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豬預警網監測,7月16日全國瘦肉型豬價19.25元/公斤,較前一日上漲0.12元/公斤,再創年內新高。昨日市場生豬價格南帶北齊漲,尤以北方區域市場情緒較高,領漲全國。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部分地區二育仍有剛需補欄小標豬的現象,促使市場適重豬源流通減少,養殖集團企業日均出欄壓力降低,并存抵觸降價情緒。
生豬產能的持續去化導致供應減少是此次養殖業板塊反彈的重要推手。“從產能周期推算來看,進入7月份,市場供應進入到相對底部區域,生豬出欄量偏低,而同時,基于對后市行情的樂觀態度,二次育肥頻頻入場,支撐現貨價格持續走高,生豬期貨近月合約跟漲。目前集團場下半年出欄量預計保持增量態勢,而中小散戶受前期疫情及虧損影響,規模進一步縮小,對應后市相對樂觀的行情格局,規模企業整體更為受益,帶動整個生豬板塊上行。”廣發期貨農產品分析師朱迪表示。
中信期貨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李藝華表示,今年以來,母豬去產能導致生豬出欄持續減少,驅動生豬基本面不斷收緊,現貨價格6月最高漲至19元/公斤以上。端午節過后,大豬拋壓仍在釋放,但需求減少,現貨止漲回調,市場在供應擔憂的情緒影響下,也跟隨下跌。但是,隨著6月大豬庫存陸續釋放完成,現貨價格并沒有跌破17元/公斤,大豬出欄帶來的供應壓力沒有預期高。7月下旬,現貨依舊保持強勢,供應端在去庫后尚未重新累庫,年中消費最弱的階段已經過去,后續消費將逐步增加。“強現貨”背景下,對下半年供應后置壓力的擔憂逐漸消失,在當前較高的基差下,盤面價格向上修復。
“整體來說,驅動生豬板塊走勢偏強的主要原因是現貨市場的超預期表現,其背后邏輯是去年母豬去化導致今年供應減量,以及壓欄和二育增重行為支撐現貨。”五礦期貨農產品分析師王俊表示。
華融融達期貨生豬研究員表示,一方面,前期能繁母豬產能去化和去年四季度中部、北方地區豬疫病影響的兌現,導致6、7月生豬出欄量有所減少,為豬價“淡季不淡”打下堅實基礎。另一方面,基于后市出欄增量不大和豬肉消費有望逐漸好轉兩方面考慮,養殖端多看好后市豬價,低價認賣程度低,為豬價“淡季不淡”提供了積極支撐。
天風證券最新觀點指出,隨著供需剪刀差的持續放大,豬價上漲空間可觀。另外行業補欄較為謹慎或有利于延長本輪豬周期景氣時間。前期產能去化充分帶動豬價反轉,補欄進度有限延長景氣周期長度情況下,行業盈利空間可觀。
面對行業基本面改善的樂觀信號,部分聲音開始高呼本輪豬周期已徹底反轉,預測豬價將持續上漲,甚至呼吁養殖戶穩住不賣,期待更大行情。然而,對于養豬企業的投資者而言,需要謹慎對待這些聲音,不能盲目樂觀。
龍頭企業的扭虧為盈并不代表豬周期的徹底扭轉。回顧過去,以牧原股份為例,2022年上半年公司合計虧損超66.83億元,但在當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牧原股份凈利潤分別達到81.96億元和117.54億元。不過,整個行業隨即在2023年迎來了嚴峻的下跌周期,牧原股份亦未能幸免,全年虧損42.63億元。這一年,多家生豬養殖企業如傲農生物、正邦科技、天邦食品等遭遇債務危機。盲目追漲的養殖戶在2022年底大量補欄后,付出了慘痛代價。即使當前豬價回暖,是否為豬周期真正反轉,仍有待驗證。
2023年,16家上市豬企總計虧損超200億元,全行業陷入虧損狀態。即使豬價回升,企業也需謹慎行事,避免重蹈覆轍。實際上,目前大型養豬企業更傾向于去杠桿、降低負債率,而非急于擴大產能。兩大信號表明,即使豬價高漲,大型企業也不會輕率補欄:一是今年生豬出欄目標整體與往年持平,暫無一家企業大幅上調;二是6月豬價高位運行時,大型豬企出欄量卻出現環比減少,牧原股份和新希望的銷售數據均體現了這一特點。
經過漫長豬周期的洗禮,A股養豬企業深刻認識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行業內的產能競賽逐漸轉向成本競賽。企業更加注重場線成本壓縮,如優化飼料喂養、提升斷奶仔豬養殖效率。資深養豬人多次警告,應保持謹慎,避免賭價格,以防高價格反而帶來行業風險。
養豬企業的復蘇不可簡單等同于豬周期反轉,行業應從歷史周期中吸取教訓,避免盲目樂觀。投資者需保持理性,警惕市場炒作,避免落入“殺豬盤”陷阱。在行業復蘇初期,成本控制與謹慎經營策略將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
展望后市,生豬市場有望進一步走強嗎?對此,王俊表示,當前生豬供需格局依舊略偏緊,但正處于由偏緊向平衡的過渡期,市場預期可能加速或者延緩這種偏緊的狀態。但由于市場預期偏謹慎,產能后置規模有限,且需求啟動后對價格有支撐,基于此,判斷目前至三季度后期豬價震蕩偏強,四季度前期略有回落但幅度或有限。
“生豬供需緊平衡格局預計將在11月前延續,市場供應雖呈現恢復格局,但由于2023年以來產能持續去化,出欄量出現趨勢性下行,進入9月,‘雙節’提振疊加天氣轉冷,對需求存在一定支撐。”朱迪表示,與此同時,風險也在持續累積。二次育肥體量明顯增加,或導致供應壓力不斷后置。另外,集團場產能下半年預計持續釋放,一定程度上壓制豬價上方高度。此外,腌臘季需求近年被不斷平滑至全年,提振較為有限。
分季度來看,李藝華介紹說,三季度商品豬理論出欄量的收縮趨勢相對明確,7月出欄下降,主要由2024年初窩均健仔數較低引發,8—9月生豬出欄,對應2023年10—11月全國能繁母豬存欄加速去化。從2022/2023年的二育節奏來看,7—8月養殖戶逐步開始為中秋節準備,若今年“第三波二育”開始進場,豬價預計進入加速上行通道,現貨有望突破20元/公斤關口,近月合約在當前高基差的情況下,也存在上行驅動。2023年10月至2024年2月我國母豬存欄降幅較大,對應生豬供應缺口能夠持續至年底,因此,四季度豬價或維持高位。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以來,由于自繁自養開始持續盈利,全國能繁母豬產能停止去化,開始逐月增長,因此今年產能持續恢復后,明年生豬的出欄壓力預計逐步增大,上行周期可能開始向下行切換。”李藝華說。
來源:期貨日報、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