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后,雖然天氣轉涼,但雙節過后,居民消費慣性下滑。不過在供給端上,雙節期間,養殖端集中出欄,供給增量過快,豬價向下破位。隨著豬價走弱,養殖端挺價情緒漸起,且前期二育大體重豬逐步出清,二育逢低補欄增多,短期托底豬價。
從上市豬企近期披露的9月銷售數據看,經歷了數月上漲的生豬價格,近期出現了回調。其中牧原股份9月商品豬銷售均價為18.65元/公斤,環比下降5.38%;東瑞股份9月商品豬銷售均價20.18元/公斤,環比下降7.07%。銷量方面,頭部企業出欄積極性不減,大北農、溫氏股份、正邦科技、神農集團等9月生豬銷售量均有所上漲。
展望后市,業內觀點認為,目前豬價處于產業盈利線之上,三季度行業整體取得了較為豐厚的利潤,預計四季度在需求旺季的支撐下,行業利潤窗口仍將繼續。同時,由于養殖成本持續走低,預計明年豬價處于合理水平,企業可以獲得合理利潤。
019月豬源比較充裕
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24年8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4036萬頭,同比下降4.8%,環比下降0.1%。根據農業農村部新修正的《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當前能繁存欄相當于正常保有量的103.5%,處于綠色區域。從4月份開始,能繁累計增長1.25%,明年產能存恢復預期。當前市場對后市的預期偏弱,養殖端擴產情緒趨于謹慎,能繁連續三月環比上升趨勢結束。不過養殖利潤仍處于較高水平,主動調降產能的意愿不強。
據Mysteel統計,截至2024年8月底,規模場能繁母豬存欄量為496.41萬頭,環比上漲0.32%,同比下降2.35%。二季度以來,豬價重心上移明顯,養殖端利潤處于較好區間,主動調減產能的意愿不高,規模場能繁母豬存欄連續6個月環比小幅上升,從生產周期推算,四季度后半段,規模場理論產能開始環比上升,遠月合約承壓弱勢運行。規模場8月商品豬存欄數為3475.22萬頭,環比增加1.22%,同比減少0.79%。規模場8月商品豬出欄量為866.74萬頭,環比減少1.5%,同比增加5.04%。規模場9月出欄計劃完成率不足,10月出欄任務較重。
截至10月8日,生豬三季度出欄均價17.64元/公斤,較節前下跌0.05元/公斤。標肥價差-0.46元/公斤,較節前擴大0.08元/公斤。國慶期間集中出欄,供給壓力下,豬價走弱,刺激養殖端挺價情緒升溫,二育也逢低補欄,豬價止跌回暖。節日期間,整體呈先跌后漲。當前豬價與節前基本持平。雙節期間,前期二育豬源逐步出清,大豬豬源減少,標肥價差走擴。
從價格走勢來看,在前期經歷連續上漲并沖至階段高點后,生豬價格已出現明顯回調。據農業農村部數據,9月第4周全國生豬均價降至18.93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3.4%,這較8月第3周20.92元/公斤的價格高點已跌去約10%,但仍明顯高于去年同期。
從上市豬企披露的數據看,9月生豬價格環比出現下行。其中京基智農生豬售價為19.11元/公斤,8月為20.89元/公斤;東瑞股份商品豬銷售均價為20.18元/公斤,環比下降7.07%;牧原股份商品豬銷售均價為18.65元/公斤,環比下降5.38%。另據上海鋼聯統計,9月生豬自繁自養月均盈利640.5元/頭,環比下降217.79元/頭。
卓創資訊生豬市場分析師鄒瑩吉表示,8月豬價漲至年內最高點,主要是由于養殖端壓欄惜售,市場上整體豬源比較有限。8月下旬養殖端出欄節奏有所加快,進入9月,整體供應比較充裕,加上前期二次育肥的生豬出欄,所以豬源比較充裕。
02預計明年豬價處于合理水平
進入10月,國內生豬價格持續下滑。據中國養豬網監測,全國外三元均價為17.62元/公斤,較上月下跌2.47元/公斤。
中信建投期貨養殖首席分析師魏鑫表示,從能繁母豬和仔豬出生量兩個數據來看,今年三季度供給走低,驅動價格上行并處于高位,但9月至10月預期出欄有所提升,對豬價形成了較為明顯的壓制。總體來說,目前豬價處于產業盈利線之上,三季度行業整體取得了較為豐厚的利潤,預計四季度在需求旺季的支撐下,行業利潤窗口仍將繼續。
在魏鑫看來,四季度仍然關注生豬供應壓力以及供應節奏。“預計四季度豬價略弱于三季度,在節奏上可能呈現震蕩下行后略有支撐的態勢。后續豬價位置主要取決于當前生豬養殖企業的壓欄情況以及市場對二育的吸納情況。”魏鑫說。
對明年的豬價走勢,上海鋼聯農產品事業部生豬分析師郭丹丹認為,根據能繁母豬數據,2025年生豬供應量預計在2023年供應量和2024年供應量之間,因此價格或高于2023年,低于2024年。由于養殖成本持續走低,因此預計養殖戶明年仍有利潤。
“影響豬價的因素較多,但主要還是受供需關系影響。”溫氏股份相關負責人表示,從目前全國能繁母豬的存欄量初步判斷,預計明年豬價處于合理水平,企業可以獲得合理利潤。
巨星農牧董事長段利鋒認為,隨著生豬養殖行業加快向現代化養殖產業轉型升級,現代化生物防疫體系建設、養殖智能化水平提升、核心養殖技術改進等已越來越受到生豬養殖市場參與者的重視,生豬供給的穩定性有所提升,生豬價格波動幅度將有所收窄。我國生豬養殖行業的集中度、養殖效率與國際標桿相比仍存差距,生產指標改進和養殖成本下降還有較大空間,成本管控能力優秀企業的盈利能力有提升可能。
來源:上海證券報、卓創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