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消費雖正處淡季,但豬價上漲勢頭不減。據豬好多數據顯示,全國生豬均價在7月不斷創下年內新高。7月25日,全國外三元省生豬均價為19.31元/公斤,較月初18.10元/公斤共計上漲1.21元/公斤,漲幅達6.68%。
今年1月12日,生豬價格終于在達到13.77元/公斤的底部后,開始反彈。此后一段時間,生豬價格一直在15元/公斤附近震蕩調整。
5月中旬,生豬價格開始出現明顯上漲,持續走高。進入7月,生豬價格走高趨勢加快,不斷創下新高。豬好多數據顯示,6月13日,生豬均價報19.01元/公斤,這已是年內新高。7月25日,生豬均價再創新高。
生豬價格上漲,自然推高終端銷售市場的豬肉價格。7月23日,北京新發地豬肉交易大廳的豬肉交易信息滾動大屏上顯示,當日共有9家供應廠家,銷售價格在21.8元-24.5元/公斤之間。今年端午開始,豬肉價格就不斷上漲,尤其6月之后的上漲勢頭更加明顯,一直持續至今。
農價匯數據顯示,7月23日北京新發地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價格為23.15元/公斤,較上一日上漲2.89%,較去年同期的16.5元/公斤漲幅達40.30%。
眾所周知,決定豬價上漲的根本原因是供需,近期豬價上漲,直接原因就在于市場供給的減少。
2023年生豬養殖企業的虧損給行業帶來深度影響,母豬產能(能繁母豬存欄量)持續下降,帶來生豬出欄量的下降。此外,養殖戶的壓欄和二次育肥行為也加劇了市場供應緊張,由此帶來豬肉供給的下降。
而對于近期牛羊肉價格便宜對豬價造成沖擊,業內人士分析,盡管近期牛羊肉的價格降幅明顯,但由于消費場景主要在餐飲行業而非家庭,加之價格依然高于豬肉,因此替代作用有限。“預計今年下半年生豬價格還會繼續上漲,但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馮永輝說。
農業農村部豬肉全產業鏈監測預警首席分析師朱增勇則表示,“這輪豬周期剛剛開始。從短期來看,生豬價格波動加劇,例如受壓欄、二次育肥以及市場情緒影響,豬價短期快速拉漲。從中長期來看,生豬供應較穩定,生豬價格波動幅度明顯較前幾個周期下降,經營者仍要理性看待行情。”
生豬均價持續上揚,生豬養殖企業今年上半年的業績也在明顯改善。溫氏股份、牧原股份在內的多家豬企實現扭虧為盈。新希望、正邦科技、東瑞股份等生豬養殖企業虧損幅度均開始收窄。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豬企業績修復得益于生豬價格回暖以及養殖成本下降。例如溫氏股份發布的業績預告,今年上半年,該公司毛豬銷售均價15.32元/公斤,同比上升5.09%。公告表示,報告期內,公司養殖成本同比下降,肉豬銷量同比增長、銷售價格同比上升,公司生豬養殖業務實現扭虧為盈。
那么在豬企眼中,接下來生豬價格走向如何?公司是否會因近期豬價上漲而擴大產能?
牧原股份董秘辦人士認為,今年下半年預計生豬市場價格會維持較好表現。
“我們2023年末的生豬養殖產能已達8000萬頭/年,今年產能擴張的速度肯定會放緩,目前主要是已有產能的建設完成。”上述牧原股份的人士表示,因為生豬產能的擴張也會受到一些自然資源的限制,比如土地資源,“所以企業不會大規模擴張。”
溫氏股份董秘辦人士則表示,未來生豬價格走向很難給出準確判斷,影響豬價的因素為供給和需求,其中影響需求的原因非常復雜,按照往年經驗,下半年消費端可能會好一些。
“但供給很難預測,比如現在出現的二次育肥,可能導致生豬沒有增加,但豬肉增多的情況,進而對下半年豬價產生一定影響。”上述溫氏股份的人士表示,近幾個月,生豬價格上漲,公司上半年已實現盈利,但盈利時間較短,還無法彌補去年的虧損。該人士還稱,公司會優先降低負債率,未來再去考慮規模問題。
多名業內人士及券商機構則認為,今年下半年豬價仍有上漲空間,但不會持續大幅上漲。
中金公司研報分析,5月中旬以來,受到壓欄或二育影響,疊加供給自身兌現縮量,豬價快速拉升至年內高點。向后看,短期豬價上行趨勢或有所放緩,但依然看好第三季度豬價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在今年前四個月連續下跌,但5月和6月出現持續轉正。
來源 | 時代周報、經濟參考報、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