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2年開始 ,我國原料奶價格連續三年下滑,而且在今年奶價和成本出現了倒掛,奶牛養殖虧損面超過80%,那么,奶價為什么會下跌?奶牛養殖場戶如何渡過難關?國家有哪些扶持政策?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滅菌乳》,要求滅菌純牛奶中不允許添加復原乳,那么,到底什么是復原乳?乳制品中添加復原乳有什么規定?作為奶業生產和消費大國,如何加速邁向奶業強國?《三農三人談》邀請了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奶業處處長衛琳,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為大家深入解讀。
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表示,一是需求減少,2011-2021年,居民人均液態奶消費持續上漲,平均增加1公斤/人·年,尤其是2021年,液態奶消費量增加11%,達到歷史最高點。但是,2022-2024年,牛奶消費開始大幅度下降,2022年液態奶消費量下降了8.6%,2023年繼續下滑,下降了3.7%,今年1~3季度下降1.7%,近三年消費呈現負增長。二是供給上漲,原奶產量2019-2023年持續上漲,5年增長了近1000萬噸,平均每年增長200萬噸,年增長率為7%。一減一增,牛奶供需發生了很大變化。加工企業把原奶噴粉,今年上半年奶粉庫存量為30萬噸,所以乳企去庫存的壓力非常大,原奶增加導致價格下降。三是,終端乳制品價格偏高。中國液態奶消費占比為70%,而且終端液態奶銷售價格比較高,中國液態奶價格是原奶價格4~6倍,國際上液態奶價格是原奶價格的2倍,高價格抑制三四線城市的消費。
從生產端來看,中國奶業2019-2022年處于高速發展期,消費量增加,奶源缺乏,奶牛養殖效益比較好,各大奶源集團加速擴群。但是奶牛生產具有周期性,奶牛兩歲才能產奶,之前買的犢牛2023-2024年達到生產期,導致現在奶源周期性過剩。目前,整個養殖業也在調整牛群結構,一是提高成母牛比例,二是加強選牛標準,未來,奶牛單產、牛奶品質、奶牛核心群體基因都非常好。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奶業處處長衛琳表示,在國務院統一部署下,農業農村部主動對接相關部門,也和奶業主產省形成上下合力,一方面,幫助企業紓困,調整優化產能;另一方面,從需求端鼓勵發揮鮮活奶源優勢,擴大鮮奶的加工和消費。供給端采取了4方面措施:第一,穩生產穩收購。出臺紓困政策,從去年開始已有7個主產省出臺了噴粉補貼和增量收購補貼,相關資金大概是8.1億元。第二,穩信貸支持。因為養殖場資金投入比較大,特別每年青貯季,養殖端會出現銀行放貸不積極,資金集中短缺問題。針對這個問題,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聯合各省的農業農村部門和金融監管部門開展精準對接,幫助養殖場解決青貯貸問題。2023年,河北省青貯貸發放7億多元,今年內蒙古又落實了11.4億元。第三,加強監測引導。農業農村部按周發布市場供需價格和飼料價格,供養殖場做生產計劃時參考,防止產能過度擴張,加劇虧損情況。第四,開展技術幫扶。農業農村部組織技術支撐單位,深入一線,幫助養殖場調整牛群結構、優化飼料配方、淘汰低產牛,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需求端,第一,農業農村部主要配合國家衛生健康委推動滅菌乳液態奶的標準修訂,發揮鮮活奶源優勢,提高國產奶品質,提高國產奶業競爭力。第二,農業農村部配合衛生健康委結合營養周等活動,發布“減油 增豆 增奶”有針對性的宣傳措施,做消費指引,擴大奶類消費。今年9月份,農業農村聯合6個部門,進一步把“穩生產和促消費”這一攬子政策進行了夯實。農業農村部又發布了“穩定奶業生產”通知,寧夏、山西、山東等主產省也都發布相關細化措施。在市場和政策調控引導下,今年前三季度牛奶產量同比下降0.1%,1~10月份奶牛存欄同比下降了2.1%,意味著未來牛奶產量可能會持續減少回調。從消費端來看,消費也有一些企穩回暖跡象,整體來看,產需是向平衡方向在加快適應回調,養殖虧損面也有一些收窄。
2023年,農業農村部又與財政部聯合新增了奶業新型經營主體培育項目,主要幫助中小型養殖場戶渡過難關,另外奶業整縣推進項目,也是相對側重3000頭(以下)存欄規模的養殖場,因為他們在這次市場波動中承壓最大。政策在飼料、飼草、設備更新方面精準投放,也包括支持養殖場探索發展奶制品加工,鼓勵市場經營主體盡可能拓展延伸產業鏈。李勝利表示,在科技方面,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聯合主產省的綜合實驗站,與養殖企業合作,對養殖場的繁殖狀況、飼料配方等生產情況進行評估,用性價比高的飼料替代高成本飼料。因為奶牛場養殖成本70%都是飼料成本,飼料成本降低虧損就會減少。李勝利表示,我國牛奶單產達到9.6噸,在全球排名前5的世界奶業生產大國中,僅次于美國,已經超過歐盟水平。乳脂率、乳蛋白率等原奶指標都非常高,奶更醇香。中國的擠奶標準是最嚴格的,剛擠出的38℃的奶,2分鐘之內就冷卻到4℃,保證牛奶的鮮活。目前,中國奶牛單產,包括牛奶質量指標、衛生指標都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限制復原乳在純牛奶中使用,如果推行對于未來奶業的發展會有什么影響?
只允許以生乳為原料加工,對消費者來說是利好的,因為更高品質的原料加工,產品品質會提升。對乳企以及養殖企業來說,也是非常利好,有助于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乳制品行業存在“三多三少”問題:液態奶多,干乳制品少;常溫奶多、低溫奶少:高價奶多,低價奶少。在穩定產能的基礎上,要解決一縱一橫兩個問題。一縱就是要增強產業鏈,針對現在養殖加工還是相對分離的狀態,要促進養殖加工融合發展,提高產業鏈的穩定性和韌性,落實乳制品產業政策,保證液態奶企業穩定可控奶源比例。支持大型加工企業自建自控奶源基地,允許有能力的養殖場就地就近發展加工和配送,促進養殖加工一體化發展。一橫就是增加產品種類,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消費者還是以喝奶為主,產業加工回旋余地特別小,奶源一旦過剩就只能噴粉。在國外,干乳制品起到產業蓄水池的作用,奶源過剩時可以加工成干乳制品,儲存期貨架期也更長,附加值也會更高,所以我國干乳制品拓展發展的空間很大。中國也是美食大國,消費者對健康意識增強,供給端應提供立體化、個性化、多元化的供給體系,相信未來的市場也會持續增長。
來源:乳業資訊網