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7月,豬價繼續上漲。據農業農村部數據,7月1—7日,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生豬收購均價為18.49元/公斤,環比上漲0.9%,同比上漲22.1%;白條豬肉出廠均價為23.85元/公斤,環比上漲0.7%,同比上漲19.8%。
伴隨著豬價走出底部區間,養殖端初現起色。卓創資訊生豬分析師容志發表示,豬價確實進入了上行通道,但目前部分企業已陸續開始補充產能,據卓創資訊監測,今年3月以來,能繁母豬存欄量由負轉正,但由于企業補產能速度較為緩慢,后市行情或仍保持上行。但隨著產能釋放,供應或再度充裕,行情不乏回落可能。
“自6月以來豬價進入上升通道,7月豬肉消費處于淡季,豬價沖高遇阻回落調整,但整體呈現偏強震蕩態勢。”上海鋼聯農產品事業部生豬分析師徐學平表示,豬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當前正處于供應階段性偏緊時期,整體出欄壓力不大,供需平衡偏緊,市場情緒及二育支撐下,養殖端挺價仍然較強所致。
徐學平表示,受去年后期生豬疫病影響,生豬出欄及被動淘汰增多,對應當下出欄壓力階段性較輕,養殖散戶挺價情緒較強,前期二育出欄之后仍在逢低靈活補欄,集團場出欄較快,控量挺價能力較強,整體豬價表現“淡季不淡”的走勢。
華融融達期貨生豬研究員史香迎解釋稱,一方面,前期能繁母豬產能去化和去年四季度中部、北方地區豬疫病影響的兌現,導致6、7月生豬出欄量有所減少,為豬價“淡季不淡”打下堅實基礎。
另一方面,基于后市出欄增量不大和豬肉消費有望逐漸好轉兩方面考慮,養殖端多看好后市豬價,低價認賣程度低,為豬價“淡季不淡”提供了積極支撐。
除此之外,史香迎談及,由于去年四季度中部、北部地區多地疫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豬產能,6、7月這些地區生豬出欄量減量更明顯,且當地養殖端壓欄增重和二次育肥的熱情也較其他地區高,所以本輪豬價上漲呈現出明顯的“中部北部地區率先上漲、漲幅更大、漲勢更強”的特點。
豬價起飛之勢,帶動了仔豬行情。
卓創資訊生豬分析師范晴晴表示,7公斤仔豬育肥需要5~6個月,按照仔豬育肥周期來看,第二季度也就是4月~6月補欄的仔豬,出欄時間為9月~12月,這段時間是我國生豬消費旺季,尤其11~12月是南方的腌臘季節,生豬需求旺盛,所以養殖端對仔豬補欄積極性高,推動仔豬價格上漲。
在投資者問及為何今年上半年以仔豬出欄為主時,克明食品表示,仔豬價格較高有較好收益,且商品豬行情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出售符合公司目前保現金流、穩健經營的目標。
農業農村部《畜產品和飼料集貿市場價格情況》數據顯示,全國仔豬價格從4月第一周的35.55元/公斤一路漲至6月第三周的44.32元/公斤。
不過,隨著6月第四周(采集日為6月27日)仔豬平均價格開始回落,大賣仔豬的熱潮也有所消退。部分上市豬企在6月份減少仔豬售賣情況,牧原股份仔豬單月銷量逐月減少,從4月的105.0萬頭降至6月份的56.6萬頭。
為何牧原股份仔豬銷售數量大幅減少?牧原股份相關人士表示,6月份仔豬價格后邊在跌,主要還是市場需求(變化)。牧原股份董秘秦軍在7月10日晚的電話會中也提到下游需求在影響養殖環節,不過其強調,根據豬價調整生產節奏是對市場不尊重,牧原股份不依靠對豬價的判斷決定銷售節奏。
南方一仔豬銷售人士表示,自6月底仔豬價格就一直在下跌,“年前沒法出欄,大家補欄意愿也比較低,且降價行情下補欄的人會更少,都等著再降價。”
“7月份補欄的仔豬,預計在2025年1月份出欄,這一階段腌臘高峰期已過,并且終端補貨有所降溫,生豬需求偏淡。養殖端對仔豬補欄心態謹慎,采購量減少,仔豬價格承壓下滑,預計短時價格仍有下滑空間。”范晴晴說。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表示,從5月中下旬開始,生豬養殖已經進入全行業盈利期。
朱增勇表示:“能繁母豬產能從去年1月份開始持續調減,到今年5月份,存欄大概是3996萬頭,同比下降了6.2%。從生豬供給來看,去年第四季度包括今年一季度,仔豬的供給相對有所下降,所以帶動了二季度末、三季度初整體商品豬的出欄量同比有所下降。從5月中下旬開始,已經開始進入全行業盈利期。”
業內人士預計,豬價接下來將繼續上行,7月底有望突破每斤10元關口,并將在臨近中秋國慶時達到階段性高點。而朱增勇則認為,下半年豬價漲幅會比較溫和。
朱增勇說:“中秋國慶來臨之前,由于備貨等原因,短期會提振豬的消費需求,豬價可能有一波上漲。但是因為整體消費需求的影響,我覺得它不會有太高的漲幅。更多是在當前價格基礎上溫和小幅上漲,而且從絕對價格來說,不會比現在的豬價高很多。”
農業農村部生豬產業監測預警首席專家王祖力表示,豬肉價格同比上漲和多種因素有關,包括去年同期豬肉價格低迷、產能優化見效等。“2023年豬價一直處于相對比較低迷的狀態,今年3月份最新版的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出臺,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的正常保有量,從2021年的4100萬頭調減到了3900萬頭,而今年5月份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3996萬頭,處在一個相對綠色的合理區間。”
此外,王祖力表示,今年下半年會有中秋節、國慶節等假日,根據往年規律,節假日之前豬價都會有一波相對比較明顯的上漲,對豬肉價格的拉動作用也會體現出來,未來豬價仍有望趨勢性上漲。
徐學平表示,三季度豬源供應預期維持平衡偏緊狀態,但需求暫時不旺,豬價區間震蕩為主。去年12月之后生豬疫情緩和,部分養殖戶開始補充產能,今年1—2月配種率也有所增加,3—4月仔豬補欄較多。由此,預計10月生豬供應量將有小幅回升,但需求也會逐漸向好,市場預期二育會集中入場博弈年底行情,豬價仍有再度嘗試沖高預期,但漲幅空間有限,到年底整體出欄量增多,市場有高位回落壓力。
史香迎則認為,目前養殖端已有降低體重的動作,為滿足冬季消費端對大豬的需求,養殖端應還有一波增重行為,若這個行為在三季度發生,則三季度豬價有望迎來一波階段性上漲行情,具體漲幅還需關注養殖端增重程度,增重完成后豬價或再度回落。如果養殖端現在沒有增重,三季度豬價或震蕩運行,四季度市場肥豬供應將偏緊,帶動豬價繼續上漲。
回歸養殖端,容志發表示,7月生豬供應對應到10個月以前,也就是去年10月的能繁母豬存欄量,彼時恰逢豬病復發時段,養殖端產能受損,能繁母豬存欄量逐步減少。對應到目前,包括三季度,市場理論生豬供應量仍有減量預期,對豬價仍有一定支撐,接下來豬價或仍有沖高可能,上市豬企或保持盈利狀態;但受需求淡季限制,白條豬肉需求跟進有限,預計豬價沖高空間不大。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央廣網、時代周報、紅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