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中國飼料工業信息網logo

區域強乳企成績亮眼,奶源、奶酪、奶粉行業深度調整


來源:    作者:    時間: 2024-05-13

37家上市、掛牌乳企近期已披露2023年年報數據,合計營收約3872.38億元。從業績表現來看,乳制品行業整體面臨需求增長放緩壓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牛奶產量4197萬噸,同比增長6.7%;乳制品產量3054萬噸,同比增長3.1%。但全年乳制品銷售均價同比下降3.5%,主產省份原料奶銷售均價同比下降7.9%。

據市場調研數據,液態奶整體銷量略有下降,消費品類進一步分化。常溫乳制品消費基數巨大且穩定,消費總量略有增長,高端產品、基礎類產品表現優于中端產品;低溫鮮奶消費整體占比相對較少,酸奶行業連續兩年呈下行趨勢。

受需求不振、奶價下行雙重夾擊,盈利能力曾經位列前十名的奶牛養殖業面臨虧損壓力,盈利榜位置被區域強乳企取代。競爭激烈,加之新國標過渡期市場混戰等因素,嬰幼兒奶粉行業持續探底。奶酪行業深度調整,集體尋找第二增長曲線的同時,行業格局也愈發清晰。

區域強乳企表現亮眼

2023年,37家上市、掛牌乳企營收合計約為3872.38億元,伊利股份(1261.79億元)、蒙牛乳業(986.24億元)、光明乳業(264.85億元)、中國飛鶴(195.32億元)、優然牧業(186.94億元)穩居前五。從營收增幅看,均瑤健康(65.71%)、騎士乳業(32.55%)、南方乳業(14.60%)、天潤乳業(12.62%)、新希望乳業(9.80%)位列前五。

就盈利而言,十大“賺錢”乳企幾乎都是全國性巨頭、區域強品牌。除伊利(104.29億元)、蒙牛(48.09億元)、光明(9.67億元)傳統三巨頭外,奶粉企業中國飛鶴(33.90億元)、健合集團(5.82億元)分列第三、六位。較為特殊的是,退市后轉入新三板的科迪乳業,2023年因破產重整收益增加及經營利潤增加,取得17.13億元凈利潤,位列第四,不過其扣非凈利潤為4606.76萬元。其他4個席位分別由新希望乳業、三元股份、李子園、南方乳業等區域乳企占據。37家乳企中,12家出現虧損,21家凈利潤下降,虧損面比2022年有所擴大。

綜合財報分析來看,需求不振、競爭激烈,是影響乳企盈利能力的主要原因。均瑤健康、天潤乳業、牧同科技、上陵牧業、澳亞集團、品渥食品等19家乳企凈利潤出現雙位數、三位數甚至四位數下降。過去幾年盈利水平位列前幾名的上游奶企,在奶價下行、需求放緩的背景下,2023年普遍陷入增收不增利狀態,僅現代牧業、中國圣牧實現盈利。12家虧損乳企中,奶牛養殖企業占據8席。因違規擔保事項,上陵牧業關于年報的議案表決時,還遭到兩位董事投票反對。另外4家虧損乳企中,西部牧業下屬乳制品生產企業為應對激烈市場競爭加大促銷力度,營業利潤、銷售額、毛利率出現下滑,壞賬、存貨計提減值準備也令業績雪上加霜。與西部牧業類似,莊園牧場利潤受到牛只估值下降、市場投入費用擴大影響。麥趣爾乳制品、烘焙食品業務營收雙雙下滑,尚未走出“丙二醇事件”陰影。品渥食品受全球供應鏈波動、采購成本上升及國內需求復蘇偏弱、行業競爭加劇等影響,錄得2015年以來首次虧損。

澳亞集團在財報中直言,2023年乳制品消費增速是十幾年來最慢的一年,也是奶牛養殖業最具挑戰性的一年。消費者對價格更為敏感,乳制品制造商之間價格競爭激烈。2023年,全年乳制品銷售均價同比下降3.5%至12.53元/公斤,主產省份原料奶銷售均價同比下降7.9%至3.83元/公斤。面對外部不利環境,多數乳企通過產品創新、渠道下沉、發掘特色乳品等方式破局,乳制品消費呈現出高端化、功能化、多元化等特點。2023年,伊利功能性品類不斷創新,金典鮮牛奶零售額增長54.6%,成人奶粉市場零售額增長約4.7%。燕塘乳業加大新渠道、新市場開拓力度,提出2030年實現50億元、邁向全國等目標。新希望乳業新品收入連續3年保持雙位數增長,“24小時”高端鮮奶系列增速近40%。

奶粉行業持續探底

受行業競爭激烈等因素影響,嬰幼兒奶粉上市企業自2022年結束高增長,業績持續探底。2023年,中國飛鶴、澳優、健合集團凈利潤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澳優在財報里稱,受近幾年需求疲軟等影響,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經歷挑戰,2023年行業整體規模同比雙位數下降。財報顯示,飛鶴毛利下降9.5%,主要與行業競爭壓力大等有關。澳優自有配方羊奶粉銷售額減少,主要受市場萎縮、渠道存貨調整、舊包裝新品促銷等影響。受嬰幼兒配方奶粉業務下降影響,健合集團嬰幼兒營養級護理用品業務銷售額下降11.7%。

