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漲跌震蕩不已,近日又開啟了漲價潮,南北飄紅。
而更可喜的是,據說去年的部分補欄的養殖戶到現在已經有了盈利,開始扭虧為盈了。
原因是去年的時候大家普遍不看好這一時期的豬價,所以補欄意愿不多,仔豬價格也處于低位。
而今年年后雖然豬價依然是震蕩磨底,但并沒出現之前市場擔憂的那種大跌,所以去年部分補欄的養殖戶反而盈利了。
這其實并不奇怪,因為這一現象在生豬市場中表現得十分明顯,即當市場一致看好或者看跌某一行情時,最后反而會出乎意料。
原因就是生豬市場存在一定后置反應,當市場對后期行情預判高度一致時,往往也會有一致的操作,反而會影響后期的走勢。
比如當大家一致看漲后市時,就會提前壓欄,把供應集中到后續預期漲勢中;而當大家一致看跌時,反而會提前出欄,減少補欄,反而也使后續市場的供應壓力減小了。
不過,近期豬價雖然上漲了,甚至部分養殖戶已扭虧為盈,但是并不意味著豬市迎來了反轉,當前的上漲仍然是一個階段性的行情。
原因一是當前豬價上漲更多是基于情緒性的看漲。
由于對下半年豬價預期較高,于是近期養殖戶開始有縮量出欄以及二次肥育的操作,使得當前生豬供應減少。
但情緒這件事不可控。
因為即便你不看漲,但是別人都在壓欄、補欄的時候,誰也不會傻傻地去產能,所以總體生豬產能的去化就會變慢。
而當前生豬市場依然是一個供強需弱的格局。
雖然經過三年的去化,生豬產能已經有明顯的下降,但是供應是否合適是相對于需求來說的。
當前生豬市場另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需求偏弱。產能雖然去化了,但是需求也下降了,所以相對于下降的需求來說,供應仍然偏高,供需仍然是不匹配的。
原因二是生豬供應只是后移了,并沒有減少。
無論是壓欄還是二次育肥,都是對供應的一種調節,將當前的供應壓力后移,而并非是減少,所以一旦后續供應放量,市場需求接不住的話,仍會拖累豬價下跌。
第三個原因也是市場最容易忽略的。
經過3年的產能去化以后,散戶被大量淘汰,養殖集中度高度提升,也就是說大企業對市場的影響力及控制力越來越強。
企業的縮量或者放量往往就會使市場產能波動,而這種波動有時候是脫離了供需的。
所以雖然豬價頻頻上漲,但是風險仍存,雖然有階段性的趨勢,但是缺乏持續上漲的基礎,震蕩磨底的概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