的精準引導下,定量的飼料和飲水會通過自動料線和管道送到飼料槽,而豬群產生的糞便,也有自動清糞系統打掃清理。
豬群在“吃飽喝足”之余,還有“私人醫生”智能生產管理系統為其遠程“號脈”。管理人員通過該系統可遠程查看豬群的活動行為、生長情況、吃料量等相關信息,判斷種豬是否健康。
同時,智能生產管理系統還可監測豬場內的溫度、濕度等環境數據,若環境數據出現偏差,智能環控系統將自動調整室內溫度,使豬舍內始終保持16—24℃的舒適溫度。
“我們還為每頭母豬備有‘身份證’。”許曉紅說,母豬的限位欄前放置有二維碼,員工會將它們的各類行為數據通過二維碼錄入系統,生成行為數據曲線,以此判斷母豬的健康狀況,并選擇相應的母豬進入配種、產仔等環節。
“目前,我們在豐都樹人鎮、龍孔鎮以及合川雙槐鎮的三座樓房種豬場都配置了這些智能化設備,人效能提升2倍以上。”陳華云說,各豬場的飼養管理人員均在30人以內,如果換成傳統養殖模式,至少需要70人。
經濟效益高
畝產值在500萬元以上
去年,重慶農投肉食品有限公司的三個樓房種豬場綜合產值達到9000萬元。值得注意的是,三個豬場均未達到滿產狀態,尤其是龍孔、雙槐兩個豬場剛投產,為何能產生如此高的收益?
“這正是樓房式養豬帶來的‘畝均效益’。”陳華云說,以樹人鎮種豬場為例,去年該豬場養殖規模雖然在2000頭左右,但其畝產值卻突破了500萬元。
陳華云為記者算了一筆賬:樹人鎮種豬場的種豬大樓占地面積為15畝,平均每畝地養殖了130多頭母豬;每頭母豬平均年產仔豬26只,每只仔豬的綜合產值在1500—2000元,即便按照1500元/只的標準計算,種豬大樓一畝土地的產值也能超過507萬元。
這只是該豬場“畝均賬”中的一筆。飼養人效的提升還節省了人工成本:按照5000元/人的平均工資計算,如果是傳統的平房式種豬場,員工人數至少需要70人,每年豬場需支付420萬元的工資;而樹人鎮種豬場的員工人數25人,每年的工資支出僅150萬元,算下來節省了270萬元。
“畝均賬”的背后,還有一筆“安全賬”。
種豬大樓占地面積小,這意味著與外界的接觸面更小,外界病毒幾乎沒有機會通過山洪、地下水等“滲入”豬舍。
而在大樓內部,每層樓均單獨設置有辦公區、消毒沐浴區以及妊娠舍、哺乳舍、種豬舍等生產區。通過分層分區的布局管理,即便在養殖過程中發生應急情況,員工也能在第一時間對患病豬群進行分區隔離。
因此,樓房式養豬能減少種豬疫病的發生,最大程度避免了因疫病帶來的損失,確保了產出效益。
“我們計劃在明年讓三個豬場達到滿產狀態。”陳華云說。
在樹人鎮種豬場的不遠處,記者看見另外一棟種豬大樓的地基已打好。陳華云介紹,公司計劃在豐都新建2個樓房種豬場,爭取讓樓房式養豬產出更高的效益。
來源: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