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低迷,2023年“養豬人”日子難熬。進入2024年,生豬價格將如何演繹?行業產能去化進度能否加快?受訪人士表示,在行業經歷長時間虧損、企業力保現金流的當下,部分規模企業主動去化已是刻不容緩。
另外,“豬周期”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農產品的一種客觀現象,難以根本化解,各類主體只有科學應對,才能盡量消減其負面影響。對于養殖企業而言,可以加大科學預判力度,特別是對于大型生豬養殖企業而言,可以利用其信息收集能力和研究實力,合理調節養殖規模,中小養殖戶也需提高風險意識,總結經驗,做到不盲目跟風。
產能去化有望加速
近兩年,我國能繁母豬存欄量一直高于4100萬頭的正常保有量,行業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態,未來短期內規模企業去化幅度不會太大,但降本增效、集中優勢產能是大勢所趨,尤其是在行業經歷長時間虧損、企業力保現金流的當下,主動去化對一部分企業而言成為必須,且刻不容緩。
卓創資訊生豬市場分析師牛哲表示,2023年整體存欄水平遠高于2022年。卓創資訊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1月份,全國生豬存欄4750.03萬頭,較年初增加了313.88萬頭,較去年同期增加了312.33萬頭。并且在近五年的數據統計中,2023年處于近年來生豬存欄量最高的一年,這也就意味著2023年整體供應偏充裕,豬價上行阻力偏大。但在豬源如此充沛的背景下,豬價卻依舊出現了兩波拉漲,這和情緒面的帶動密不可分。
牛哲分析,從供應端來看,雖然2023年能繁母豬存欄量高位下滑,但截至10月底,農業農村部公布能繁母豬存欄量依舊保持在4210萬頭的較高水平,降幅仍相對有限,11-12月豬病的持續發生,或在一定程度上擴大能繁母豬去化程度。考慮集團豬場后備母豬充裕,同時生產效率普遍提升,雖然2023年末能繁母豬存欄量有所降低,但2024年生豬整體供應能力依舊不弱,初步預計2024年生豬出欄量或在71200萬頭,同比降幅4.30%。從需求端來看,目前的豬肉消費仍是家庭需求為主,餐飲消費為輔,考慮人口結構變化、飲食結構調整以及經濟大環境,2024年豬肉消費量或呈現高位回落走勢,但季節性規律依舊明顯,初步預計2024年豬肉消費量為5500.00萬噸,同比降幅1.08%。
陳界正認為,在去化結構中,能繁存欄減量主要在散戶,而從去化的速度來看,2023年年初至年末基本已達到了5%左右的下降幅度,春節前后能繁母豬存欄仍有進一步下滑可能,預計2024年三至四季度后生豬出欄量將下滑,屆時豬價可能會迎來相對可觀的上漲。
年關將至,生豬價格能回暖嗎?
業內認為,目前市場的主要矛盾還是在于生豬處于近年來供給最豐富且最集中的時間段,而需求由于腌臘和春節之間較長的時間差距導致了中間相對真空,再加上市場還要面臨凍品高庫存集中出庫的壓力。
具體來看,據五礦期貨農產品分析師王俊介紹,消費端南方腌臘等需求高峰已過,春節前備貨還沒有展開,目前處于兩個消費高峰的過渡期;供應端北方標豬供應略有下滑,但南方供應充沛,且當前全國大豬壓力偏大,降體重仍未實質展開,因此供大于求格局下,價格向下尋求支撐依然是市場主流。
此外,廣發期貨農產品分析師朱迪表示,受消費習慣改變影響,近年來冬季腌臘有持續減弱跡象,同時替代品如牛肉、海鮮等等肉類價格普遍偏低,也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豬肉的鮮銷需求。元旦過后,腌臘由高峰轉弱,而離春節尚有一段時間,市場需求逐步進入空窗期,支撐力度疲乏。
“目前市場出欄心態正常,且春節后需求將出現斷崖式下跌,養殖端有出欄壓力,惜售情緒有限,而豬價持續弱勢,市場心態悲觀,春節前甚至不排除仍有拋售的可能性。”朱迪表示。
魏鑫介紹說,在當前比較低的價格下,同時仍然普遍存在肥標價差的情況下,要提前出欄較難;但距離春節時間有限,市場持續冷清,產業現金流緊張,要出現明顯的壓欄也比較困難。因此,價格的提振主要還需要需求等外生動力的驅動,沒有明顯的市場需求支撐,價格短期的上行動力略顯不足。
事實上,當前市場對本月下旬至春節前的豬價仍有較強的預期,對此,王俊表示,強預期主要基于幾個方面,一是在1月計劃出欄減量的背景下,后期需求如果啟動,則價格相對看好;二是當前大豬尾部壓力仍存,但隨著時間推移,大豬被不斷消化,后期供應壓力逐步釋放,則供應端亦有迎來轉機的潛力。
在王俊看來,在整體供應充沛且消費增量有限的背景下,市場過于一致看好春節前,也勢必導致供應集中到那個階段,因此行情有反彈的可能,但空間不宜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