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生豬價格呈現出穩中略漲的態勢,引起市場廣泛關注。然而,通過對當前市場動態和數據的深入分析判斷,生豬價格上漲的勢頭預計將會減弱。
截至7月4日,生豬出欄均價18.4元/公斤,較上周環比上漲0.39元/公斤;標肥價差0.09元/公斤,較上周縮窄0.07元/公斤。養殖端縮量挺價,加之二次育肥滾動入場支撐,支撐豬價走強,不過需求改善有限,上漲空間謹慎看待。炎熱天氣下,肥豬需求轉淡,標肥價差倒掛,維持窄幅波動。
從供應端來看,生豬出欄量的減少是近期豬價上漲的重要原因之一。數據顯示,上周生豬價格上漲了2.9%,達到18.36元/公斤,而出欄均重則連續兩周下降。然而,隨著天氣好轉,生豬出欄及調運預計將恢復正常,這將有效緩解供應端的緊張狀況。涌益咨詢數據顯示,7月4日,二育采購體重段110公斤、115公斤的二育成本分別為17.48元/公斤、17.96元/公斤,與生豬期貨的收盤價相近。這表明,隨著豬價的上漲,二次育肥客戶的補欄成本也在上升,可能會降低其補欄熱度,從而減輕未來的生豬供應壓力。
從需求端來看,雖然當前生豬價格較高,但消費者的購買力并未出現明顯提升。隨著豬價的持續上漲,豬肉的零售價格也在攀升,這使得部分消費者對豬肉的購買意愿有所下降。根據市場反饋和銷售數據,終端消費市場的抵觸情緒逐漸增強,豬肉銷售量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這種抵觸情緒和消費量的下滑可能會進一步抑制消費需求,從而對生豬價格構成下行壓力。
從產能恢復的角度來看,雖然生豬產能去化程度較深,但產能回升的速度相對偏慢。數據顯示,自2022年12月至2024年3月,生豬產能累計去化了9.1%,而2024年4月農業部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再降0.1%。然而,隨著政策的引導和市場的調節,生豬產能有望逐步恢復。據農業部數據顯示,2024年5月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升0.25%,6月上海鋼聯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小幅上升0.37%。這表明,盡管產能恢復速度較慢,但整體趨勢是向上的,這將為未來的生豬價格穩定提供有力支撐。
從市場心態來看,生豬期貨的收盤價接近生豬現貨價格和二育成本,反映出市場對遠期豬價的謹慎態度。據統計,7月5日生豬期貨2407合約、2409、2411合約收盤價分別為17500元/噸、17845元/噸、18165元/噸。這種謹慎心態可能會導致短期內的二育積極性回落,進而影響到生豬的出欄均重和價格。
國元期貨分析師柴穎華表示,養殖端縮量挺價心態偏強,二次育肥滾動補欄,在豬價下方形成支撐。不過需求改善有限,淡季消費下,屠企縮減宰量,開工率維持偏低區間。供給端利好,但受制于需求低迷,短期上下驅動力都不足,維持高位震蕩。在產能縮減的大趨勢下,只待需求回暖,豬價有望迎來階段性上漲,中期維持偏強看待。
和合期貨認為,生豬縮量逐月兌現,未來生豬供應減少,養殖端存在挺價情緒。目前生豬市場掣肘在消費端,豬價沖高回落,白條豬肉走貨低迷,飼料價格支撐較弱,但供應壓力減小,市場樂觀預期仍存。
中國銀河發布農業行業周報稱,7月5日生豬養殖板塊PB為3.4倍,周環比持平,處于歷史相對低位區間。根據博亞和訊,7月5日生豬價格18.51元/kg,周環比增長4.69%。從生豬出欄看,2023年12月—2024年5月全國新生仔豬數量同比下降7%,意味著后續生豬出欄量同比下行。站在當前時點,豬價已處于上行過程中,同時成本中樞下移,養殖利潤彈性有望超預期。
此外,前段時間受惡劣天氣影響,養殖端恐慌拋售現象增多,社會面豬源明顯增量。雖然這一行為在短期內對市場造成了一定的沖擊,但從長遠來看,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前期積壓的豬源,為后期豬價上漲提供了有力的支撐。隨著8-9月到來,眾多佳節紛至沓來,市場也將加大備貨調運力度,活動也將間接提振豬肉需求,使得后期豬肉消費需求增長。預計在這段時期,豬肉的消費需求將迎來顯著的增長,市場的前景值得期待。
因此,根據供應端、需求端、產能恢復以及市場心態等方面的數據分析和邏輯考量,生豬價格上漲的勢頭預計將會減弱。因此,建議養殖戶和投資者保持理性心態,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和政策變化,以便做出更為準確的判斷和決策。
來源:中國畜牧業綜合大河財立方、 國元期貨研究、中國銀河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