面對減量競爭局面,嬰配粉企業穩定價盤,控制庫存及發貨等方式規范市場秩序。隨著嬰配粉新國標落地,市場加速淘汰整合,為頭部企業帶來新的發展空間。伊利曾在2023年半年報業績說明會上坦言,受未通過配方注冊制的奶粉企業加大促銷、清理庫存影響,嬰兒粉行業出現雙位數以上下滑,但公司的嬰兒粉業務表現遠好于行業,成人粉更是保持穩定的雙位數增長。嬰兒粉市場老配方產品明顯減少,行業集中度預計會持續提升。伊利提到的“老配方產品”,是相對于通過二次配方注冊的新國標產品而言。

2023年2月,號稱國內奶粉“史上最嚴”的嬰配粉新國標實施,為嬰幼兒奶粉二次配方注冊提供了依據,也對企業的生產、研發、檢驗能力等提出更高要求。乳業專家宋亮認為,目前嬰配粉市場集中度已很高,前十家企業市占率達到70%以上,二次配方注冊相當于優中選優,一些中小企業主動退出配方申請,龍頭企業的優勢將更加明顯。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新國標實施一周年以來,共批準注冊配方1127個,包括境內926個、境外201個,對441個配方不予注冊或未通過審評。由于新國標對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研發實力較弱或市場競爭力不強的企業主動退出嬰配乳粉行業,目前境內外共有約20家企業未提出或撤銷注冊申請,這也使得行業格局得以重塑。針對眼下的調整過渡期,各大奶粉企業也在積極應對。2023年,飛鶴啟動“腦發育戰略”,加快研究成果轉化,同時拿到加拿大首張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執照,深化國際化布局。

澳優于2023年第二季度對原有的兩大配方牛奶粉事業部進行整合,配方羊奶粉銷售收入下半年取得21.2%的增長。健合集團持續發力成人營養和寵物營養業務,相關毛利率均有提升。貝因美2023年凈利潤增長126.97%,主要得益于減少產品折扣,高毛利品類銷售增長等。

奶酪行業深度調整

連續多年跑贏乳業大盤的奶酪行業,2023年仍處在下行周期。市場機構尼爾森數據顯示,2020年—2022年,我國奶酪零售端銷售額分別為32.38億元、41.92億元、43.37億元,增速分別為29.5%、3.5%、3.5%。受物流不暢、原材料價格上漲、競爭加劇、消費疲軟等影響,妙可藍多2022年迎來凈利潤5年來的首次下降,2023年業績進一步下滑。

財報顯示,妙可藍多2023年業績下滑,主要受原材料市場行情波動及匯率波動影響。伊利股份也在2023年半年報業績說明會上指出,在消費弱復蘇的情況下,以奶酪棒為代表的兒童再制干酪市場增速放緩,而第二大單品尚未出現,進而拉低行業增速。凱度消費者指數中國區商務總監李嶸分析稱,囤貨場景的消失和戶外消費場景的回歸,一定程度上影響了2023年上半年家庭快消品消費。過去5年,奶酪市場30%的年均復合增長主要來自越來越多的家庭購買,但奶酪在整個乳制品家內消費的銷售額占比尚不足2%,如何進一步打開市場是關鍵。奶酪行業人士耿先生此前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以2020年的價格戰為起點,奶酪市場已歷經兩輪洗牌,2021年到2022年至少有一半品牌消失。在原料成本上漲、價格戰持續的背景下,沒有品牌溢價能力的小品牌盈利艱難。目前中小品牌已基本退出市場,行業格局逐漸清晰,后來者想要從行業分一杯羹愈發艱難,而機會仍在于尋找突破性品類。

對于如何穿越行業周期,妙可藍多提出,從奶酪棒為主導的1.0時代進入以家庭餐桌為主導的2.0時代,未來3到5年將有多元消費場景的產品推出。伊利在此前業績說明會上透露,隨著上半年餐飲、烘焙業逐步恢復,其奶酪業務在企業渠道實現增長,未來會繼續探索奶酪業務的盈利模式,推出更多深加工奶酪制品。蒙牛副董事長盧敏放在2023年業績發布會上表示,蒙牛奶酪業務規模已超過奶粉,成為蒙牛收入的重要增長點,其中包含蒙牛自有奶酪業務,也包括合并妙可藍多業務帶來的增長。“我們發現消費端(C端)的奶酪增長遇到挑戰,但企業端(B端)的增長非常快。

值得欣慰的是,一些品質差的雜牌會在2024年被洗出市場,真正注重品質、供應鏈打造和長遠增長的策略,會讓我們的奶酪業務在2024年有更堅實的增長基礎。”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